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韵在胸绕梁不散

2016-03-07龚凡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夜泊愁绪枫桥

龚凡

《枫桥夜泊》全诗叙述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虽行行写枫桥夜色,但字字饱含诗人愁思。执教教师松滋市黄杰小学教师陈春梅从始至终引领着学生,通过“抓景物——品诗句——展想象——悟情感”等步骤,适时借助多媒体音乐与画面的渲染,让学生走进诗人心底,体味诗歌传达的愁绪。

一、前连后接,上出厚度

一首28个字的七言绝句如何上出厚度?课前谈话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进行对诗游戏,并且安排了一组有宋、元、明、清及当代诗人写的与钟声有关的诗句。上课后,教师通过课件集中展示这些与钟声有关的诗句,小结后导入新课学习。课尾,教师又以“愁绪人人都有,愁思各有不同”引领学生走进文人墨客笔下的愁情中。短短40分钟,跨越一千多年,这不仅是时空穿越,更是带动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文化积淀的过程,从而增加了古诗文课堂教学的厚度,丰富了课堂的文化内涵。

二、教给学法,上出宽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这节课上,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指导“苏”“寺”“愁”等的读音。接着,以你能说说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晚将船停靠在枫桥边的什么故事吗?”“诗人都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要你用一个词形容,你想到了哪个词?”“诗人看到这些景物后在诗中表达了他的情绪,用的是哪个字?(板书‘愁’)” 。问句引导让学生学会了读诗时怎样把握主要内容,怎样抓住诗眼,字斟句酌,读出弦外之音、诗外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小声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边体会,看看你是怎样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诗人的愁思的,把你的体会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大家想想当时诗人会想些什么?把诗人想的写下来”,通过分析总结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怀的写作方法。如此落实了“了解古诗大意和学习借物抒怀的写作方法”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有读的指导,有引导学生动脑、动笔,有小组合作交流,有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师以学定教,加以点拨、引导,上出了宽度。

三、抽丝剥茧,上出深度

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诗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这根主线,重点从初读细读诗句,读出节奏韵律;悟“愁”景、品“愁”情、找“愁”源、抒“愁”情等几个环节重点研究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感历程,从而触摸诗句背后所蕴藏的积淀千年的文化情怀。

教师引领学生从“月落”“江枫”“渔火”“乌啼”“钟声”中一步一步体会出诗人孤独、寂寞、惆怅、凄凉、失落等情感,进而从 “霜满天”中体会出诗人痛彻心扉的愁。

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找“愁”源、抒“愁”情。教师让学生猜测诗人为什么而愁,然后课件出示诗人写作《枫桥夜泊》的背景,再读出诗人的满腹愁绪,解开悬念,层层深入,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使整节课的教学上出了深度。

四、品读吟诵,上出温度

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因此,评价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读得是否有层次性,是否有味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课堂上,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有节奏地读、吟诵等等,读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江枫睡不着……读出愁来”此处读的指导和引领是一个小高潮,“你心冷了,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去体悟并读出“愁”来。在反复吟诵、层层递进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寂寞、失落等情感,进而体悟到诗人难以释怀的愁绪。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的,不是诗人消极的愁肠百结,而是对自己前途命运的迷茫和对家人的思念,惆怅之中有一丝温馨,上出了温度。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夜泊愁绪枫桥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风起了
枫桥夜泊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枫桥夜泊
夜泊(外五首)
一阙诗词 万里愁绪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