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境下EFL程式语习得研究
2016-03-08沈葆春
沈葆春,吕 娜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国语境下EFL程式语习得研究
沈葆春,吕娜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随着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程式语研究倍受语言学界的关注。程式语是导致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在语言表达上明显差异的重要因素。掌握程式语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外语输出的正确性、流利性和地道性。过些兼有句法和词汇特征,固定或半固定、反复出现的多词单位在自然语言中大量存在,在使用上具有程式化特点。程式语有助于认识和了解语言学习规律,提高语言输出质量。
[关键词]程式语;语言习得;输入;输出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都与国民的英语水平密切相关。因为当今的世界,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媒介,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只有学好英语,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把握未来形势、为国家赢得话语权,扩大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中国语境下EFL学习是在完全以汉语为母语的社会环境里进行的,在社会交往中不需要使用外语的学习,缺少浸入式的外语环境。只有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增加自然语言输入,才能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
近年来,程式语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见明显。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语言使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同层次的程式语。它是一种介于语法和词汇之间,固定和半固定的预制语块。通常由多个词构成,比单个的词包含更多的语言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储存在记忆中,根据交际情况的需要,学习者将程式语从大脑中调出,经过加工组成比较合乎语法的句子,进行语言交际。语言的程式性特征虽然可以追溯到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但长期以来,语言被认为是高度系统化的、由语法规则支配的独立体。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创造性。它是储存在人脑中的一套有限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人们运用这套有限的规则,能够创造出无限的句子来应付无限的交际环境。乔氏的语言创造性,是建立在人类共同的、种系遗传的大脑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揭示的是凭借大脑得以存在的人的心智系统。但语言的创造性被夸大了,因为语言的流利度不是由学习者大脑里存储的生成语法规则多少决定的,而由储存程式语的数量决定的。程式语是导致外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语言表达上明显差异的重要因素。Pawley & Syder(1983)认为正确运用语法规则有利于学习者输出比较规范、准确的句子,有助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提高[1]191-226。但语言准确性只是语言使用的一个方面,它还包括接近本族语的语言流利度和选词能力。Nattinger & DeCarrico(1992)指出,一种语言的正确使用,就是对这些惯用语进行选择,然后将它们串起来的一个过程[2]183-201。
根据Altenberg & Granger(2001)研究发现,英语自然话语中的70%是由语义形式比较固定的预制语块(即程式语)构成的[3]173-194。程式语结构在自然语言交流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记忆、储存和输出时,语言不是以单个的词为单位,而是由程式语来完成的,程式语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
一、程式语的基本特征及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Becker(1975)指出,当我们想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时,要从大脑词汇库中提取那些预制短语,经过细微加工,就可组合成比较符合语法的句子,并使它们变成流利的语言来填充我们概念上的某些空白[4]60-63。比如,英语中那些不能用规则来解释的习语、固定短语和套话;Bolander(1989)强调了程式语的易提取性以及其预制性[5]73-86; Newell(1990)认为组块是人类认知贯彻始终的原则,一个组块就是一个记忆组织单位,它把记忆中已经形成的组块融合成更大的单位[6]137-155;Lewis(1993)成功地将程式语引入外语教学,在他的“Lexical Approach”中,鼓励学生要注意真实的语料中经常出现的程式语,但没有指出用什么样的记忆策略来记住它们。似乎主要依靠提高对课堂内、外接触到的程式语识别力来促进二语习得。他还强调,语言不是词汇化的语法而是语法化的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第一位的,语法是第二位的[7]119-126;Wary(2002)在其专著Formulaic Language and Lexicon中把程式语定义为语言使用者或学习过程中单词化了的若干单词的组合[8]9-16。Simpson-Vlach & Ellis(2010)根据程式语使用频率和分布范围的标准,制定了一个程式语列表,这对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9]487-512。可见,程式语——这种存储在大脑中的预制板块具有以下特点:(1)出现频率高;(2)能表达一定的意义;(3)具有固定的语法结构;(4)稳定的语义特征和特定的语用环境。因此,程式语在使用时从记忆中被整块调出,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的连续或非连续的由词汇构成的语串。
