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读:乳腺癌
—— 小世界大乾坤系列之(十九)
2016-03-08李香菊
□李香菊
病理解读:乳腺癌
—— 小世界大乾坤系列之(十九)
□李香菊
2013年5月,当安吉丽娜·朱莉爆出因检测出自己存在BRCA1基因突变,为预防乳腺癌做了双侧乳腺切除术时,全世界一片哗然。我们知道,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发病年龄年轻化,比欧美提前10~15年。那么BRCA1是什么?与乳腺癌有什么关系?朱莉这么做能够预防乳腺癌吗?本期我们就来谈一下乳腺癌病理,并就相关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乳腺的基本结构:乳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终末导管-小叶单元(TDLU)(图1),TDLU由小叶和终末导管构成,并与亚段导管相连,然后汇入乳段导管、输乳管,最后开口于乳头。正常乳腺上皮是由内层上皮细胞和外层肌上皮细胞构成的双层结构,附着于连续的基底膜上。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组织除正常位于胸肌前方外,还可见于腋窝与腹股沟连线处(副乳腺),最常见的是胸壁与外阴。副乳腺组织同样可以发生乳腺癌。
图1 正常成人女性TDLU显微镜下图像(摘自《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10版)
乳腺癌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绝大多数是育龄期女性,极少数发生于男性,单侧双侧均可发生。据报道,一侧患过乳腺癌的患者对侧乳腺发生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5倍,有家族史会更高。通常以乳头为中心把乳腺分为四个象限,50%左右的乳腺癌发生在外上象限。根据肿瘤是否突破基底膜进入间质,乳腺癌可分为原位癌(未突破基底膜)和浸润癌(已突破基底膜)。按发生于导管还是小叶又分为小叶癌、导管癌和其他特殊类型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叶原位癌(LCIS):此病变最常发生在绝经前妇女,可双侧多发。小叶结构存在,但1个或多个小叶的腺泡有不同程度的膨大或变形;膨大的腺泡内病变细胞小,黏附性差,细胞边界不清,胞浆较少;核圆形,染色质细小均匀,核仁不明显,罕见核分裂象;可累及邻近导管,但基底膜完整,肌上皮细胞多位于原位。瘤细胞还有其他形态如多形性细胞、透明细胞、印戒细胞样等。原位小叶癌可分为实体型(腺泡内充满瘤细胞,无腔隙、无坏死)、筛状型(腺泡扩大呈筛状)和腺样型(有腺腔样结构)。
再来说一下导管原位癌(DCIS):此病变发展为浸润癌的危险是正常组织的8~11倍。根据显微镜下形态分为以下几种:①粉刺型。导管明显扩大,上皮增生明显,细胞多形性明显,排列紊乱,核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多见,中心可见坏死。②筛状型。导管增生形成次级筛孔,筛孔样腔隙圆而整齐,瘤细胞边界清楚,细胞核圆形 ,轻度到中度异型,核分裂象少见,可有坏死。③实体型。导管实性增生,细胞形态较一致,界限清楚,细胞核轻度异型,中央可见坏死。④微乳头型。导管增生形成多量微小乳头,细胞异型性不明显。⑤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形态者。DCIS可分为三个级别:低级别(DCIS 1级)表现为筛状、微乳头或实体型,细胞核轻度异型,无坏死;中级别(DCIS 2级)表现为细胞核轻度异型伴有坏死,或中度异型不伴有坏死;高级别(DCIS 3级)表现为癌细胞显著异型,核分裂活性高(图2)。因以上两种病变属原位癌,未突破基底膜,及时治疗均有很好的预后。
图2 乳腺导管原位癌,高级别
浸润性小叶癌:在浸润性癌中占5%~15%,常伴有小叶原位癌。肉眼观肿物常常是不规则的,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显微镜下显示癌细胞散在分布,排列呈单行或围绕残存的导管呈同心圆或靶环状排列;细胞小,黏附性差,胞浆很少,细胞核圆形,核仁不清楚,核分裂象少,坏死少见。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转移率比浸润性导管癌低,预后好于后者。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浸润性导管癌,此病变又称为非特殊类型浸润癌,是最常见的浸润性癌,占浸润性乳腺癌的40%~70%。肉眼观肿物不规则或结节状,切面常有凹陷,并可有砂砾感。显微镜下表现为癌细胞形态和排列结构多样,细胞核异型性也程度不一,根据腺管形成(超过75%计1分、10%~75%计2分、不足10%计3分)、核多形性异型性(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及核分裂象(10个高倍镜视野中0~5个分裂象计1分、6~10个计2分、11个及以上计3分)分为三个级别:Ⅰ级(以上每项分值相加为3~5分,高分化)、Ⅱ级(以上每项分值相加为6~7分,中分化)、Ⅲ级(以上每项分值相加为8~9分,分化差)。如果在病理报告中看到“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应该知道这是指病变组织病理学类型是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化。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与其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周围浸润情况以及ER、HER2表达状态等有关。需要说明的是要报告浸润性导管癌,以上所说的非特殊型癌成分应超过50%;如果非特殊性癌成分少于50%,而特殊性癌成分为主,则应称为浸润性导管癌与特殊类型癌的混合癌。
