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步入现代农业的农机之路

2016-03-07嘉鱼县农机局叶海洲漆和平李湘胜

湖北农机化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农机

嘉鱼县农机局 叶海洲 漆和平 李湘胜

步入现代农业的农机之路

嘉鱼县农机局 叶海洲 漆和平 李湘胜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地上原本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步入现代农业之后,借用名人之言,喻当今农机之路,正合此意也。我们可从嘉鱼现代农业的发展看其农机化之路。

1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嘉鱼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与幕阜山边缘交接,平原与丘陵兼有,是个地域小县、农业大县。全县国土面积只有1 019.53 km2,拥有耕地面积47.63万亩(1hm2=15亩),201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高达696 252万元(现行价)。除粮食种植业生产外,其次是蔬菜、水产、林果、茶叶等产业。特色农业产品基地的建设按照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健康发展,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基本成形,如簰洲湾、潘家湾、渡普口、陆溪等主要种植业产区,以及武嘉公路一线的蔬菜生产基地,还有渡普口、新街、鱼岳、官桥等水产品养殖基地等等。集约化经营实体如雨后春笋,相继组建而成。官桥的大禾现代农业,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现代装备的农业基础设施,园林化的生活环境,可说是现代农业的样板。以潘家湾“新农”为典型的蔬菜产业合作社,集生产经营销售为一体的群体组织全县共有120家,是他们共同打造“嘉鱼品牌”绿色无害蔬菜。还有种植和养殖业大户530个,其中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家庭农场14家。

2 农机化发展现状

2.1 农机装备结构步入优化,农机总量快速增长

截止到2014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5.3万kW,百亩耕地占有动力74 kW,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37万台套,其中拖拉机6 150台,与拖拉机配套的农具6 685台套,联合收割机609台,一些先进新型的大中型、多功能、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得到推广应用,其应用范围涵盖农林牧副渔业等广泛领域,技术质量也向高端方向挺进。

2.2 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农机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逐年加大,强有力的激发了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农机化作业领域不断拓宽,许多作业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其中机耕、机播(插)、机收率分别达到86%、45%、83%,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5%。

2.3 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壮大

2014年全县拥有农机户16 012户,其中农机大户3 623户。农机从业人员16 896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个体从业者。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如簰洲湾的“康凯”农机合作社,租赁流转土地9 000亩;潘家湾的太军农机合作社,把农机服务融入“新农”蔬菜产业之中。农机维修网点11个(有证有照),10家农机销售企业,其中嘉沃农机大市场集农机补贴、销售、推广、培训、维修等服务于一体,辐射面惠及一方。

2.4 农机化装备结构、作业水平存在区域和不同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手段简陋落后,技术含量不高。在农机化发展方面:平原地区明显高于丘陵地区,粮食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显著快于其他产业,某些作业环节仍处在发展初期,少数瓶颈现象较为突出。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是从事农机公益事业单位缺少活动业务的常态化专项事业经费支持,缺少试验示范、监督管理、信息交流、宣传教育等方面所需的先进适用示范机具、仪器设备、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等软硬件设施,导致公共服务任务难落实,质量难提高,与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及服务需求极不相适应;二是乡镇缺少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和专职人员,服务工作很难及时到位。2004年我县机构改革后,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大量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示范推广工作,不利于农机化事业的长远发展;三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受机构编制调控的制约,已多年没有进人,管理队伍和技术人员明显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日趋突出。面对量大面广的机手服务需求,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示范、宣传各类公益性技术人才更少,人才队伍补给渠道不畅通,人才培训更新机制不健全,急需扭转人才断层局面。

3 农机化发展之路

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过去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以谷物收获机械为例,从人工收割到场上脱粒,再从机械割晒到场上脱粒,如今联合收割机则连割带脱一次性到位。大多数人都喜欢走近路、走好路,只有在无奈之下才走弯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如何走好农机之路?我们想应从2个方面去探讨。

3.1 捷径之路

所谓捷径之路就是成功的经验,照葫芦画瓢跟着走。也可说是借鉴之路,有些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搬硬套,如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的地方推广开了,而有的地方却推而不广,这是为什么?不是技术不过关!而是区域环境条件、经营体制和耕作习惯等因素的制约。

3.2 求索之路

求索之路是我们目前正在走而还没有如意达到目的之路,这段路怎么走?还有待我们去探讨、去摸索。如装备模式、技术路线、服务机制等,涉及面很广,存在的矛盾也很突出。针对上述种种情况,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探索农机化发展之路,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3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取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处理好农机化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努力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型、效益型农机化。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有的放矢,加大投入。同时通过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区域平衡发展。

三是坚持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原则。建立农机与农艺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突破农机化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制约。

4 具体措施

借鉴之路也好,求索之路也罢,如何走,怎样行,导航举措很必要。我们认为应从6个方面注重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县农机化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4.1 注重造势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

农机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没有农机化何谈农业现代化?因此多渠道、多方式争取各级政府、财政、科技、金融、农业等部门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把促进和支持农机化发展纳入政府和部门的日常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机化的认识程度,为农机化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

4.2 注重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把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摆到突出位置,下大力气系统地研究探讨我县特色优势产品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制约因素、解决办法及阶段性发展目标。通过购机补贴调控有效措施,优先保证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水稻、蔬菜、水产、茶叶、林果等农机化作业模式和技术路线,促进全县农机化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

4.3 注重农机人才培养,多形式、全方位的提高农机人员素质

优化环境,提高认识,积极培育适应现代农机化发展的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和作业队伍。构建农机人才培育体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县情的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各类人才有效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巧借院校及社会科研资源优势,提高培训手段,从而解决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者技术素质偏低的问题,为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4.4 注重大力培育新型农机经营实体

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为重点,在政策导向、投入倾向、培育市场、典型引路等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针对当前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部分土地抛荒的不良现状,着力研究新对策,认真探索新途径,进一步抓好新形势下以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的培植工作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一是顺势引导,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尽力协助他们抢抓机遇展开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更新观念,让更多有追求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于现代农业。

4.5 注重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新技术

一是借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优惠政策的实施,加快淘汰报废老旧机械,推广应用节约型农机化技术,大力发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环保低碳的农业机械,积极探索集约高效的新型农业耕作制度;二是打造“嘉鱼蔬菜”品牌,以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主要发展蔬菜移栽,棚室机械耕作、精量播种、节水灌溉和初加工、深加工机械,实现蔬菜清洗、分级、保鲜、储运各环节机械化作业,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有步骤、有计划的兼顾推进其他产业机械化发展。

4.6 注重创新农机与农艺深入融合的工作机制

要强化管理机制创新,增强工作动力,激发爱岗热情;强化统筹协调,实现农机管理、推广、监理与农业信息共享,步调一致;强化绩效考核,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机构队伍活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公共服务来推动农机化的科学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5 几点建议

(1)建议对不同区域不同机械化技术的推广需求,建立有掌控倾斜机制,有利重点引导突破瓶颈制约。

(2)建议国家补贴从全面普惠补贴转向重点导向补贴,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的扶持要加大倾斜力度,他们将是现代农业中的中流砥柱。

(3)建议建立持续长久的短期速成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其补贴力度。重点加强县(市、区)一级管理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基层农机人员的技能培训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等,以利全面提升农机队伍人员素质。

我们作为一个基层工作人员,深知农机化工作的荣辱与艰辛,从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时过境迁,风风雨雨,历尽坎坷。实现农机化既是农机人追逐的梦想,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2016-03-06)

猜你喜欢

农机化现代农业农机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沃得农机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