程式语不论在儿童还是成人的二语习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习得第一、第二语言时,程式语被儿童当作一种学习策略来使用,以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儿童在日常语言交际中被大量输入程式语,掌握了这种固定语言结构后,每当遇到类似结构时,这些程式语作为整体单位在儿童的头脑里得以凸显,然后再进行切割、分析其相邻的语料。这种分析是神经系统发育、认知技能不断提高的一部分。儿童把程式语言整体地储存在记忆里,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对这些程式语进行分析、识别、记忆,进而提高他们用已获得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对新的程式语进行分析的能力。
学习者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及不同认知能力阶段,母语都起到不同的迁移作用。特别是母语的负迁移对外语学习形成干扰,使学习者在母语的影响下难以掌握地道、准确的外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干扰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石化”现象,成人习得语言的过程虽然和儿童相似但更为复杂。因为成人有其独特的认知方式,习得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变量。
国外研究者们对二语习得进行了多侧面、多方法的研究,得出了该领域的许多理论和模式来解释二语习得:刺激——反应模式、普遍语法理论、多维模式、监察理论、分析控制模式、信息加工模式等。其中,多维模式中,中介语发展应居于首位。中介语是独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的语言系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尚未掌握目的语前所使用既不同于本族语也不同于目的语的一种过渡语言。其发展一般经历五个阶段:程式语言、常规语序、副词前置、动词分离、倒装和动词后置等。它强调二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其过程的表现形式。它将二语习得过程看作是一个创造性地建立语言系统的过程。在习得过程中,通过语言不间断地、有意识的运用,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各种假设得到检验和证实。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中国EFL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中介语。监察理论中,Krashen(1977)认为主要是由五个基本假说构成,来解释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即: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监察、自然顺序、语言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该理论的核心。强调语言输入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输入才能逐步习得第二语言。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信息都能被吸收,涉及情感因素对语言信息的过滤程度和语言信息的可理解程度。只有“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起到积极作用,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否则就会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当输入的语言信息被吸收后,语言习得机制才能起作用。克氏把五个假说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概括成:语言输入——情感过滤——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能力的习得——语言输出[10]30-32。他对“习得”和“学得”进行了区分,强调理解意义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成人一般是通过这两条路径习得语言的。“习得”类似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学得”是一种有意识地学习并辅助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目的语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仅靠语言输入而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出,不足以使二语学习者真正掌握目的语。运用程式语理论可加大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提高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和得体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都要经历输入大量程式语阶段,在频繁地使用中将程式语内化成直接运用的语料,重复的频率越高自动性就越强。语言输出时,学习者从心理词库中自动识别和提取语言模块,以近乎是一种自动化的认知进行操作。程式语提取提高了语言信息的提取效应,减轻了大脑语言编码压力,从而提高了语言的流利性。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输入大量的程式语对学习者特别是对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形成和高质量的语言输出都会有裨益。
二、程式语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语言学基础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要学习词汇,更重要的是记住词汇。记忆对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短时记忆(Short Term Memory)和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短时记忆只能容纳数量有限的信息单位。而长时记忆则是一个无限期存储大量信息的场所,在长时记忆中,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同时并存,且互为补充;其内容不需要在大脑内不断重复。
Miller(1956)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概是7±2个组块,即5至9个组块的记忆容量,如果超过这个容量或加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会受到干扰而产生遗忘。语言材料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是听觉编码。学习者能记住它们的声音而不是形象;非语言材料主要靠视觉编码,也包少量的语义编码,主要靠形象记忆,视觉编码占主要地位。但短时记忆的缺点是容量有限,如果想扩大其容量,可用组块的方式。即把较小的记忆单位组成较大的记忆单位来记忆。那么,这种较大的记忆单位就是“块”。如果我们把记单个的词变成短语、句型整体来记,这些单词、句子就是程式语。
