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实践现状与思考

2016-03-09何丽萍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继续教育

何丽萍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我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实践现状与思考

何丽萍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摘要】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是我国学习成果互认实践的难点。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缺乏有效的机制、缺乏统一且具有公信力的标准和公共服务平台。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国内实际,我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应建立“资格+框架”制度模式,建立以认证单元标准、学分标准和转换规则为主体的标准体系框架。

【关键词】学习成果互认;继续教育;标准体系

一、引言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一直被作为我国当前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重点,但长期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健全的制度来推动这一改革的落实。现在,学分银行建设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它通过建立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资历框架和标准体系,创设打破常规学习成才途径和方式的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立交桥”。

学习成果互认是学分银行建设诸多课题之中重要和关键的课题,其范围与影响面极广。而其中,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互认是一个难点。我国目前存在各机构各自举办培训机构又互不相认的一盘散沙局面。同时,国内许多专业行业的员工培训多年来一直面临着技术发展快、人员分布散、岗位交流频繁等问题。实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标准和转换制度,将会促进国内教育培训体系的合理布局和进一步完善,并将对国内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起到规范作用,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率,节约培训资源。通过学习成果互认机制,能极大地满足专业行业对教学、培训和认证服务一体化的需求,使行业的继续教育规范化、专业化和人性化。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志鹏表示,通过“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可以规范继续教育、推进终身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从国家层面主导和设计的学分银行制度,能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各行各业多类教育成果互不相认的问题。通过架设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立交桥”,能使即便是偏远地区、即便是基于岗位锻炼的学习成果都能被承认、积累和转换,能使整个社会都得到激励,尤其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将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助力,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升级的一剂良方。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以“标准+框架”的形式,建立各自的学分银行制度,经过多年运行,在标准体系设计建设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我国有必要对国际上相关标准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在现有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实践基础上,结合存在的相关问题,探索适合我国的“资格+框架”的制度模式,和以认证单元标准、学分标准和转换规则为主体的标准体系框架,以此推动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以及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推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学习成果互认内涵的界定

作为研究学习成果互认的前提和基础——“学习产出”(或“学习主体学习成果”)是教育领域里的一种专用术语。国外最先提出“学习产出”这一术语的是美国学者艾斯纳(Eisner E. W),他认为,学习成果包括学习主体学习经历的各种结果,不同阶段学习成果的增值与变化,以及社会、学校乃至家庭所提供的“学习”与“成果”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等,具体描述或反映的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学校的服务和学习主体所取得的成绩。这使学习成果的定义形成了一个基本概念体系[1]。尤厄尔(Ewell Peter T.)则认为,还不能给出一个能“包罗万象又相互严格区分的学习主体学习成果定义”[2]。

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核心是对学习主体学习成果的测评,它不仅进行学习成果概念的界定,还设计学习成果的内涵[3]。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认为,学习成果是对学习主体学习的期望,即学习主体在特定的学习、发展及表现等方面将会获得的结果[4]。它提出学习主体学习成果的内容有:识与理解(认知);实际技能(技能);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及个体行为。这在宏观层面与学者珍妮特·富尔克斯提出的知识(认知的)、技能(行为的)、态度(情感的)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5]。

国内对于“学习产出”这一术语表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习产出”被界定为:学习主体在参与特定系列的大学学习后所获得的某一水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体包括:学习主体通过学习某门(某些)课程,能学到什么;通过接受大学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能达到何种水平;通过后续所学专业的培训,专业技能水平能提高到什么程度等。这一表述概括地提出了“学习主体学习成果”的定义,为我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制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6]。

