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及其启示
2016-03-07郭丽君
彭 奥 郭丽君
(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英国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及其启示
彭 奥 郭丽君
(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通过对英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教育评估机制、学生学习质量、学生事务管理等四个方面的优势分析,对我国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管理不科学、办学任务不具体、课程设置缺乏创新等现状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校;高等教育
一 国内外人才培养现状比较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所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自199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程度逐步走向社会普及化发展阶段。但在其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管理不科学、办学任务不具体、教学环境不开放、人文教育不丰富、课程 设置缺乏创新等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在教育与学习的关系方面,对学生学习的各方面进行引导教学和培养兴趣与方法是教师的职责,而一旦以授课老师为主体,听课学生为客体,可能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提供建设性意见的教学和管理,也无法保障其监督学校教学管理的权利。学生就无法对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建议,使得学校不能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学生学不到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最终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创业中面临巨大的问题。[1]反之,“以学生为主导”的西方教育却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在: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意志,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在教学质量及建设等方面提出的意见给予高度重视并能考虑在高校管理意见中,着重于完善学生的学习体验,针对其体验结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优化服务。例如:在设置课程时,把学生未来就业时的可能需求与课程种类相联系;在教师授课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进展是否科学化;在管理学生校园生活时,建立支持学生学习、询问和反馈的服务系统;在质量保障方面,关注学生反馈的体验结果,让学生在此机构中参与并发挥其主体作用保障质量。[2]
我国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指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着分类不清晰,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出现混乱的局面。潘懋元先生认为,当前教育机构不再以专修型为主流,国内大学几乎都在往综合化研究型方向转变,这么多所大学都在争着通过一条同时具备综合化和研究型办学目标的独木桥,这跟社会需求是完全相反的。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该如何回应“钱学森之问”,是每一个教育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尝试从英国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中思考钱老之问。[3]
二 英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优势
(一)培养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科学化的课程设置来完成的。目前,我国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擅长于学术研究但缺乏工作能力,而劳动市场和用人单位又更多的关注于学生的操作能力。如何用教学课程提升学生操作能力,使高校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联系;如何吸收雇主参与课程设计与实施,使课程更加贴近职业的需要[4],都是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探索的方向。
“校企合作”的英国高校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实习的机会,而且增加了就业前的实践经验和就业时的竞争力。比如,“三明治”工科课程设置,使设计、研究、教学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实践和成长,不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实践认识,提高了专业技能[5],以此来满足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
除此之外,英国高校还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推出一门创业教育课程——企业家与创业,该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讲座、研讨活动、博客交流、创新日志。讲座包括:1次课程介绍,1次企业家做客演讲,1次课程总结讲座;研讨活动是每周1次历时至少1个小时的小组心得交流活动;博客交流则是学生每周通过在网上用博客上交1次作业;创新日志是学生追踪相关的商业新闻,并将好的新闻在研讨活动中与师生共享[6]。
(二)教育评估机制
英国的高等教育部门结合本国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程度,并借鉴北欧高等教育评估决策中的进步经验,构建了一套适合本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教育评估体系。英国高等教育的评估决策始终以“学生参加”为中心点,通过提供详细的各类院校和专业的指南手册,选举优秀的学生代表加入大学董事会、评议会、教学委员会、质量保证委员会等机构,使其参加各级各类的内部质量保障决策和实施,以保证院校学术质量标准能持续提高。[7]比如,学校通过让学生代表参加一些对应的工作团队、研究活动或者焦点小组来赋予其参与决策权。
(三)高等教育质量
英国高校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效率,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构建以高质量为标准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业水平。
20世纪末,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与其他有关部门一起,创设了一套以学科基准、学位资格框架、课程规格和实施规则为主的学术基本准则及高等教育学习产出的一项保障体系[8],此举成为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就是在评估过程中由教育投入转变为学习产出。该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关于学科性质的概念及说明;第二模块是关于教育标准及特点的明确;第三模块是关于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完善;第四模块是创立“学习共同体”。第一、二模块是该体系建立的背景及理论概述,第三、四模块是该体系的实践操作。通过第三模块,英国高等教育部将对比学生表现与学科基准中的准则或指标,并进行评估,同时通过出版指南,帮助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学生真实水平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且贴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体验。在最后一个模块里,英国高等教育部主张“学习共同体”由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教师组成,还有其他不同科系的学生也都能参加其中,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学习信息流畅,“学习共同体”同时也受到来自学校及学生会的常规监督。英国高等教育部这项教育改革能够尽可能的让学生获得更加完善的学习体验,保证学生对学习的各项反馈信息能得到校方或教育部的重视,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公开透明的解决。[2]
