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条件下后“茶馆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6-03-08佟小东

黑河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效率

佟小东

[摘要]黑河小学借鉴上海静安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积极推行“学生先学——以学定教——暴露问题——共同释疑”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班化;后“茶馆式”;教学效率

上世纪60年代,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茶馆式教学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后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提出后“茶馆式”教学理念,力求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进一步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黑河小学结合自身实际,把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通过几年的努力,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效果也逐渐显现。

一、确立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结合小班化教学实际,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建校之初采用了“质疑导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以发现型的问题情境组织教学。但“质疑导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自学的太少,教师引导的太多,学生的潜意识展示不够等。为了解决这些教学困惑,我校与市教研院进行合作,先后两次派教师去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观摩,学习小班化条件下后“茶馆式”教学模式。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秉承了教育家段力佩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模式。该模式设定了“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题”的教学程序,要求体现一个核心:以“议”为教学核心,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充分讨论,让教学走向对话;两个干预因素: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三个发展:教学方式要更加完善,教学方法要更加灵活,教学价值要更加明确。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校全体教师深切感受到,后“茶馆式”教学关注学生习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结合学校特点,落实课改理念

我校实施后“茶馆式”教学模式主要经历了制定方案、试行推广、总结创新、全面推广四个阶段。

首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方案。学校成立了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课改方案,并通过校本培训等活动丰富课改内涵。结合学校小班化教学实际制定了《小班化教学规程》,开创了一条适合小班化特色的教学之路。

其次,以学定教,落实理念。全校各教研组每学期精心部署观课、议课活动,认认真真搞教学,扎扎实实做研究。课堂上积极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要求四个平行班的语文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集体备课,再相继在各自的班级中上课,其他教师跟随听课、评课、议课。“同课异构”模式为教师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广阔平台,加强了组内教师的团结与合作。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人四课循环实证”教学活动,由一位数学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在四个平行班中依次上课,其他教师依次而听、依次而评、依次而议。“一人四课”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化成长,教师们经历上课、评课、反思和再上课、再评课、再反思的四次循环研课,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领导和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关注课堂上教师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课堂的生成等,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

再次,课题研究,总结经验。我校在学习借鉴南京个人课题研究模式的基础上,把个人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开展了具有小班化教学特色的个人课题研究,鼓励广大教师发掘后“茶馆式”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通过个人课题研究来消解问题与困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全体教师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注重吸取外校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确立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旦确立了教学模式,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将其完善。

三、创新课程教学,增强课堂活力

1.设置“长短”课程,调动学习兴趣

我校打破每堂课40分钟的惯例,实施“长短课”结合的弹性课程。根据学科内容,长课40分钟,大多安排在上午,适用于知识量较大的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短课35分钟,大多安排在下午,适用于有一定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如科学、美术等。这样灵活安排课堂内容,不仅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也更有效率,学得更加轻松。实行“长短课”结合的弹性课程后,学生的上课时间比以往少了30分钟,可以利用这30分钟开展跳绳、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2.开设儿童课程,丰富课堂内容

开设晨诵、午写、暮读等儿童课程,引领学生读好书、写好字。晨诵:每天早上晨读十分钟,用诵读开启新的一天。午写:每天下午书写一刻钟,写好中国汉字。暮读:每天晚上读书半小时,用经典的童书滋养童年。

3.开展节日课程,拓宽课堂内涵

学校建立了以“四节”(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感恩节)为主线的节日课程体系。如在感恩节期间,以王肃精神为依托,采取多种育人形式,开展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

4.挖掘课外课程,延伸课堂教学

为了挖掘课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开展“红色之旅,绿色军营”夏令营,使学生体验军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神圣感。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军营,参观部队、武警的军事演习,观摩部队的内务卫生、军事训练、队列表演等。还组织师生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瑷珲陈列馆、黑河知青博物馆、黑河好八连、幸福工作站等场所开展红色缅怀活动。

5.实施课程统整,开拓学生视野

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科学等学科尝试进行课程统整,如将京剧、合唱、口风琴、竖笛、剪纸融入不同年级的音乐和美术教学,将围棋、跆拳道、篮球融入体育教学,3-6年级将电子小报制作、ppt应用、fash动画制作融入信息教学,将种植等实践活动融入科学教学。学校自编京剧、写字、英语音标等校本教材7本,小学健康教育教材6本,并通过开展校本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倡导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特色课程”,课程建设呈现多样化、融合化、特色化的态势。如五年三班确立了小乐团特色课,二年一班将诵读与奥尔夫打击乐相融合,形成了朗诵特色课,六年四班确立了钻石粘贴画特色课,还有读书特色课、国学特色课、足球特色课、演讲特色课、鼓队特色课……每一个班级的特色课都成为孩子们童年的“营养品”,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三、课堂变化明显,教学成果突出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后“茶馆式”教学模式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少了,学生展示多了;上课打瞌睡的学生少了,敢于发言的学生多了。每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有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多达5-8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的一本课外书》全国第二十五强·读书少年张骏驰、“龙江最美少年”丁然、黑龙江电视台《挑战小学生》节目选拔最强国学少年陈博文……今年11月中旬,我校22名学生表演的情景剧《毛豆豆的梦幻之旅》通过黑河市的选拔,到哈尔滨参加全省的展演,并被选送到国家参展。

2.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

后“茶馆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校小班化的教学实际,从备课本转变为备学生、备课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课堂上,当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时,教师到学生身边走走转转,积极地看、认真地听,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相异构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J].北京:人民教育, 2011,(5):41-45.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小班化教学效率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