广义“学习产出”可以理解为对学习成果的“产出”进行总体评价,即从学校层面整体分析学习主体(或某类群体学习主体)的科研、就业、考研、职业变动、经济收入等行为表现。

基于以上分析,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内涵可表述为:成人学习主体在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后,其获得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实际运用技能、学习态度和生活情感、技能习得等方面的学习成果能得到承认,并可以实现学历与学历、学历与非学历、或非学历之间相互转换的一种制度。它对发挥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或其他各类教育机构资源优势,提高继续教育或其他各类教育在办学质量、办学效率与办学创新能力方面的水准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主体的社会性。受教育者是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成人,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学习经验和工作经历。第二,学分制的关键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使用学分制度情况下,研究学习成果互认的概念,务必要解决研究学分制下学习成果互认问题。第三,学习产出转换制度。学校之间要建立学习成果转换制度,主要通过合作联盟方式实现学分转换。

这里要指出,标准体系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核心内容,可以有效地实现和保障学习主体不同类型学习成果间的互认、积累与转换,从而为教育及培训资源开发机构提供参照,引导和规范教育市场,提升教育及培训资源品质。

三、我国实践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正在开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它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大环境下的专项研究。它从国家层面对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进行了顶层设计,初步构建以学习成果框架为核心的制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乏国家层面上的学习成果认证与互认制度的压力。它明确了“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以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为依托的制度运行载体,以及制度运行的保障环境,在学习成果框架研制、认证标准开发、认证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平台建设等若干关键性环节进行了验证性的实践。为最终形成国家层面的统一框架迈出了一大步。

我国一些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机关对学分银行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北京、上海、浙江慈溪等地以及部分区域高校学分互认联盟都开展了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践。但实践中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目前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认缺乏有效的机制和统一的标准,一定范围内局限了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具体实施。无法满足市民(学习主体)的现实需求。

第二,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统一标准和公共服务平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开展了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践,但呈零散、局部、区域和自发的状态,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统一标准和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部分高等院校在探索有关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实施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没有形成为高等院校所广泛承认的学分互认标准。沿海和发达城市中部分高等院校开展了一些高校间协议式学分认证和转移的实践,如合作办学形式。这些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形成为高等院校所广泛承认的学分互认标准,因此无法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也难以获得国际承认。

以上相关实践暴露出的问题,在进行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的研究和建设时应当引起重视。

四、国际经验借鉴

学分银行制度的本质是终身学习背景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国际上在开展此项制度建设时,使用的名称和建设重点各不相同,截至2012年,国际上已有约170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累计学分制”,“NQF”模式,“协议联盟”模式和“资格框架+标准”模式。

(一)“累计学分制”制度模式

代表国家是韩国,韩国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被称作为“累计学分制”,主要有3个特色:(1)韩国通过立法,明确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根据韩国的《学分认证法》,“累计学分制”的主要运营部门是韩国的教育科学技术部和终身教育振兴院,它们在评估认证、学分认证和学位授予方面都明确了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权力和具体分工。(2)韩国有比较健全的资格证书体系,虽还形成没有国家资格框架,但学生可以通过获得的国家技能证书、国家非技术资格认证以及官方承认的民间资格认证向学分银行申请学分认定。(3)韩国的“累计学分制”允许单独或者以合作形式(与相关学校)颁发学历学位证书。它的局限性在于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国际影响力不大,顶层设计缺失,没能完全实现各级各类四通八达立交桥作用。

(二)National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NQF)制度模式

代表是欧盟,NQF是欧盟各参与国按照一系列规定的学习水平标准进行资格分级的工具,目的是整合和统筹国家资格级别系统,提高与劳动力市场和公民社会相关资格的透明度和质量。各参与国在现有的资格框架(NQF)基础之上与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EQF)进行对接建设。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单一资格框架建设模式,各参与国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格框架,与EQF对接,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冲突,对实现各国之间的资格认定是有难度的。

(三)“协议联盟”制度模式

代表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美国是最早实行学分制的国家,签订转学协议是美国各州最普遍的做法。它主要有3个特色:(1)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建立各类教育机构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移的合作机制。(2)美国是实行教育分权制的国家,其制度的运行往往通过地方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和引导制度的实施。(3)课程体系和学分制完善健全。不足在于范围在区域内和学校间进行,推广难,难以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

