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同期鼻内镜下手术治疗55例可行性分析

2016-03-09张雁冰徐明安周汝环邵成奇曹峰李坤军

贵州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鼻骨偏曲鼻中隔

张雁冰 徐明安 周汝环 邵成奇 曹峰 李坤军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安徽 合肥 230011)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同期鼻内镜下手术治疗55例可行性分析

张雁冰 徐明安 周汝环 邵成奇 曹峰 李坤军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 探讨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同期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鼻腔外形VAS评分、鼻腔通气VAS评分、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的差异。分析患者治疗后主客观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鼻腔外形VAS评分;鼻腔通气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匀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适合于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

鼻骨骨折;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 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

回顾性分析我院鼻科收治的55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并对比其治疗前后鼻腔外形VAS评分、鼻腔通气VAS评分、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的差异状况,分析患者治疗后主客观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1.75±10.62)岁,鼻骨骨折原因:殴打致伤31例,车祸致伤9例,摔伤 6例,运动致伤6例,高处物体坠落致伤3例;单侧鼻骨骨折32例,双侧鼻骨骨折23例; 骨折部位:位于软骨部9例,位于软骨及骨部46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治疗,治疗前鼻腔最小横截面积(0.52±0.12) cm2,鼻腔容积(8.36±1.35) cm3,鼻总呼气量(5.11±0.53)L,鼻腔外形VAS评分(6.83±2.14),鼻腔通气VAS评分(6.25±2.08)。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保持仰卧位,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先行鼻骨骨折复位术,采用0°鼻内镜观察双侧鼻腔顶壁的塌陷部位,医师用左手按住鼻部,右手持鼻骨复位钳伸入鼻腔顶部塌陷部位,夹住鼻中隔,以垂直向上的方向进行用力,复位骨折塌陷处,使得两侧鼻骨对称,平衡鼻梁。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于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处行3~5 mm的L形切口,切开鼻中隔软骨,并将右侧黏软骨膜与黏骨膜分离,彻底清理中隔血肿与游离的骨片,将显著偏曲的软骨与骨质切除,复位软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保留鼻中隔顶部软骨与骨质,预防鼻中隔塌陷所致鼻骨失去支撑,导致术后鼻部塌陷、畸形。术后检查外鼻无歪斜、塌陷,双侧鼻腔通畅,使用膨胀海绵、凡士林沙条以对称形式填塞双侧鼻腔,缝合鼻中隔切口,术后48~72 h后抽出鼻腔填塞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鼻腔外形VAS评分、鼻腔通气VAS评分、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的差异。分析患者治疗后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的相关关系。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主观评价指标比较 患者治疗后的鼻腔外形VAS评分(2.75±2.32)低于治疗前(6.83±2.1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87,P<0.05);患者治疗后的鼻腔通气VAS评分(2.44±2.20)低于治疗前(6.25±2.0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33,P<0.05)。

2.2 治疗前后客观评价指标比较 患者治疗后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1.43±0.15)cm2高于治疗前(0.52±0.1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133,P<0.05);患者治疗后的鼻腔容积(18.21±2.31)cm3高于治疗前(8.36±1.35)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03,P<0.05);患者治疗后的鼻总呼气量(7.84±0.62)L高于治疗前(5.11±0.53)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22,P<0.05)。

2.3 治疗后的主客观指标相关性分析 患者治疗后的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r=-0.492,P<0.001)、鼻腔容积(r=-0.438,P=0.001)、鼻总呼气量(r=-0.444,P=0.001)均呈正相关(P<0.05)。

3 讨 论

鼻中隔偏曲常因外伤、发育异常所致,且发病机制与鼻源头性头痛、鼻出血、鼻窦炎等因素相关,以鼻梁下榻、鼻中隔血肿、鼻中隔骨折偏曲为主要临床病症[1]。鼻骨位于中线两侧,暴露于面部中央,常受外伤所致鼻骨骨折,由于鼻骨上部窄厚、下部宽薄,下方为鼻中隔与鼻腔,支撑较为薄弱,骨折后会涉及鼻骨下部,造成下方塌陷、鼻中隔骨折偏曲,导致患者外鼻畸形,影响鼻腔功能[2]。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先行鼻骨骨折复位,再择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虽然鼻骨复位术在鼻腔填塞物的压迫下能够改善鼻中隔偏曲,但因鼻中隔软骨脱位、骨折牵拉的因素,术后外鼻无法达到理想的状况[3]。同时鼻中隔偏曲诱发鼻腔狭窄侧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障碍,使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无法正常实施,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与医疗费用,且因伤后形成骨质错位愈合、软组织瘢痕,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4]。

文献[5]指出,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同期行经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具有显著疗效。本组患者治疗后的鼻腔外形与鼻腔通气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均高于治疗前,且患者治疗后的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鼻总呼气量均呈正相关(P<0.05)。

[1] 李湘, 司马国旗, 王超. 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同期手术治疗[J]. 浙江创伤外科, 2015,7(1):94-95.

[2] 孟新宇, 刘明秋.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同期手术治疗可行性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6):577-578.

[3] Kyoungkyun L, Byung Hoon Y, Jun Heum Y, et al. General anesthesia versus monitored anesthetic care with dexmedetomidine for closed reduction of nasal bone fract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2013, 65(3):209-214.

[4] Yu SS, Cho PD, Shin HW, et al. A Comparison Between K-Wire Splinting and Intranasal Gauze Packing in Nasal Bone Fracture.[J].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15, 26(5):1624-1627.

[5] 黄学勤, 束维龙, 程学仕. 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偏曲68例Ⅰ期手术疗效分析[J]. 安徽医学, 2014,6(10):1359-1361.

R765.9

B

1000-744X(2016)07-0736-02

2016-04-20)

猜你喜欢

鼻骨偏曲鼻中隔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孕中期21-三体胎儿单纯鼻骨低平超声表现2例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分析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浅析鼻骨骨折行鼻骨复位术病人的护理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