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以北京电影学院二级学科“艺术学”为例
2016-03-09李云
李 云
(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
艺术学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以北京电影学院二级学科“艺术学”为例
李云
(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100088)
摘要:艺术学在我国的发展已走过百年历程,学科地位获得逐步确立,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推动北京电影学院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内涵式发展,需要把握艺术学门类整体升级这一重要历史契机,处理好艺术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尤其是门类艺术学的辩证关系;在确立、巩固和提升艺术学学科地位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的电影优势学科特色,着力整合学科发展资源、凝练学科方向,主动借鉴、融入电影研究并寻找学科发展的新增生长点,建设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鲜明电影特色的艺术学科体系,从而走出一条独具艺术院校特征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艺术学;内涵式发展;学科建设
人类的艺术活动源远流长,如今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然而,艺术学只有百年的历史,还是一门年轻的、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科。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它是从各种艺术的创作、设计、表演、演奏的规律和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共性和特点。其目的是说明艺术和人的关系。[1]艺术学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对电影、音乐和美术等各艺术门类进行宏观、整体和综合的研究,是人类艺术实践的理论观照。
一、艺术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19世纪中后期艺术学发端于西方,20世纪20年代被引入我国,经历曲折发展后,艺术学在我国以“显学”的姿态呈现。1867年,德国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康拉德·费德勒(Konrad Fiedler)在其论文《论造型艺术作品的评价》中论述了艺术哲学相对于美学的独立性质,为艺术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他本人也被后人誉为“艺术学之父”。德国学者马克斯·德苏瓦尔(Max Dessoir)于1906年出版著作《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主张将“一般艺术学”与美学区分开来,使艺术学成为更具科学性、实用性的独立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艺术学在我国的发展,以20世纪20年代宗白华、马采等人将艺术学引入我国并发表艺术学理论著述为起点,至今已走过近百年历程。其间艺术学的发展虽然经历了曲折,然而学界一直在为确立、巩固和提升艺术学的学科地位而不懈努力。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艺术教育和艺术理论研究的日益活跃,艺术学的发展经历了学科自觉逐步崛起、学科体制逐步健全、学科地位逐步提升、学科规范逐步确立、学术成果逐步丰富的过程,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艺术学学科地位的确立主要有以下标志:
学科自觉意识。艺术学最早从美学中脱离出来,全面、系统地观照艺术整体,而有别于美学仅局限于研究艺术的美感问题;艺术学是艺术的“原理之学”,主要研究人类艺术思想与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有别于电影学、音乐学和美术学等“门类艺术学”,是对后者的理论概括和抽象;尽管艺术学在我国教育教学及学科管理体制上曾经长期依附于文学门类,然而二者之间的区隔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艺术学正是在厘清与美学、门类艺术学以及文学等学科相互关系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自身所独有的对象领域,即作为一门全面地以人类总体的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从而学科意识开始获得自觉。
学科目录地位的确立与提升。在我国原有的学科管理体制下,艺术学隶属于文学门类。在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在文学门类下列入一级学科艺术学;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一级学科艺术学之下增列了与之同名的二级学科艺术学,与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和舞蹈学等其他二级学科并列。二级学科艺术学的诞生,标志着其学科建制得以正式确立,表明“我国的艺术教育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即由一般的艺术实践进入到人文科学的研究,也标志着艺术学学科从组织体制上在我国得到确立,同时也预示着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走向成熟”。[2]艺术学隶属于文学门类尽管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然而显然这也制约其自身学理建构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从事艺术研究的学者为争取艺术学学科的独立而努力。2011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艺术学整体升格为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等五个一级学科。门类升级标志着艺术学的学科地位再次提升,有力地推动了该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工作。
教育与科研机构的普遍设立。1994年6月,东南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艺术学系,拉开了艺术学教育的序幕。此后,北京大学、杭州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先后成立艺术学系或艺术研究所,并开设艺术学课程。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由于丰富的人文环境和多学科的支撑而具有理论研究优势,而后起的艺术类院校则以千姿百态的艺术创作见长。艺术学在综合性大学、艺术类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广泛设置,从组织机构上确立了艺术学的学科地位。
人才培养与学位授权体系的完善。二级学科艺术学自1997年设置以来,涌现出一批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继东南大学于1996年、1998年在国内率先招收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士、博士以后,相继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始培养艺术学博士,更多单位培养硕士。艺术学教育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这为艺术学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推动艺术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研究成果的丰富。从我国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于艺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以及学科升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等诸多方面都已作出了积极的探讨和论证,并有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涌现。众多学者还以建设具有现代形态、本土化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学”为目标,推动我国艺术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在艺术学学科地位日趋巩固、尤其是艺术学门类升级之后,有关艺术学的学科定位、学科体系等问题等仍是争论的焦点。
