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洛哥MOROCCO未来请晚一点来

2016-03-07喜喜

中国国家旅游 2016年2期
关键词:威士忌摩洛哥薄荷

喜喜

品一杯号称“国饮”的薄荷绿茶

在阿拉伯国家,做饭是女人的工作,唯独泡薄荷茶,是男人的权利。

摩洛哥街头随处可以喝到薄荷绿茶。

街头售卖的各种烹制美食的香料十分诱人。

中东、北非的伊斯兰国家,日常生活都少不了阿拉伯甜茶。我第一次喝是在土耳其,一种叫做“恰伊”的茶装在流线型的杯子中,老板在托盘上放了一块方糖和一把小勺,趁热把糖放进茶里,用小勺搅拌至溶化即可。而放不放糖,放几块,全由自己掌握。

后来去了约旦,发现“甜茶”的确名符其实。在古城佩特拉,本地人会折几根树枝堆在一起,点上火,把水倒进随身携带的小壶里,烧开后放入茶叶和大量的糖。我在路边走的时候,总会被热情好客的本地人叫住,应邀喝上一杯。初次品尝,我完全不能适应它的甜度,“哎哟,你们的茶怎么这么甜啊?”贝都因人眨眨眼睛说:如果你能习惯甜茶的甜度,那么你一定会爱上摩洛哥这个国家。

摩洛哥的薄荷茶,号称“国饮”,全国的男女老少都在喝,在各个城市的“麦地那”(意为“老城”),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嘿,伙计,来一壶‘摩洛哥威士忌!”在街边的茶馆里,听到顾客这样点茶,严格遵循穆斯林禁酒之教义的老板并不生气,而是微笑着端上一个银制的Berrad 壶,弯长的壶嘴冒着丝丝热气,壶内盛的正是戏称为“摩洛哥威士忌”(Moroccan Whisky)的薄荷茶。老板告诉我,地道的薄荷茶,要先用沸水洗去茶叶表面的苦味及杂尘,而后将茶叶铺进Berrad 壶底,再放入洗净、擦干的鲜薄荷叶,最后压上大量白糖,放在炉上加热数分钟,方可饮用。

14世纪中叶,中国和摩洛哥的两大行者——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几乎在同一时间“互访”。到了17、18 世纪,绿茶已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摩洛哥,“摩洛哥威士忌”逐渐成为民族饮料,并流传至今。虽然全世界产茶叶的国家众多,但其实摩洛哥并不出产茶叶,而是一直从中国进口。摩洛哥人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薄荷茶已成为当地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阿拉伯国家都是男权社会,做饭是女人的工作,唯独泡薄荷茶,是男人(一家之主)的权利,可见其重要性。

起初,我总是边喝茶边流汗,抱怨天气这么热,为什么还要喝如此滚烫的热茶。但喝了几次之后,每天就离不开它了。撒哈拉薄荷的辛辣与绿茶的清香被充分融合,薄荷叶让人在闷热的午后精神为之一振,而糖茶又补充了流汗损失的体力和水分。

传统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确实自有其道理。

Tips

摩洛哥美食推荐

Couscous 

摩洛哥最常见的食品。Couscous是小麦的一种,但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北非小米”。加入鸡汁的小麦粉被放入陶罐蒸熟,透出黄澄澄的诱人色泽,在上面铺一层鸡肉,鸡肉上方,用切成长条的胡萝卜、葫芦瓜等瓜菜堆成金字塔形,盖上圆锥形的盖子,小火慢蒸,到蔬菜和鸡肉都松软入味,即可上桌。

Tangier

摩洛哥的另一种主食,一般只有肉类,和Couscous一样要用陶罐慢蒸数小时,之后打开圆锥形的盖子就可以直接吃。

肉桂蛋糕

看起来很像巧克力蛋糕,但没有巧克力味,只有肉桂的味道,细腻中带点辛辣,不算很甜。辛辣味的蛋糕并非人人都能接受,但一辈子可能只来一次摩洛哥,不妨挑战一下。

要环保还是要GDP,一直是个难题

古城非斯是摩洛哥的心脏,也是摩洛哥四大古城之一。某旅游指南中关于非斯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你只能选择一座摩洛哥城市去看看,那你就去非斯吧。

非斯是摩洛哥人的骄傲,承载着摩洛哥的过去与现在。这里有装饰着马赛克锦砖的华丽庭院,也有狭窄黑暗、疮痍斑斑的巷道迷宫。如果说马拉喀什已经变成《一千零一夜》的迪斯尼版本,那么非斯就是《一千零一夜》的现实版本。

五颜六色的手工拖鞋是摩洛哥审美最好的体现。

非斯的工人正在染缸里染制皮具。

猜你喜欢

威士忌摩洛哥薄荷
Never Give Up Dreams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那盆猫薄荷 终
那盆猫薄荷 4
那盆猫薄荷(2)
那盆猫薄荷 1
一瓶1920年威士忌拍出150万英镑
摩洛哥椰枣年创收20亿迪拉姆
“一带一路”文化使者采风摩洛哥
北非印象·摩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