当单一特殊类型癌成分超过90%时称为特殊性癌,有小管癌、髓样癌、筛状癌、黏液癌、乳头状癌、大汗腺癌、化生性癌、神经内分泌癌等。
以下简要谈几种:①小管癌肉眼观一般为直径0.2~2 cm的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瘢痕外观,切面灰白或浅黄色。显微镜下表现为内衬单层上皮的小腺管杂乱无章分布,管腔开放,管腔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成角形;细胞小,较一致,核异型性不明显,罕见核分裂象。需要注意的小管癌的小管腔没有肌上皮细胞,基底膜有时也不完整。此类型癌预后好,很少淋巴结转移。②髓样癌肉眼观为边界清楚的结节或分叶状肿块,质软,切面呈灰白色髓样,常可见出血、坏死。显微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大片状或宽带样,缺乏腺管结构,且病变内及病变周围有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癌细胞分化差,大多数细胞呈合胞体样,胞浆丰富,核空泡状,异型性明显,可见核仁,分裂象多见。此种类型癌有BRCA1突变,预后比一般浸润性导管癌好。③黏液癌肉眼观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切面呈胶样。显微镜下表现为癌细胞呈团巢、腺样或条带样漂浮于大量黏液中;癌细胞圆形,核异型性不明显,罕见核分裂象。此类型预后好,10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说到乳腺癌不得不提一下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是一个重要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乳腺癌中应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其作用机制是与HER2受体细胞外区结合后阻碍HER2受体二聚体化,抑制信号传导系统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曲妥珠单抗在人体内诱导肿瘤细胞的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可明显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能否应用这种靶向药物的关键在于肿瘤细胞HER2是否阳性,这需要病理科来检测,通常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如结果呈阳性(3+),可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如果结果呈阳性(2+),则继续行FISH检测,如FISH同时阳性方可应用。
回到文章开篇提出的问题——BRCA1是什么?与乳腺癌究竟什么关系?朱莉能够通过切除乳腺的方式避免乳腺癌的发生吗?BRCA1是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的缩写,即乳腺癌易感基因1,此外还有BRCA2。这两个基因突变导致抑癌功能的丧失,从而导致乳腺癌、卵巢癌或其他一些肿瘤发病率就会明显升高。据报道约1%的乳腺癌患者有家族史,并可能存在BRCA1或BRCA2突变,这些女性一生中乳腺癌的发病几率会增高5~7倍,达60%~90%。即使切除乳房或乳腺,也不能保证绝对不会再发生癌,因为乳腺组织总会有少量的残留,但因为可发生癌变的组织量大幅度减少,癌变的风险也随之降低,所以安吉丽娜·朱莉切除双侧乳腺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降到了5%左右。但有这个基因缺陷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得癌症,要理性对待预防性切除术。此外,还可选择密切观察以早期发现癌变,使用他莫西芬等药物预防或调整生活习惯来减少患癌的风险。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女同胞们要通过自检、B超、钼靶等手段观察有无乳腺肿块、皮肤改变、有无乳头溢液等相关的症状与体征,然后通过病理活检确定病理类型,如果确定为乳腺癌再通过乳腺科临床医师寻求适当的治疗。同时应了解靶向治疗、BRCA1和BRCA2基因,理性对待预防性乳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