二、理顺艺术学发展的脉络
作为以电影学科为主体的多科性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历来重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为多学科的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与电影学、美术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等门类艺术学相比,艺术学虽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2005年,北京电影学院获得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备了招收和培养其下设8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的资格;2007年,“艺术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艺术学整体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后,原有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升级为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北京电影学院获得该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门类升级的受益者。
推动艺术学的内涵式发展,客观上需要激发其自身的发展活力,理顺学科发展的内部、外部关系。从内部关系来看,艺术学的发展要在尊重学校总体的学科专业布局、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结构等状况的前提下,遵循学科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梳理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优化学科结构布局。艺术学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学校的电影学科优势,着力整合学科发展资源、凝练学科方向,主动融入电影研究并寻找学科发展的新增生长点,充分借鉴、吸纳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发展成果、经验,建设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鲜明电影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从而走出一条独具艺术院校特征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从外部关系来看,艺术学与其他门类艺术学结成了共生关系,处于以电影单一学科为指向、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总体格局之中:电影学、美术学等各门类艺术学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学的宏观研究和理论指导;艺术学研究的精进,也有赖于其他门类艺术学的个别发展与协同推进。因此,创造艺术学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处理好艺术学与电影学、美术学等门类艺术学的辩证关系,这对于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布局、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艺术学与电影这一具体艺术门类研究的关系为例。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的实践,包括创作、设计、表演、演奏,也包括作品、作家和艺术思想等。[3]电影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其本体研究及学理建构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是艺术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电影这一艺术门类本身具有极大丰富性和复杂性,既向艺术学提出了挑战,也为艺术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作为全面研究艺术现象的艺术学,主动融入电影、美术等艺术门类,学科视野的延伸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证明其学科独立的内容和价值,揭示艺术的共同特征和本质。
电影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综合艺术,需要在与广播电视、戏剧与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中进行开放式的研究。电影在本质上并非导演、摄影和表演等活动的简单叠加,也不是观念、影像、技术等的复合,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艺术现象,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艺术实现形式之一。因此,从高度抽象的艺术理论出发,运用艺术学的理论范畴、方法及逻辑体系开展电影的本体研究,例如开展电影艺术史、艺术美学和艺术原理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电影的本体特征,以及电影的艺术本质、艺术属性和艺术价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由于现代艺术的不同形态之间呈现出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在艺术学的总体指导下研究电影艺术现象的丰富性,以及从理论上探索电影与戏剧、广播电视等其他艺术门类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有利于整体提升电影学科的艺术品质,夯实电影及其他学科发展的“艺术”基础。
三、构建特色鲜明的艺术学学科体系
人类的艺术活动涵盖了电影、音乐、戏剧、广播电视、舞蹈、美术和艺术设计等诸多门类,我国还有戏曲、书法、国画和武术等独有的艺术门类,且各个艺术门类之间有着极大差异。就各艺术门类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自身复杂程度来说,美术、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由于出现较早,且诉诸的人体官能较为单一,人类认识也比较深刻;相对来说,电影、戏剧、戏曲和广播电视等综合艺术门类,同时作用于多个人体感官,并且其产生时间较晚且综合性较强,人类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即便是同一艺术门类的不同领域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例如电影的表演艺术与摄影艺术、造型艺术之间,在物质载体、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由于研究对象本身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各个门类艺术学研究的广度、深度也极为不平衡,学理建构的不平衡状态普遍存在。
艺术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发展需要建立在各门类艺术学已基本成熟的基础上,且依赖于它们的支撑。由于各艺术门类的研究本身都“具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实践性”[4],理论概括和提炼尚显不充分,而跨越在各艺术门类之上、总结其总体规律的艺术学,产生时间则更短,发展仍然尚未完全成熟,在学理建构方面还面临着“实践理性”概括的艰巨任务。
