APP下载

吴良村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老年脾肾亏虚型结直肠癌的经验

2016-03-09孙孝超谢长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肾亏补骨脂吴茱萸

孙孝超,谢长生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吴良村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老年脾肾亏虚型结直肠癌的经验

孙孝超1,谢长生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结直肠癌;老年;脾肾亏虚;吴良村;经验总结

近来年,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发达地区已接近或达到结直肠癌高发国家水平[1]。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结合靶向治疗是结直肠癌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所限,早期诊断率相当低,只有部分患者适合手术治疗,且术后近50%的患者发生转移和复发[2]。放化疗及靶向治疗虽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期,但治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较大,患者常常难以耐受。大量的临床表明,中医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多因年老体弱、久病导致五脏虚弱(由以脾肾虚弱为主),“精气夺则虚”,复感外邪,邪毒留滞肠道而发为本病。本病临床常见久泻久利、面色苍白、腰膝酸软等症,且常伴有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其病机多为脾肾亏虚。吴良村教授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多年,总结并提出温肾健脾、扶正祛邪治法,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今笔者就此做一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1 病因病机探析

《灵枢·五变》云:“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悼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作。”结直肠癌属于中医“肠蕈”“锁肛痔”“下痢”“积聚”等范畴。现代医家多认为其发生主要与正气不足、饮食因素、情志因素、外邪因素等有关。素体正气亏虚加之平素饮食不洁(节),脾胃亏虚,水谷不化,内生痰湿,滞留肠道,痰湿蕴久化热,气机受阻,运行不畅,阻于脉络而成淤积,最终形成结直肠癌。正如《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肠瘤……昔瘤。”吴良村教授认为肠癌属本虚标实之病症,痰湿、热毒、瘀滞为病之标,正气不足为病之本。吴老治疗本病重视整体,在积聚病程中的初中末三期中,认为初期病邪初起,邪气尚浅,多见瘀、痰、热毒之证;中期邪气较深,正气较弱,多见湿热蕴结与脾胃虚衰;末期病程日久,正气消残,重视健脾和胃、养肝益肾、培本固元[3]。所以脾肾亏虚是结直肠癌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也贯穿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与中医基础理论密切相符。肾主封藏,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的本原;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亏虚与肿瘤的关系,古代医家自《黄帝内经》开始就多有阐释。《灵枢·五变》云:“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景岳全书·积聚》又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总而言之,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脾肾亏虚密切相关,脾肾亏虚是外在邪气化生瘤毒并最终形成结直肠癌的内在条件。

2 健脾温肾汤组方配伍分析

针对脾肾亏虚之病机,吴良村教授提出健脾温肾、消癥散积的治法,遣方:党参15 g,炒白术15 g,茯苓20 g,肉豆蔻10 g,补骨脂10 g,五味子9 g,吴茱萸10 g,陈皮12 g,女贞子15 g,红枣15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藤梨根30 g,生薏苡仁30 g。但凡临床出现久泻久利、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均可投以自拟方加减。该组方以四君子汤合四神丸为基础方,四君子汤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味药物组成[4],主要功用为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所致的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之症。四神丸出自《证治准绳》,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大枣、生姜[4]等药物组成,主要功用为温肾散寒、涩肠止泻,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等症。

李东垣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张景岳曰:“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脾、肾两脏的功能盛衰对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故吴良村教授治疗着重健脾温肾,只有脾胃健运,肾气充盛,才能五脏六腑强健,经络运行畅通,即“二脏安,则百脉调而病自息”。健脾补肾治法具有提升免疫、增效减毒、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等作用[5-6],因此应运用于防治肠癌的全过程。

组方中吴教授在用药、用量上稍有改动。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具有补脾肺气、补血生津之效。人参甘、微苦,归肺、脾、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之效。人参与党参虽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及气虚邪实之症。但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用党参治以轻症和慢性疾患者。《本草从新》曰党参:“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且党参具有补血之功。肿瘤患者因放化疗及肿瘤本身原因常具有贫血症状。故吴教授用党参取之药力缓和且兼具补血之功。

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白术甘苦性温,归脾胃经,被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补骨脂辛苦性温,归肾脾经,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本草纲目》谓其“治肾泻”。三药共为君药共奏补脾益气兼温肾暖胃之功。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与白术相配,增强健脾之功,《本草纲目》中记载为“止泄痢,消暑,暖脾胃”;肉豆蔻温中涩肠,与补骨脂相伍,既可增温肾暖脾之力,又能涩肠止泻;生薏苡仁甘淡,归脾胃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四药配伍温肾补脾之功更强,共为臣药。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本草衍义》曰:“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五味子酸温,固肾涩肠,合吴茱萸以助补骨脂、肉豆蔻温涩止泻之力,与红枣同煮,意在温补脾胃,鼓舞运化,为佐药。陈皮苦温,归脾肺经,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治脾虚气滞,不思饮食,便溏舌淡者。《本草纲目》云:“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亦为佐药。女贞子性甘苦,归肝肾经,滋补肝肾。《本草备要》曰:“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补风虚,除百病。”久泻伤阴,用女贞子滋补肾阴。藤梨根味淡、微涩,归胃大肠肝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苦寒,归肝经,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女贞子、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五药为使增强全方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瘤细胞增殖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温肾、消癥散积之功。再随证加味对结直肠癌脾肾亏虚症疗效肯定。