信息在长时记忆里被永久地存储下来,就需要所有相互补充的、同时并存的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语言学习更多的是采用语义编码。短时记忆加工信息时,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零散的信息重新编码,组合成有联系、有意义的更大的记忆组织单位,能扩大短时记忆的储存量,也有利于今后快速检索和整体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能够及时复述(复习),不论是机械的还是带有策略的,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都可以转入长期记忆系统。
(二)认知语言学基础
认知与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理论假定语言习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能力。而Chomsky(1965)认为,语言是人类的一种天生的能力,我们不仅要研究人类的语言行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人类的语言能力。他认为学语言不应该一句一句地学,语言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则是以形式的语法为特征转换规则,不同的规则能推出不同的句子。即有转换生成规则的语法,它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一样,运转起来能生成某种语言中的一切合乎标准的句子。他强调建构句子首先考虑要符合语法规则体系,然后再把词汇通过补充规则填充进去。语言输出时在形态词汇层面上千差万别,但支撑运用的核心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核心就是语法。这种理论的弊端是离开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而孤立地去研究语言,过度夸大了语法的作用,而忽视了词汇的作用。因为语法体系只能解释语言中受规则制约的部分(regularity),对不受规则约定的部分(irregularity),如惯用语等毫无办法。另外,并非所有合乎语法规则的结构都以同一的频率在语言里出现。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认知的产生先于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认知手段,是传达信息的主要载体。皮亚杰认为,语言不包括全部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人们只有借助语言才能进行交换信息、交流经验,从而促进个体的认知的发展(转引赵艳芳,2000)[11]29-36。认知语言学运用认知理论对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过程加以分析,也包括对词汇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语言认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词素的识别、词汇的提取、句法的建构、语句的整合等,而且受到诸如动机、情感、经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12]67。认知语言学包括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和Goldberg的构式语法对程式语的阐述较具代表性。Langacker(1987)称语言系统的构成单位为“象征单位”。这些“象征单位”是说话者完全掌握的一种结构。说话者可不必关注各组成部分及其排列规则[13]81-98;Goldberg(1995)将构式语法中的“构式”解释为意义形式的统一体,其意义和形式的某些层面无法从构成成分或先前存在的构式中推测出来[14]75-82。可见,不论是“象征单位”还是“构式”,都强调了语言是构块组成的系统,为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揭示了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三)语料库语言学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语料库及各种语料库软件的建立和开发,语料库语言学成为一门新兴的语言科学。语料库语言学为程式语研究提供了语言理论的支撑。语料库语言学提取程式语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语料后,统计语料库中出现的语言频率,以高频出现率为主要依据的。Renouf & Sinclair(1999)指出,这些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出现频率高、不同程度词汇化的词串构成了英语中的基本的语言单位(转引王立非,2006)[15]17-21。
Sinclair(1991)基于语料库的词义研究后,归纳出语义分析时应该把词汇意义和语法形式合并起来,并应遵照两条原则——“惯用语原则”(idiom principle)和“开放选择原则”(open-choice principle)。“惯用语原则”是语言使用者将大量的程式语采取链接策略组合句子;“选择原则”是选择合适的语法规则组成新的句子。尽管我们能够根据语法规则构成无数个句子的可能,但是在即时交际中,这些语法规则往往很容易被忽略掉,而那些固定的词语搭配却被不断地重复使用。在实际交际中,“惯用语原则”的使用一般优于“开放选择原则”因为人们总是趋向用那些现成的固定搭配组成句子,遇到困难和障碍才用语法知识临时组成新的句子。Skehan(1998)认为这两条原则并不相悖,在组建句子时它们同时并用、互为补充。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即可分析性(analyticity)和程式性(formulaicity)。它既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的、相对封闭的系统,又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的、程式化的、相对开放的系统。前者所占记忆空间小,抽象性比较高,记忆强度大,语言使用者难以进行准确、地道、得体的实时交际;后者包括大量的程式语,便于语言使用者在实时交际时从长时记忆中整体提取,满足实时交际的需要,准确、流利地进行语言输出,但占的记忆空间较大。这两个体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转引陈万会,2006)[16]139-140。语言的双重属性观点使人们重新审视程式语在语言习得和我国EFL教学中的作用。
三、程式语对语言学的贡献
(一)多词和词束将成为二语词汇习得的趋势