上述这些因素制约着艺术学研究走向深入,从客观上给艺术学的学理建构和学科体系建设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鉴于此,如果急于从学科体系上构建探索全部人类艺术现象、涵盖所有艺术门类的“全科艺术学”,既不实际,也无必要。同时,开展艺术学学科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零散、自发的状态,需要从学校自身特色和学科发展传统入手,立足于现有的学科布局,构建特色鲜明的艺术学学科体系,避免学科专业的重复建设与同质化发展。北京电影学院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系统开设艺术学课程。艺术学研究需要打通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对来自各艺术门类的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创作作品和创作风格等进行综合研究,深入到艺术的本质规律中去。因此,有必要改革课程设置,以避免学科视野的狭窄单一。在此思想指导下,除系统开设人文课程以外,设置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教育等必修课程,运用跨学科、跨文化、比较和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电影、美术、戏剧和广播电视等艺术门类进行整合,鼓励跨越艺术门类进行宏观、整体和综合的研究,培养艺术学所独具的理论思维与研究方法。
其次,开展艺术学的理论研究。艺术学的研究须指向艺术的一般规律,其研究可以遵循两条研究路径。一是以抽象的艺术理论研究电影、戏剧或音乐等某一艺术门类的具体问题,这是“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二是以电影、戏剧或音乐等某一具体的艺术门类为研究对象,上升到探讨具有一般意义的艺术规律,这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这两条路径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由于艺术学的理论整体宏观构建还不充分,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应当将“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作为发展的重点,即以电影等某一艺术门类的理论研究为主体,对戏剧、广播电视等其他相近的艺术门类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提升,从中演绎出跨越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学理论。鼓励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横跨两个乃至多个艺术门类,从宏观、整体和综合的角度研究艺术现象,抽象出艺术的一般规律。
再次,丰富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开展艺术学研究需要开阔的学术视域和多学科的支撑,因此要重视艺术学与电影学、美术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其他门类艺术学,以及艺术学与美学、文艺学、教育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展艺术学的研究领域及边界。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艺术学发展的生长点、加大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整合力度,促成学科的合理分化,培育艺术学的边缘性、交叉性的分支学科,从对象、方法以及学科框架上构建逻辑系统、完整的艺术学学科体系。
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应紧密结合学校整体学科布局、注重凸显电影特色,围绕电影学科设计和布局艺术学的学科方向体系。例如,培育新的二级学科——“电影艺术学”,统摄“叙事艺术”、“导表演艺术”和“声音艺术”等研究方向,对电影艺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加以总结概括、提升,研究电影艺术的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及创作作品的总体规律,从而探索具有一般意义的电影艺术本质;培育“电影艺术教育”,统摄“电影表演教育”、“电影音乐教育”等研究方向,借助教育学等学科探索电影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之道,结合我国电影教育和电影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国情,培养符合电影事业发展需要的电影工作者;培育“艺术创意学”,综合电影、美术等艺术门类,将艺术创意拓展到国家的文化、经济等层面以体现艺术的应用属性,使艺术学为社会与人的发展服务。
最后,建立艺术学的学科规范。基本成熟的学科规范不仅是艺术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更是培养合格的艺术学理论人才的基本保证。[5]在明确艺术学及其衍生学科的学科目标、学科性质和学科定位的前提下,确立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学位论文制度规范,有序地开展艺术学研究,为培养高素质的学术人才提供制度化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艺术学研究的经纬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02).
[2]易存国.前进中的艺术学[J].艺术百家,2007(03).
[3]张道一.艺术学研究之经[J].山东社会科学,2005(07).
[4]于平.艺术学:独立学科门类的学域扩张与学理建构[J].艺术百家,2011(04).
[5]邢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On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Art Disciplines: a Case Study of “Art” as a Second-rate Discipline in Beijing Film Academy
Li Yun
(GraduateSchool,BeijingFilmAcademy,Beijing100088)
Abstract:Art as a discipline has been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its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has gained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fter one century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art” as a second-rate discipline in Beijing Film Academy, it needs to seize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overall up-gradation of Art Category by deal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sciences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consolid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art, it needs to combine the preponderant discipline of the film by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clarifying disciplinary orientation and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from film studies. It needs to construct an art discipline system with cohesive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film and thus to establish a unique artistic institution with core competence.
Key words:art;connotative development;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6)01-0055-05
作者简介:李云(1986-), 男,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教师,研究方向:电影教育,教育基本理论。
收稿日期:2015-12-26
DOI:10.15958/j.cnki.gdxbysb.2016.01.011
·艺术学学科建设研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