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视角下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2016-03-08祝滨滨吴明东
祝滨滨,吴明东
(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基于生态视角下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祝滨滨,吴明东
(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推动东北地区城镇化的动力和源泉,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既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要举措,又是实现东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缓慢的背景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符合发展生态经济的发展理念。笔者从保护生态、提高环境可承载能力的研究视角出发,以东北地区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特点为支撑,以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围绕资源整合、强化生态意识、增强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利用税收激励杠杆、完善法规、推动政府职能改变和加快新能源研发替代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探讨。
[关键词]生态;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经
知识、循环和低碳经济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提出现阶段各地区发展必须提升经济质量,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2010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规划具有重大引导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蒙东)地区,总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亿,占全国人口的10%左右。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生态自然资源比较优势明显,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东北地区进入到第二个10年振兴阶段的新出发点。新形势下,以保护生态、提高环境可承载力为前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升级,是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肩负的重要使命。基于生态视角,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必须考虑影响产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必须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路径选择。
一、以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特点为基础选择优势产业,实现资源整合
东北地区各省市资源禀赋和地理特点差异相当明显。应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优势产业,实现资源整合与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1]99-103。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腹地,生物制药、光学和汽车制造等产业技术研发力量雄厚。应以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集中突破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时速500公里高速轨道客车、蛋白高效筛选与表达、现代中药质量控制、新型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生物炼制、高性能计算、大功率全固态可调谐激光器、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异戊橡胶、柔性制造、高分子结构材料、小丝束高模量碳纤维、稀土镁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及非金属纳米材料等核心关键技术。
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最为明显的省份,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加快培育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2]129-13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围绕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数字音视频、电子元件、电力电子、电子专用设备以及测试仪器、动漫、软件等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新兴网络装备。新能源产业应围绕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生物质利用等产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新材料产业应围绕先进化工新材料、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膜材料等新材料,发挥新材料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发优势。生物产业应围绕畜产品、农作物、林木育苗及水产品育种等产业,充分发挥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推进中药现代化。节能环保产业应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黑龙江新材料、新能源和农机产业基础较好。新材料产业应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光电材料、硅基及光伏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石墨材料及新型建材等产业。生物产业应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生物能源开发,形成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应集中实现燃气轮机、核电和风电等新能源装备自主化、成套化设计和制造,加快技术引进和吸收。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应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新型农机具等产业,重点突破农机装备的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应加快发展飞机、轨道交通和汽车等装备制造产业[3]76-84。
二、强化生态发展意识,以生态理念约束和推动产业发展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自然资源禀赋最佳组合地区,能源、矿产、森林、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生态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力量,是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任务所在。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4]565-571。生态发展理念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节约集约发展,核心就是人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接受生态空间约束,规范各类开发行为。要综合考虑生态空间和产业空间定位,调控各类空间需求,基于生态视角下发展产业。无论是吉林非粮生物质资源高端化项目,沈阳和大连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还是哈尔滨的航空企业总装、发动机和零部件项目,规划和建设都要考虑生态需求,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5]163-165。通过生态和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断得到修复,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和动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科技创新无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根据市场需求,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6]66-72。科技创新的核心是尽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提高转化率。东北地区科研力量优势非常明显,如何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的科研作用,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必须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加大研发力度,整合基础资源,建设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加速成果转化。首先,要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集群技术创新平台,激活创新要素,促进知识流动和扩散,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应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科研力量,建立科研机构、企业园区和政府之间协调机制,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产业科技园作为技术转化的载体和渠道作用,加强产业科技园区规划和建设,政府机构要做好引导和政策协调作用;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做好信息服务,为市场需求主体提供真实数据和信息。信息服务平台联网科研机构、产业园区企业、政府机关及市场中介等主体,为政府机关及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也是金融和物流等市场主体进行服务决策的依据。发挥网络信息对产业发展的平台优势,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建设东北地区电子商务区域中心和网络信息交换中枢,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再次,要优化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提高转化效率。综合考虑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化科研成果,重点转化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社会经济效益好、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的科研成果。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完善贷款、保险、产权质押等金融供应链,创新融资产品,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7]30-35;最后,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新产品研发激励制度,为企业提供灵活的技术创新优惠政策。
四、加强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后备力量。在产业发展方面,谁能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引导经济走向繁荣。发挥东北地区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育人才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学校教育与产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人才[8]19-20。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因材施用,完善人才奖励办法,坚持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落实各项人才聘用优惠政策,包括住房保障、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等,创造发挥人才优势的环境和氛围。具体来说,一方面,结合东北地区产业需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另一方面,根据战略性产业发展趋势,培养和引进高端高层次人才,东北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端化产业,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产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应具备较强的技术整合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9]16-20,必须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提升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