3 临证加减

若呕吐较甚者,加半夏9 g以降逆止呕;若腹痛甚者,加延胡索、白芍各15 g,木香(后下)10 g;便血不止者,加仙鹤草30 g,山栀炭10 g,三七末3 g(冲服);血虚眩晕者,加何首乌、黄精各25 g;心烦失眠者,加制远志10 g、夜交藤15 g、合欢皮15 g以养心安神,甚者用珍珠母(先煎)15 g、青龙齿(先煎)15 g以镇静安神;若腰酸肢冷较甚者,加附子9 g、肉桂3 g以增强温阳补肾之功。临床中证见变化多端,故应灵活加减。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8岁,2015年9月6日初诊。主诉:直肠癌术后8年,肺转移癌术后5年。患者8年前因直肠癌于某医院行Mile’s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溃疡型黏液腺癌,浸润至外膜层,伴淋巴结转移(1+/7),术后予化疗及局部放疗,5年前复查考虑肺部转移,新辅助化疗8周期后,行右下肺基底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肺黏液腺癌,术后继续化疗4周期。术后患者间断服用吴教授所开汤剂以调整,病情稳定。近日患者因大便略溏,前来复查。刻下症见:大便溏薄,5~6次/天,腹痛,乏力倦怠,纳呆食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查体:神情倦怠,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患者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中医诊断:肠蕈,证属肝肾亏虚;西医诊断:直肠癌术后伴肺转移癌术后。治以健脾温肾、消癥散积为法,治病与治证相结合,予健脾温肾汤加减:党参15 g,炒白术15 g,茯苓20 g,炙甘草6 g,肉豆蔻10 g,补骨脂10 g,五味子9 g,吴茱萸10 g,陈皮12 g,女贞子15 g,红枣15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藤梨根30 g,生薏苡仁30 g,枳实15 g,炒白芍9 g。共7剂。

2015年9月13日二诊: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减轻,纳可,大便较前好转,3~4次/天,夜寐欠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原方基础上去炒白芍及枳实加制远志10 g、合欢皮15 g。再予14剂。

2015年9月20日三诊:患者大便1~2次/天,失眠症状减轻,神清气爽。原方再予以巩固治疗。患者纳便较前好转,神清气爽,表明机体的机能状态良好。然而由于是癌症患者,仍有复发及进展可能,故治疗不能松懈。按吴教授思路继续治疗。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湿盛则濡泄。”“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泄泻之因“无湿不成泄”。患者直肠癌术后,经过多次化疗后元气大伤,胃纳较差,腹泻,伴有腹痛、疲乏、腰膝酸软,脉细。病变虽在肠肺,然损及脾肾,故投以健脾温肾汤以调理脾肾,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方中党参补脾肺气;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补骨脂与肉豆蔻曰二神丸是治脾肾阳虚的基础方;吴茱萸与五味子曰五味子散,温肝肾、疏肝气;陈皮行气、燥湿;女贞子、红枣、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藤梨根、生薏苡仁共奏抗肿瘤之功;枳实行气导滞兼以通便止痛;炒白芍柔肝止痛;制远志、合欢皮镇静安眠。全方在健脾温肾基础上,又渗湿止泻、疏肝止通。二诊时,患者症状好转,加制远志、合欢皮以安神益智。

[1]邢洁,李鹏,张澍田.中国结直肠癌防治现状[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2(6):288-291.

[2]李进.肿瘤内科诊治策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3.

[3]叶晔,沈敏鹤,阮善明,等.吴良村治疗肠癌经验撷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732-734.

[4]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11.

[5]刘瑞,花宝金.调理脾胃法防治肿瘤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4):991-994.

[6]靳宝辉,隋华,李琦.扶正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367-2370.

(编辑 刘 强)

R735.3

B

2095-4441(2016)04-0041-03

2016-11-15

猜你喜欢

肾亏补骨脂吴茱萸
盐补骨脂对人HK-2、人Hep-G2及猪LLC-PK1的细胞毒性比较分析
参地颗粒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理论探析
肾亏的生成:多重建构中的疾病
多愁善感的女人容易肾亏
补骨脂果皮和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研究*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3种补骨脂炮制品水煎液中4种成分含量的比较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治肾亏腰痛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