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理答引领有效课堂

2016-03-08蔡莉莉

黑河教育 2016年3期

蔡莉莉

[摘要]作为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答,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成的精彩与否,影响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以及下一步的学习进程。富有智慧的理答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引领更加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理答现状;理答的有效策略;理答的归宿

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浅显地说,“理答”就是老师对学生一言一行的理睬。良好的理答可以巧妙地让学生明白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需要修正的,什么是应该引起注意的、什么又是值得思考的。正确的理答直接影响到生成的精彩与否,影响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以及下一步的学习进程,甚至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富有智慧的理答,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理答的现状分析

1.理答语言含糊

新课程提倡教师对学生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于是课堂上不乏一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是仔细推敲,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批评、否定的少,夸奖、肯定的多,“真棒”“你说得很对”“很好”等不绝于耳。认真辨析,不难发现这些大同小异甚至低廉的评价太模糊,太缺乏针对性。在教师作此评价之后,估计绝大部分学生都领会不了自己或其他发言者好在哪里了。长此以往,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连最基本的学习兴趣也会消失殆尽。

2.理答语言贬值

部分教师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些,便想方设法甚至费尽心思在课堂激励评价方面大下工夫,期许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忽略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3.理答形式单一

新课程下的课堂讲究开放,拒绝单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方式要多样,同样的,理答方式也要多样。可是在日常的课堂理答中,一般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理答”,这种理答方式几乎充斥课堂。而这种理答方式有其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降低,学生的思维零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制约。

二、万紫千红春满园——理答的有效策略

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我们是培育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应该让40分钟的课堂成为一次次生命拔节的对话,成为师生真实情感交流的平台,成为师生独特见解和教学智慧碰撞的舞台。要不断反思、不断优化理答策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针对在课堂教学的理答环节存在的以上问题,下面就如何有效理答谈谈笔者的一管之见。

1.追问式

为了使学生知道最初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学生采用刨根问底地发问,而且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一个比一个更能引起思考,这就是追问。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规范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我在《一夜的工作》教学中是这样追问理答的:学生对于深入理解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劳苦感到困难时,我问:“文中哪些句子最能看出周总理的生活简朴?”当学生谈及“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仅此而已”时,我又抓住“简单”追问学生:“何处可以看出陈设简单?”之后我引导学生将这简单的陈设与宫殿式的房子和总理的身份对比,接着追问学生:“简单的是什么?不简单的又是什么?”通过层层追问,以此深刻理解周总理的伟大,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2.反问式

反问是引导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开始发问,让学生反着想想这样对不对,进而明确自己回答的不足之处。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和反应往往是不可预设的,有时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或提问会让教师一时语塞,有的教师因为惧怕应对学生的“质疑”,而不敢抛出“你想提什么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问题。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我们先不要乱了阵脚,有时可以巧妙地把学生提出的疑问反抛给学生,并加以点拨,学生不但能豁然开朗,还会内化问题。如在教学《去年的树》的最后总结反馈环节,我让学生以“我想对(谁)说:(  )”的句式写话。在汇报交流中,有学生写道:我想对鸟儿说:“你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来寻找树啊?”学生抛出这样一个疑问,如果重新分析故事情节,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前面的课时已经作了详细的解读,但如果无视学生的疑问也欠妥,这与“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原则背道而驰。我随机应变,反问道:“对啊,鸟儿历尽艰辛,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地来寻找树呢?(稍停)那是因为——”我继而转身指向板书,所有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它们有坚定的承诺和深厚的友谊。”我这样的理答不但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问,也深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3.转问式

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在真正的课堂讨论中,“讨论之球”不应该“教师——学生1——教师——学生2……”这样传递,而应该“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这样进行。

当然理答与讨论不尽相同,转问经常出现在学生回答困难或回答不正确时,教师不代学生回答,而是将绣球抛向另一学生,或是让学生自己转问同伴,目的是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有意将“反应和处理”的机会留给其他的学生,让其他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理答之中。这样说来,那么这种佐藤学的“讨论之球”的传递方式其实一样适用于理答。这种理答的特点是消除了“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单一形式,而变成了一种网状的多维模式,使我们的课堂在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都特别突出。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另辟蹊径,常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4.探问式

所谓探问,是教师向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如果发现学生的思考还是肤浅、零碎、片面甚至是错误时,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或是不留情面的批评,也不能采取无理答,而是要再次发问,使学生的思考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

如著名的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上《做一片美的叶子》,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的: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觉得这说明大树上的叶子很多,还有一棵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师: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理解了这句话,我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是不相同的。

师:了不起的发现!的确,没有哪两个同学长相是相同的,你再看一看会场的那么多老师没有哪两个教师长得是一样的。但是你要知道,我们的同学虽然长相没有相同的,他们都在这节课上——

生:认真学习。

师:我们的老师虽然长相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在——

生:勤奋地工作。

生:做着相同工作的无数片叶子,把阳光转化成生命的乳汁贡献给大树。做着相同工作的无数位老师,把知识传播成精神的食粮贡献给学生;做着相同的工作的无数位爸爸妈妈,把爱心演绎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孩子。(热烈鼓掌)

这一教学片断中孙老师面对学生比较肤浅的回答时,不是停留在简单的理答上,而是再次发问:“你再看一看会场的那么多老师没有哪两个教师长得是一样的,但是你要知道,我们的同学虽然长相没有相同的,他们都在这节课上——”促进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学生思维一下子拓宽了,脱口说出了那么精彩的句子,引来如潮掌声。

三、拨开云雾见月明——理答的真正归宿

余文森教授说过:“教育要关注人,关注每个人,关注每个人的生活、生存和发展。”因此有效理答最大的受益者应是学生,在理答的形式上,教师应适当“让权”于学生,变教师理答为师生、生生互动的理答。我们在评价教师的课堂理答时,绝不能只看教师是不是具备教学机智,是不是彰显了个人的教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去进行理答,从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视角进行理答,促进学生成长和终身学习的理答才是实现了真正的智慧理答。只有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理答,才是理答的真正归宿,也是一线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课堂理答是一门艺术。理答优劣,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智慧理答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我们能潜下心,更多地关注经典课例中的智慧理答,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那么我们便与和谐、精彩课堂不远。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慧,薛彦华.教学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文质.赢在课堂——小学语文名师经典案例[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