五、发挥税收激励杠杆作用,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生态环保理念,具有技术前瞻性、科技含量高和产业先导性等特点。必须加大税收激励扶持力度,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结合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部署,综合考虑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10]39-45。一方面,将现行的较为成熟的税收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做到有法必依;另一方面,必须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制定出可以适时调整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政策应用的灵活性。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税收优惠和激励:一要加快推进“营改增”改革步伐,增强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功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保障;二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政策的支持范围,既要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投资者,增强融资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又要帮助和鼓励新兴产业的产品消费者,刺激消费,从需求角度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要根据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特征,综合运用多种税收优惠手段,加大税收优惠支持力度。
六、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使产业发展有据可循
不断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有效约束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开发行为,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强化产业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以法律武器为手段,约束权力和节制资本,把违法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都关在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度牢笼里[11]50-55。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以法律武器规范产业发展:英国反思空气污染,制定了《清洁空气法》,欧盟2012年规定其成员国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违者处以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美国环保署1997年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德国2013年大力鼓励机动车安装尾气清洁装置,安装车主可获得国家补贴,甚至规定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禁止车辆通行;意大利米兰对污染严重的汽车征收2—10欧元税收才允许驶入市内,“绿色周日”只允许电动汽车等环保车才能上街。亚洲日本2003年立法要求汽车安装过滤器,所有出租车都使用天然气,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市内。必须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立法经验,通过制定和实施环保法律法规,引导和规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环境治理。
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产业发展提供宏观调控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12]460-461。政府主要职能在于做好发展战略、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总体上讲,政府的职能定位应支持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布局,在发展重点、技术路径、支持方式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一要加强政府机关的干预权重,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出台扶持政策,完善产业推动细则,在东北区域内合理调整分配资源,提高产业附加值;二要积极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建立起稳定的可再生资源发展基金补贴渠道,完善补贴方式,尤其需要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三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清晰的长期发展规划,保持区域发展平衡,同时确定各地区优先发展的产业类型和扶持顺序[13]114-120;四要考虑产业产品对经济社会贡献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要注重经济平稳增长;五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资源与市场、资金和技术需求相匹配,优化政策环境,创造产业发展机遇[14]9-11。
八、加快新能源研发和替代,提升生态和环境质量
“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主要关注事项之一,尤其东北地区必须高度重视“雾霭”治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长春一汽”产业体系为依托,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市场推广,着力突破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电子控制领域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重点推进客车和卡车尾气排放处理,强制推行“国标”项目,实现按“国标”排放,加快轨道客车和电动客车应用和推广。集中清洁煤技术研发和应用,尽快以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15]61-65。通过新能源开发和替代,有效解决区域性能源品种短缺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提升东北地区生态和环境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刘铁,王九云.东北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问题探讨[J].技术交流,2012(11).
[2] 翟璐.重化工业基地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及路径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 李金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现状与前景[J].学术研究,2015(10).
[4] 查建平,王挺之,冯宇.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2015(3).
[5] 李东阳.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河南中药产业发展路径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7).
[6] 胡继成,王宪明.科技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与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15(39).
[7] 沈泽洋.东北区域全面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论证[J].区域经济,2012(4).
[8] 孙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特点研究[J].人力资源开发,2015(9).
[9] 杨英.吉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5).
[10] 李方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机制[J].税务研究,2015(9).
[11] 李姝.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2(2).
[12] 王力力.试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
[13] 喻登科,涂国平,陈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科学与技术管理,2012(4).
[14] 张卓元.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J].经济纵横,2015(10).
[15] 马荣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惠共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9).
[责任编辑:秦卫波]
Choice of Developing Path of Strategy to Recently Emergent Industries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ZHU Bin-bin,WU Ming-dong
(College of Econom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recently emergent strategic industries is not only the motivation and source of urban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but also the inner demand of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change of economic growth. It is the essential measure to revitalize old Northeast industrial base,and the only way which must be passe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severe pollution and slow economy growth,development of recently emergent strategic industries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ical ide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nhancement,suppor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astern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based on theories of ecology,regional economy and industrial economy,the author extends a discussion on developing paths of recently emergent strategic industries,including resources concordance,ecological awareness enhance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ion strengthening,personnel training strengthening,the use of tax leverage incentive,perfe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motivation of chang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speeding up of 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new energy.
Key words:Strategy;Recently Emergent Industry;Path
[中图分类号]F269.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2-0125-04
[作者简介]祝滨滨(1976-),女,天津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明东(1975-),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4A8)。
[收稿日期]2015-12-28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