传统的语言观将词汇和语法对分,忽视了二者之间具有的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特征。认为只有语法具有生成性而词汇却不具备此特征。把词汇仅仅看成独立的单词,受语法规则支配而使用。但研究表明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程式化的成分构成的,不仅仅是单个的词,而是传统语法认可的词组、习语、谚语甚至某些句子,还包括运用语料库方法识别提取的多词单位和词束。Lewis(1993)基于词语搭配的固定程度将程式语分成:多词语块、高频搭配组合、固定搭配和半固定搭配等[17]176-183,并提出将程式语纳入外语教学,加强相关的策略培训。如果习得词汇只停留在音、形、意上,在真实的语境中就很难正确使用。程式语理论突破词汇和语法对分的传统观点,从功能和语用的角度出发,认为词汇也具有生成性,与语法同等重要。程式语既包含了那些习语性强且不可改变的单词串,又包括了语义透明、句法灵活、含有空槽并在其中可填入开放词类的单词串。二语习得并不只是对目的语规则的习得,识别和熟记一些程式语表达是必要的。这说明了为什么本族者与二语学习者语言流利度和准确性存在着差别的原因。因为本族语者大脑里存储了大量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模式,而且有不计其数的复现率和使用频次,这些整体储存在大脑中的程式语和其他预制结构在使用时无需根据语法规则生成,就能迅速地整体提取出来,从而节省了语言编码的时间。因此,多词和词束将成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趋势。
(二)程式语可有效克服母语的负迁移
“迁移”原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习者将以前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就是负迁移。母语负迁移对二语学习造成干扰,使学习者在母语的影响下难以掌握地道、准确的外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干扰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石化”现象,即一种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总是在学习者语言输出时体现出来,突出表现在学习者的外语发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造成语言表达的僵化、停顿、难以进步。Krashen(1989)提倡语言应该是自然习得。但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他承认母语迁移的存在。如果第二语言的输入量有限的话,迁移容易发生[18]440-464。Ellis(1990)指出多数的中介语研究者把中介语当作逐渐积累和逐渐完善的创造的一个连续体,把中介语当成认知学习过程来审视。程式语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有助于学习者克服中介语,如果学习者平时注重程式语的积累和储存,就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在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缺少浸入式的外语环境,加强自然语料输入就显得很必要,使学习者能够识别、吸收、运用和巩固程式语,减少汉语式的英语表达。
此外,行为主义心理学用刺激-反应原理来解释语言学习的过程。不同的刺激对同一个人会引起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有些是任意的,有些是有规律的。当一种特殊的刺激和特殊的规律建立起有规律的联系时,“习惯”就形成了。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刺激-反应的过程。它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一定数量的语料输入而且是高频次地输入对语言学习产生的效果。
(三)程式语能减少语用误差,提高语言输出质量
程式语具有其心理加工优势,程式语习得研究通常和语言输出紧密相关。Swain(1985)认为可理解输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固然重要,但不能反映学习者二语水平的全面发展。若想使二语运用自动化,提高流利度、准确性,不仅需要可理解输入同时也需要可理解输出。通过对加拿大法语浸入式学习者长期跟踪研究,发现其法语流利程度远远好于每天只上二三十分钟法语课的学生。但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而不注意语言输出,学生说和写的水平与本族语者还存在差距。由此提出了“输出假说”,输出功能主要包括:1)注意/触发功能:引起学习者对自身语言问题的注意,刺激更合适的输入;2)假设检验功能:引发学习者对问题处理的尝试,并依据反馈来修改输出;3)元语言反思功能:激发元语言功能,提升学习者信息加工层面。4)促进目的语表达自主性。为了能运用现有语言知识流利地表达,学习者需要有输出机会运用这些知识。能够促进语言运用自动化,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地道性。
Pawley & Syder(1983)在“语言学理论的两个难题:本族语似的选择和本族语似的流利”一文中指出:首先,成功的二语学习者要像本族语者一样选择地道的能表达思想的语句,避免只选择语法正确而非本族语者常用的表达方式。其次,要像本族语者一样流利讲话。本族语者所造的句子创造性极强,似乎超出了他们的认知程度。当非本族语者一次还不能说出8—10个词时,本族语者竟然一次能说出多个句子。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储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语句,需要时会整体提取,不需要一切从语法规则入手生成和分析话语。缩短了语言的加工、处理时间,节省出来的资源可用于语用和语义等层面。使交际流畅、得体,减少了语用误差,提高了语言输出的质量。
四、结语
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程式语是英语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在语言习得和输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多词单位和词束的结构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必将成为二语习得特别是词汇习得的新趋势。程式语具有整存整取特点,使用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编码、解码过程,有助于认识和了解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征,提高语言产出的质量。而语言产出的质量不取决于语法规则,而在于掌握程式语的数量,这是本族语者和外语学习者语言表达差异的主要因素。对中国EFL学习者来说,掌握多词单位或以高频基本词汇为核心的程式语来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关键。今后可考虑更多视角进行跨学科研究,因为各种大型语料库的建立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为研究者更深入地探索语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成为可能。
