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即时检测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6-03-08婷,姜

护理与康复 2016年2期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问题护理

马 婷,姜 芸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 211102)



·基础护理·

糖化血红蛋白即时检测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马婷,姜芸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211102)

摘要:总结分析应用糖化血红蛋白即时检测系统—拜安时®检测即时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常见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通过对230例患者的260次检测,出现错误29次,错误代码分别为OR5、QC30、QR7、OR3、OR4、QC6、<4%或>13%(显示一系列错误代码),补测29次。分析原因为操作环境或检测仪器温度<18℃、操作环境光线不足和加样速度的影响、血红蛋白异常、结果超过检测范围、测试卡插入时间过长、血量过多或过少等,根据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糖化血红蛋白即时检测的准确率。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即时检测;问题;原因分析;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2.017

糖尿病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国家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1]。HbA1c可反映近期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操作简便,并且不受进食影响,患者依从性好。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2011年WHO也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一切点诊断糖尿病。虽然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目前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但其仍是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并在糖尿病病情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4]。HbA1c即时检测技术整合应用了微电子学、光学、免疫学和干化学试剂的多项技术。此技术直接将稀释和处理过的血样加入样品加样端口,5 min后结果以数字形式显示于液晶显示器上。为了能够加快临床判断,提高医护工作效率,2013年5月,本院正式采用拜安时®(A1CNow+)即时检测系统检测即时HbA1c,至2013年8月共检测患者230例次,为更好地服务患者,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现将检测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5月至8月检测230例患者,其中男154例、女76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0.97岁;除外即时检测系统无法正常读数3例,227例HbA1c检测值5.4%~13.0%,平均值(7.8±1.2)%。

1.2操作方法机器的校准使用了一套由美国国家HbA1c标准化项目(NGS)认证的实验室应用参考方法而赋值的血样来完成。仪器没有开关和按钮,插入测试卡后自动激活。准备:HbA1c即时检测技术对是否进食和进食时间无要求,患者饮食方面无需特殊准备;检查测试卡和检测仪批号,确保一致,插入式试剂盒(测试血样盒)在室温下放置至少1 h。采血:常规取指尖血,乙醇消毒,完全待干;使用血样收集器取末梢全血5 μl。制样:将血样收集器快速、完全插入采样器开口端内,确保血样收集器插入后无缝隙,充分摇晃6~8次后,采样器盖帽端朝下直立放置。安装:拆开试剂盒袋,将试剂盒插入检测仪,听到“咔嚓”声后屏幕显示“WAIT”。检测:等屏幕显示“SMPL”时,将采样器的盖帽拔开,迅速将采样器轻按入检测仪上的圆孔,停滞1 s迅速移开。读数:检测仪显示倒计时,5 min后显示“QCOK”,显示HbA1c检测值。

1.3结果被检测患者230例,共用260张测试卡,出现错误29次,错误代码分别为OR5、QC30、QR7、OR3、OR4、QC6、<4%或>13%(检测仪分别显示不同的代码)及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有误差,错误的发生率约为11%。

2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2.1温度异常错误代码OR5,提示仪器温度或室温低于18℃,共发生3次,占总错误发生率的10.3%。分析原因为插入式试剂盒从冰箱取出常温放置时间不足1 h或环境温度即插入式试剂盒工作温度低于18℃易导致。因此,规定在进行检测操作前,必须保证环境温度在18~28℃,并保证插入式试剂盒从冰箱取出后放置1 h以上。

2.2操作环境光线不足及加样速度影响错误代码QC30,提示仪器无法获得有效初始数据,共发生15次,占总错误发生率的51.7%。分析原因为操作环境光线不充足、血样开始检测后移动了插入式试剂盒、检测时采样器停留时间过长。因此,规定避免夜间执行检测操作,加样时保证采样器停留在检测仪圆孔内1 s后迅速拿开采样器,加样后避免触碰检测仪。

2.3测试卡插入时间过长错误代码QR7,提示测试卡保留在机器中,在“SMPL”出现 2 min后未加入样品,同时导致失去一次测试机会,该问题发生2次,占总错误发生率的6.9%。因此,制定规范要求,先采集血样、摇匀后安装测试卡,减少等待时间,降低错误率。

2.4血量过多或过少错误代码OR3或OR4,提示血液过少或过多导致读数错误,发生2次,占总错误发生率的6.9%。操作过程中保证血样收集器取血量正好,避免过多或多少,同时注意避免使用挤压出的血样,防止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导致的错误,采血标准为自然流出的末梢血,直径2 mm;另外血样收集器插入采样器后,要充分摇匀。

2.5结果超过检测范围结果以<4%或>13%显示,提示不能准确读数,发生次数3次,占总错误发生率的10.3%。本院采用的HbA1c即时检测仪监测HbA1c范围为4%~13%,若超出范围便不能准确读数。

2.6血红蛋白对数值的影响即时检测仪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有误差。影响红细胞寿命的疾病均可对HbAlc测定产生影响,如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导致检测值偏低;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生存期延长,则导致测定值偏高;此外,部分手术后或大量失血患者由于红细胞大量丢失,HbAlc检测结果也不能代表真实状况[5-6]。在260次测试结果中共发生3次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误差,平均误差值>±1%,占总错误发生率的10.3%。因此,建议医生检测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当Hb<80 g/L时改实验室检查,所得结果仍应考虑实际血红蛋白情况。

2.7其他问题错误代码QC6,未出现“SMPL”之前加入血样,并减少一次测试机会。发生1次,占总错误发生率的3.4%。因此,应保证在机器屏幕上出现“SMPL”后再加入血样。

3体会

拜安时®(A1CNow+)即显式HbA1c检测仪器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为临床工作节省时间,同时方便患者。由于该检测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能用于筛查或诊断糖尿病,也不能代替正常就诊和血糖检测。为避免操作失误带来的不必要损失,操作者必须接受正式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注意操作要点。做好仪器的质量控制,每新到一批插入式试剂盒、每个新批次、更换操作者时、发现问题的任何时候应进行质控检查;另外,为确保储存条件不影响产品,如果测试卡已保存1个月以上,以及据上次质控检测至少1个月情况下,在检测患者样品前运行一个质控样品;规定每打开一件检测盒(20片),取出一片测试卡进行一次快速检测与实验室检查的对比。HbA1c检测时严禁混用不同批次的HbA1c检测仪、测试卡和HbA1c稀释套装;血样收集器采血时避免取血量过多或过少,避免挤压出的血液;测试卡打开插入仪器后应在2 min内将样品加入测试区。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2] 王远,何增荣.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355.

[3] 傅林金,汤萌,田露.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的检测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5):624-626.

[4] 徐建国.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28-29.

[5] 索艳,李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2):210-213.

[6] 杨燕,邢文晓,李贵连,等.浅议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影响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5):629-630.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2-0150-02

通信作者:姜芸,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

收稿日期:2015-09-11

作者简介:马婷(1987-),女,大专,护师.

猜你喜欢

糖化血红蛋白问题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不同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电荷屏障变化与HbAlc相关性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临床糖尿病中的应用探讨
应用操作视频指导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