(四)“框架+标准”制度模式

代表国家是新西兰、南非、英国、澳大利亚、香港。新西兰于1991年正式推出国家资历框架,是全球首个国家资历框架,其后南非、英国、欧盟、澳大利亚等陆续推出。其主要特点是建立资历框架,支持多形式、多层次转换,可以是学历与学历、学历对非学历、非学历转非学历等。

五、几点思考

基于对我国实践现状和国外相关经验的分析,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推动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互认的工作:

1. 采用“框架+标准”制度模式。“框架+标准”制度转换的基础是标准,这种模式是国际上采用比较多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支持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该种制度模式支持在不同体系(市场)参照统一标准开发各类资源,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培训市场。

2. 建立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学习成果认证、累积与转换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一般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元素:单元标准、学分标准和资格标准,单元标准是核心。其中标准体系的建立可有效地促进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

3. 建立“Quality-Unit”(质量单元)的标准运行模式。在标准的运行上,为保证学习产出成果的认证、积累与互认有效,国际上主要采用“Quality-Unit”的运行模式,例如香港“Quality-Unit”,英国“Quality-Study Unit”以及南非“Experience-Unit”等模式,都立足于岗位,以Quality标准为参照,在对各类资格分类、分层基础上,开发相应的Unit标准。运行模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效地建立了通往适合各类学习主体需求和学习成就的通道。

4. 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或专业技能委员会。学习成果认证标准的出台可以实现社区教育、各类继续教育或职业教育等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为确保标准体系的顺利、有序运转,可参照国际上的一些做法,成立官方的组织管理机构或专业技能委员会来负责标准的制定、管理、监督和咨询顾问等工作。

5. 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专业行业教学、培训、认证一体化。国内企业应致力于推动专业行业教学、培训和认证的一体化服务,为学校、师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培训认证方式,把社会和企业对高技术、高技能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直接引入教学过程。学习成果互认机制突破了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解决实现教学、培训、认证的一体化这一难题,能够把学习主体的技能培训、考证、课程学习等多重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积累,架设三者互认衔接的桥梁。

6. 改革教学方式。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明显的冲击,通过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了行业标准与教学的衔接。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建立国际互认的专业教学标准是保障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关键,因此,应当树立国际化理念,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核心,重点开发国际化课程[7]。

7. 考评制度也需进行相应改革。长期以来,对学习主体的考评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考试方式大都以闭卷方式进行。建议建立对学习者现有发展水平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考核、自我评价等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成人经验学习考评,不断探索以考评能力为导向的考评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李建荣.论美国社区学院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05(24):48-51.

[2]沈岩.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经验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05):39-42.

[3]ARLEN R GULLICKSON. The student Evaluation Standards:How to Improve Evaluations of Students[R]. California:Educational PoIicy Leadership Institute,2003.

[4]黄海涛.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习主体学习成果评估”:内涵与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10,(7):100,100-101.

[5]赵敏.剖析美国社区学院发展历程——探索中国社区学院发展前景[D].西安:西北大学,2008.

[6]卢小珠,吴卫龙.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条件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0.

[7]邵坚钢. 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对我国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启示[J].宁波工程学院报,2012,(02):41-44.

(责任编辑:微风)

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t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Status and Enlightenment

HE Li-pi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091)

Abstract:The diffculties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t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blamed for the lack of effective mechanism,unifed and 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ble standards and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The author argues its c mutual recognition should establish the system model of "qualification and framework" and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 based on certifcation standards,credit standards and transformation rules.

Key words: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ts;continuing education;standard system

【作者简介】何丽萍(1977-),女,广东兴宁人,广东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讲师。

【收稿日期】2015-05-06

【基金项目】广东开放大学2015年度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专项课题“广东终身教育学习成果互认与积累基本制度研究”( XY1509)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2x(2016)02-0018-04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继续教育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河北省旅游标准体系建立研究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