[参 考 文 献]
[1] Pawley,A.& Syder,F.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v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A]. In Richards,J.&Schmidt,R.(eds.)[C]. Longdon: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1983.
[2] Nattinger,J.R.& 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 Althenberg,B.&Granger.S.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s writ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2).
[4] Becker,J.The Phrasal Lexicon[A]. In R. Shank & B. Nash-Webber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 Cambridge:Bolt,Beranek and Newman,1975.
[5] Bolander,M.Prefabs,Patterns and rules in interaction? Formulaic speech in adult learners’ L2 Swedish. In K.Hyltenst and L. Obler (eds.). Bilingualism across the life span:Aspects of acquisition,maturity,and los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6] Newell,A.Unified Theories of Cognition[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7] 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Teaching Training Publications,1993.
[8] Wray,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9] Simpson-Vlach,R. and Ellis,N.C.An academic formulas list:New methods in phraseology research[J]. Applied Linguistics,2010,31(4).
[10] 王佳丽.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11]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外国语,2000(1).
[12] 何文广.西方语言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演进及其评述[J].外语学刊,2012(3).
[13] 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M].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4] 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15] 王立非.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
[16]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7] 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 [M]. Hove:Teaching Training Publications,1993.
[18] Krashen,S.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Input Hypothesis[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9,73.
[责任编辑:张树武]
A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f Formulaic Sequences by EFL Learner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SHEN Bao-chun,LÜ N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formulaic study has been increasingly aware of in linguistics. Formulaic Sequences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lead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output between native speakers and non-native speakers. The quantity of formulaic sequences input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language output accurately, fluently and idiomatically. The fixed or semi-fixed multi-word units with both syntactic and lexical features exist in natural language in a great quantity. Formulaic sequences help to discover the law of language lear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output.
Key words:Formulaic Sequences; Language Acquisition; Input; Output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2-0055-06
[作者简介]沈葆春(1965-),女,吉林洮南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吕娜(197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WW039);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048);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科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348号)。
[收稿日期]2016-01-16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