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探讨
2017-01-16毛敏王革廖明燕冉书容庞佳坭聂莹
毛敏 王革 廖明燕 冉书容 庞佳坭 聂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重庆 400016)
·护理园地·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探讨
毛敏 王革 廖明燕 冉书容 庞佳坭 聂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重庆 400016)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8例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采用自拟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调查表对患者家属的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各方面的知晓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以及治疗的知晓程度,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 健康教育; 知晓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及工作环境的改变,现临床上发现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乳腺癌、卵巢癌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对于上述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为主,其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放化疗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及异常细胞,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为患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提供必要条件[2]。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较高,治疗的时间较长,因而患者及家属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的效果[3]。我院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家属充分认识疾病相关知识,有效的排除对治疗的疑虑,进而提高其临床疗效,并且通过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48例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参与调查患者家属均签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的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认知障碍、听觉障碍以及意识不清的患者或不愿接受健康教育以及调查的患者家属。观察组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38.13±5.97)岁,本科及以上学历8例,高中~大专学历13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例,疾病种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339.05±5.7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10例,高中~大专学历9例,初中及以下学历5例,疾病种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 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疾病分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中的教育方法,观察组则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对相关疾病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建立一对一责任制,由专人负责对患者介绍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进行干细胞移植的过程、预后情况以及治疗的必要性,同时向患者家属发放宣传手册,并在入院后、移植前、移植中以及出院前分别进行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宣教。入院时对患者的个人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评估,组织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移植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无菌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其生理和心理需求,尽可能的为其解决,尤其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的观察,及时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间,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预处理的内容和目的,使其充分意识到预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移植前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同时采用模拟演示的方式向患者和家属展示治疗的过程,并通过例举成功案例增强其治疗的信心。移植后,嘱患者家属对患者日常生活、饮食以及环境的重视,指导其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计划以及饮食安排,加强对患者个人卫生的保持。出院前嘱患者根据医嘱进行自我护理和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4]。
1.2.2 方法及评定标准 分别于两组患者出院前对其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知晓度调查,并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其中相关健康知识知晓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表,其内容涉及相关疾病知识、是否了解移植的过程、移植药物名称及其副作用等7项,,每项内容根据患者家属的了解程度以0~10分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明其了解程度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设计的生活质量问卷QLQ-C30version3.0版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等6项,得分越高表示功能状况和生命质量越好。每方面满分为100分,其中0~30分为生活质量较差,40~70分为中等,80~100分为良好。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家属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各方面的知晓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属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血液性疾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疾病以及某些实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且其治疗效果显著。但相关研究调查[5]结果显示,虽然其临床疗效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在出院治疗恢复期中表现出的生活质量以及恢复情况不佳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品质,严重者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因此我院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探讨认为,患者之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主要是由于其对自身所患疾病、所需要接受的治疗以及完成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没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由此产生的恐惧和未知的结局引发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6]。因此,我们通过制定详细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及其家属,并评价其效果。
本研究中,将健康教育内容制定成册发放给每位患者家属,一方面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宣教工作,另一方面着重指导和帮助患者家属科学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和调整。除此之外,我们将相关教育内容细化至治疗的不同阶段,针对各阶段患者及其家属可能面对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或示范。而经该教育模式的患者家属在患者结束治疗时,其在相关疾病知识、是否了解移植的过程、移植药物名称及其副作用、移植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移植后生活注意事项、自我护理内容以及移植后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六个方面的知晓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患者家属,表明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有积极的作用。结合对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定,其结果显示经系统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各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表明患者家属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此,我们认为对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以及治疗的知晓程度,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白献红,王励,祈永芝,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J].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93-2695.
[2] 李文娟,张静,梁崇文,等.循证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12(26):51-52.
[3] 梁银华,银辉.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干细胞的采集与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86.
[4] 王莉.全程健康教育在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杂志,2010,29(6):881-882.
[5] 侯彩妍,徐丽丽,宁红梅,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52-853.
[6] 耿丽萍,宋丹.异基因外周血造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A):1455-1457.
R743.73
B
1000-744X(2016)07-0781-02
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