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三算”培养数感

2016-03-07张艺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算小猴子数感

张艺红

一、常练心算,初建数感

心算,也称口算,是帮助学生初建数感、提升计算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笔者每接一个新班,都会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一套0至9的数字卡,这些数字卡可以灵活应用,既可以比大小,又可以进行加减法运算,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发现数学规律,以此帮助孩子们初步建立数感。如,每节课前笔者让孩子们从自己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个数字。假如是“8”,这个“8”便成为当天的“幸运数字”。围绕这个幸运数字,师生分三步进行心算游戏:第一步让孩子们说出从“1”到“100”中,所有与“8”相关的数字。先说出个位数是“8”的相关数字:“18”“28”……“98”,再说出十位数是“8”的相关数字:“80……89”,并同时举起自己“数字卡”中的这些数字。第二步比较这些与“8”相关的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或任意抽取其中两个与“8”相关的数字比大小(两个数相比“大多少”或“少多少”)。第三步说说与“8”相关的任意一个数的组成。如“68”是由6 个“10”和8个“1”组成的。

在这组“数字卡”游戏中,比比看谁说得又快又准,谁就会获得当天“心算小神童”的称号。有了开心的“数字卡”游戏,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上数学课。这种游戏不仅让孩子们的心算能力得到培养,而且让他们对枯燥的数字产生兴趣,培养了良好的数感。为后面的加减法的运算及“比大小”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多练估算,强化数感

估算就是大致推算,把生活中暂无精准数值的事物进行简单推算,得到一个近似值。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不是对数量的简单识别,而是要把一些抽象的数据结合实际加以估算,得出符合实际的大致结论。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借助实物、结合实例,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笔者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一课时,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师:近期宜都的山羊肉26元一(市)斤,现在老师手里有500元,想买21(市)斤,请大家估一估,够不够?并说说估算的思路。

(学生尝试估算,思考分析。)

生1:肯定不够。

师:能肯定吗?

生1:不能肯定,因为每斤山羊肉26元,现在把它看成30元,1斤就多4元,20斤就多出了不少,不过老师买时可以还价,也许够。

生2:可以把买21斤看做20斤,20×26=520,少买了一斤都要520元,那500元肯定不够。

师:能肯定吗?说明你的想法。

(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估算的思路。)

生3:20×25=500更容易看出结果,两个乘数都小了一点,实际结果应该大于500,所以不够。

……

在引导学生尝试估算过程中,笔者并不急于追求估算的结果,而是引导学生在思辨、比较的过程中,建立“数与数运算结果”之间的联系,运用这种联系帮助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丰富数感。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估算自己、同学、老师的身高和体重或掂一掂物品的重量等来强化数感。

三、实练精算,发展数感

精算,就是精确计算,是估算的升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进行精确计算,是发展数感的至高境界。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充分感悟的过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如,用竖式进行加、减、乘除法计算时,数位为什么要对齐?满十为什么向前一位进一?十位上的数去乘所得的积从哪一位写起?商在哪个数位?都需要深入理解、认真计算,才能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学生的数感才能得到强化和发展。

如,教学《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把一篮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鼓励学生先用画图的方法圈一圈,分一分;再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学生圈画的过程就是他们思考算理的过程,为突破难点,笔者借助多媒体演示,即十位上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平均分,得出了一个准确的数字“16”,即每只小猴子分得16个桃子。

精算还包含简算,小学阶段的简算以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为主。比如:“25×4=100”“125×8=1000”“‘100’可以分解成‘99+1’”“‘99’可以看做‘100-1’”等,这些数字间的联系需要孩子们在观察、理解和运算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并应用,从而发展良好的数感。

(作者单位:宜都市清江小学)

猜你喜欢

心算小猴子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猴子
揭开心算方根之谜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从心算大师失算谈思维惯性
勇敢的“怕怕”
一道难题
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