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2016-03-08曹永军王洪波韩旭余利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脓胸胸水胸膜

曹永军 王洪波 韩旭 余利军

胸腔镜下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曹永军 王洪波 韩旭 余利军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与胸腔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行胸腔镜下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胸腔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实验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19例,治愈率为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具有视野好,能够进一步明确胸腔积液性质,效果确切,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术;胸腔镜下胸腔积液清除术

胸腔积液由于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胸膜粘连、包裹、增厚,药物治疗效果差,胸水不易消失,从而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本文探讨胸腔镜下与胸腔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术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6年1月胸外科收治的60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8±13.7)岁;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19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或脓胸15例,陈旧性血胸9例,其他原因1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患者采取胸腔镜下行包裹性积液清除术。患者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全麻),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单侧肺通气。全麻满意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取健侧卧位,标记观察孔约1.5cm,依据术前超声定位积液积聚的部位。常规消毒患侧胸部术区,铺无菌单。沿标记线先切开观察孔,胸腔镜下探查,了解胸腔粘连的程度,再选取1~2个操作孔,用吸引器吸出胸腔积液,若胸腔粘连为疏松或条索状粘连,则应用电钩或超声刀松解粘连。术中若诊断为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或脓胸,可应用甲硝唑冲洗胸腔,温盐水反复冲洗。若诊断不明确,术中根据胸膜病变,行胸膜活检术,并送病理。于观察孔留置32号胸管1枚,固定导管,缝合切口,敷料覆盖切口。手术完毕,麻醉师待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

1.2.2 对照组 患者采取胸腔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术。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根据术前胸腔超声检查,定位积液积聚的部位为定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洞巾,用1%利多卡因,先于穿刺点皮内注射麻醉,再行皮下组织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使用Arrow导管,用穿刺针穿刺,抽出积液,经穿刺针尾部送入导丝入胸腔,通过导丝引导中心静脉导管入胸腔,缝合固定导管防止脱出,覆盖无菌敷料,术毕。

若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且血沉快,结核抗体阳性,PPD实验强阳性,术前术后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若诊断为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或脓胸,则术前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胸腔积液培养或痰培养出细菌,则按敏感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无发热,复查胸片或胸部CT所示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仅有少量胸腔积液,肺组织复张良好;无效:患者仍发热,复查胸片或胸部CT所示胸腔积液仍有中等量以上,仍有肺不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周后,实验组治愈26例,无效4例,治愈率86.7%;对照组治愈19例,无效11例,治愈率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胸膜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胸腔积液是胸膜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1]。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漏出性胸腔积液的病因相对简单,而渗出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较为复杂,传统方法如胸水常规、胸水生化、胸水培养和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影像学及患者病史等综合判断[2],仍然有20%~30%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无法得到肯定的诊断[3,4]。胸腔积液由于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胸膜粘连、包裹、增厚,且造成病变部位药物浓度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差,胸水不易消失,从而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5]。继发于肺部感染、胸部外伤、胸内手术、脓血症等疾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治疗包裹胸腔积液,减少创伤,效果满意[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实验组治愈26例,治愈率86.7%;对照组治愈19例,治愈率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2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下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取得良好效果。分析原因:胸腔镜下行包裹性积液清除术,吸尽胸腔积液,促使肺复张,且术中能够了解胸膜有无结节,粘连程度,积液中有无凝血块。若诊断不明确,可通过胸腔镜,胸膜结节的病变行胸膜活检,进一步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指导下一步有效治疗,防止积液复发[7]。包裹性胸腔积液为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或脓胸,胸腔镜下有效清除脓液,并打开胸腔粘连,促使肺复张,恢复快[8]。若胸腔积液性质为结核性胸膜炎,清除胸腔积液后,则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促进肺复张。若为陈旧性血胸,吸尽陈旧性血性积液,清除凝血块。

总之,胸腔镜下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视野好,能够进一步明确胸腔积液性质,效果确切,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1]涂明利,刘玉全,刘先军,等.电子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58-60.

[2]况里杉,张孝彬,廖秀清.内科胸腔镜与经皮穿刺胸膜盲检对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海南医学,2014,25(1): 21-23.

[3]林江涛,庞海燕,杜娟,等.胸膜活检联合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1,7(1):6-8.

[4]陈丽萍,杨晓红,邬超,等.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价值.华西医学,2009,24(8):2018-2020.

[5]刘津梅,尹彦玲.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的超声鉴别诊断.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20(12):33-35.

[6]吴小勤,张广云,薛瑞,等.全胸腔镜下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处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799-800.

[7]彭勇,袁世章.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脓胸20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08,48(11):42.

[8]曹永军,韩旭,王洪波,等.胸腔镜下脓胸清除术治疗急性脓胸的临床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8):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69

2016-08-30]

016000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猜你喜欢

脓胸胸水胸膜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结核性脓胸术后残腔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探讨结核性胸水及癌性胸水的临床鉴别诊断
结核性脓胸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胸水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胸腔镜下脓胸清除术治疗急性脓胸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