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宋词教学中“学生本位”的反思与重构

2016-03-09吴月圆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生本位品评宋词

吴月圆

一、 审视现实——词教学中“学生本位”的缺失

1.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无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个体,在开始进入宋词的学习时,他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如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但是,作为教学引导者的老师,在设计教学、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忽略学生的这些“元认知能力”,或许是出于教学效果完美统一的需要,但是,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设计,必定是不科学的,或者是达不到最佳学习效果的。以下为两位老师制定的《渔歌子》一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设计的纲领。“目标一”,完全是按照教师的“教”为中心进行设计的;而“目标二”,显然是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了,学生不再是等待“被灌输”知识的幼儿,而是天真活泼、有个性的“学习主体”。

2. 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无视。在小学阶段进行宋词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小学生而言,虽然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宋词时,尽可能将词中用简洁精炼的数十个文字塑造的形象,和表现的意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者意境。教学中要充分用好多媒体课件,注意教学形式的变化,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声音,教学中的朗读、背诵、吟诵等,都比较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又是如何进行宋词教学的呢?笔者选取了10位语文教师进行调查访谈。

访谈问题一:你在常态课中如何教学宋词?能简单说说你的教学流程吗?

访谈问题二:如果选用课件,你一般如何获取课件?(下载?整合?自制?)

访谈问题三:宋词教学学生喜欢吗?你想过怎样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有效吗?

通过问题反馈,我们梳理出如下信息:“问题一”的反馈,有8位老师采用如下教学流程:介绍作者——熟读词作——讲析字义——疏通句意——体会情感——背诵拓展。我又就“体会情感”环节进行追问:“你是如何帮助学生体会情感的?”有7位老师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有2位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的同时,补充作者的生平,还有1位老师则直接将教参内容抄给学生;“问题二”的反馈,有9位老师是上网随意下载一个课件,只有1位老师能做到结合学生的学情适当整合;“问题三”所有老师都反映学生学到20分钟左右,就开始不太愿意深入学习,表现出课堂上的躁动不安。老师们普遍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耐心不足,而不是自己的教学策略有问题。

从以上访谈调查所搜集的信息可知,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时,都不会或者基本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而这对于让学生爱上古典诗词、爱上经典却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当前的宋词教学“目中无人”,目光主要积聚在知识的“外在价值上”,聚焦在课堂的“浑然天成”上,却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价值。

二、 教学重构——为“学生本位”词教学提建议

1. 先学后教,让教与学水乳交融。对于词而言,大多数学生都是心存畏惧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学生读不懂词是很有关系的。但是,如果不让学生先学习,那么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无异于嗟来之食,甚至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我认为词的“预学”,至少有三件事是一定要做的:一是试着读,读准,读熟;二是试着说,根据注释说意思;三是试着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课前的预习,为课中的教学打下基础。课中做什么?相机引导。比如第一环节的读词环节,我首先是出示“朗读目标”,问学生是否达到;接着,再请学生朗读,假若学生有读错的,我马上指出并纠正;假若学生读得很正确,那我马上将教学的内容调整为把词读得抑扬顿挫,有词的韵味。再如解译环节。我会问学生哪一句或哪一个词的理解有难度,如果学生确有难解的,我马上给予帮助;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质疑,那我就创设情境,让学生连着说说各句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还可以帮助后进学生重新梳理自己的理解,一举两得;当然,必要时还可以深化点拨学生。课前已经让学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那么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如若学生的资料已经很全面,就只需引导学生梳理资料并提炼出重要信息;如若学生搜集的资料偏颇、不全面,那么教师就要适时地补充相关的材料。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的环节作出全面的预设,并根据预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2. 鉴赏品评,让教与学出奇制胜。宋词里的字句,需静心揣摩品味其意在言外、言近旨远的意蕴。我为了尽量体现“学为中心”,将品悟环节的教学大胆放开,让学生试着“鉴赏品评”。我说:“著名词学家胡云翼先生评价这首词(指《清平月 村居》)老的和小的写得最生动有趣。同学们,你也是小小词学家,你又怎么看呢?”学生的思维被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打开了,他们抓住了“媚”“卧”“无赖”“青青”等词语,详细阐述了表达的效果。在原先的预设中,我是准备在学生品评的过程中,撷取“媚”与“卧”两字进行深化点拨:一个“媚”字,主要引导学生将翁媪的“媚语”“媚态”想象得更具体;一个“卧”字,主要引导学生看插图,将画面中小儿的神态、动作说生动,并延伸积累描写儿童天真、悠闲的诗句,辅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儿的天真烂漫。

对于“品评鉴赏”,我认为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问题的导向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并充分考虑学生的鉴赏兴趣,要让学生觉得具有挑战性,但是又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例如《如梦令》采用的问题是:“有人评价这首词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作为“词家大宗”的李清照,这些寻常语真的很“寻常”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或词运用很精妙、意蕴很丰富呢?”这个问题则比较富有挑战性。

除了问题的设计,在“品评鉴赏”环节,教师还要做好两点:一是有范围的倾听。要沉下心来聆听学生的见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的理解是否全面、独到、深刻。这里的“范围”指的是各个层面的学生,或者有各种个性的学生。二是要巧妙点拨。学生的鉴赏,五花八门,理解的层次很难企及词人的原有高度,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应该进行“经典”的提升引领,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帮助所有的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3. 比读启思,让教与学水到渠成。对于宋词教学而言,往往会触及一些难以用语言直接描述给学生的情感、意境。对于这样的教学难点,我们可以采用“比读启思”的方法,即给学生适时提供两篇或两篇以上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宋词作品,让学生吟诵、品析、体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实现认识的升华。这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给学生品读方法的一条捷径,对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及鉴赏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如梦令》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李清照所表达的闲适、自由、快乐的少女情怀,我在教学中适时补充了《声声慢》。这样的对比阅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晚年的凄苦,更深刻体会到《如梦令》中所传达的少女生活的美好,同时也巧妙地让学生认识李清照的早期词作与晚期词作的不同,感受作者人生际遇的颠沛流离、乍暖还寒。

“比读启思”可以侧重内容情感,也可以侧重表达形式。在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我引入了古辞《汉乐府 相逢行》,它们都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我与学生进行对读,引领学生很好地领会了《清平乐 村居》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还为后面的写作打下了炼词析句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学生本位品评宋词
宋词里的中秋月
谈国画品评中的“神品”“逸品”之别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品读宋词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