(四)学生事务管理
学生的需求是英国学生事务专业化管理的各项机制运行的中心要素。[9]例如英国牛津、剑桥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大部分是依靠学生服务支持系统和学生问询及反馈服务系统来汇集学生的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提取及分类整合,以便于获得正确了解学生的各项需求并对其进行合理管理。
英国学生服务支持系统有四种典型模式,分别为:被动反应、有限联系、主动服务到顾客服务。[10]其中最主要的顾客服务模式是指每一位学生从入学后到就业前,该系统将会一直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服务。例如在外在条件上,为学生配备导师,帮助学生熟悉课程内容及目标,并建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渠道,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建议及指导等一系列周全的服务,帮助学生密切联系就业市场,甚至还为那些已经毕业但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在内在方面,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自信心训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其度过入学焦虑期,对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处理人际管理能力,帮助提升就业竞争力。
学生咨询及反馈服务系统是为学生专门设置的维权和申诉系统。确保学生的意见能够得到校方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回应。英国的学生咨询与反馈系统包括学业、职业、心理与财务等多个方面的咨询方向。要是学生的意见得不到满意的答复,还能向独立审裁官或监诉官提出申诉;除此之外,学生若有任何异议均可以与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联络。[11]
三 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纵观英国高校人才培养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英国教育注重学习先进的教育措施与理论,并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这正是“见贤思齐”的典型做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发展也要师夷长技以自强并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一)打破单一的培养课程体系
在各个学科领域不断分化、相互渗透、融合的背景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巨大冲击下,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发生了质变,就是说人才培养的层级和类型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因此,高校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应该努力构建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不但要让学生有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我国对人才的培养规划必须适应全球发展的趋势。例如美国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是从实际教学的内容中将两种课程相连结,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从课时的数量上简单地让教育课程数量和专业课程数量达到平衡,这样的课程设置就打破了学术类与师范类的常规界限。除此之外,为了加强课程综合性,还开设一些交叉课程,打破目前单一学科发展型的课程体系。[12]所以要突破当前课程体系的局限,应加强课程本身的内在整合,突破以往传统课程设置上对各学科明确划分的形式,实现内容上的实质融合。
(二)成立市场主导培养评估机制
当前,对高等学校价值的评估越来越偏重于社会对其的认可度。社会面临向多变性和多样化发展,就要求高校的学科设置、课程安排、办学规格等培养机制也必须多样化,并能够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而及时进行转变。高校为了使以往的高等教育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并能得到合理发展,必须让每位毕业生的学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力,各学生做出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以及各导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等接受社会的严格筛选。最终使高校的学生水平、专业设置、就业方向等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出能为社会所用,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稳步提升的高水平人才。真正实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发挥学生在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形成由政府占主导地位、自上而下的培养模式。[13]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教学质量等在政府主导作用下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高校从自身实际需求的方面来提高人才质量的意识依旧缺乏。所以,倘若要从根本上提升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质量,就要摒弃如今由政府为主导的局面,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提高学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重视学生在其教育模式改革建设中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高校决策机构中去,从学生的角度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四)提升高校管理中的学生参与
学生如何参与高校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让学生能够使用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第二个阶段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行动权、咨询权和评议权,第三个阶段是让学生能够行使决策权、表决权和投票权[14]。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学生的参与决策权是息息相关的,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参与的高校管理层次,仅仅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学生几乎不能参与学校重大方针决策提案的制定与评估,学生的诉求与需要难以快速、有效、及时地反馈给学校管理人,使学生需求与高校管理相脱节。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构建和完善学生代表大会提案制度,以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学生意见;以走访调研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合理建议,从而确保学生对高校管理权的实现,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以上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所有的建议及改革方法均需要得到落实与发展,否则又将只是一纸空谈。只有我国教育部能够真正意识到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我国社会高质量人才的匮乏,才能够正视我国高校对正确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振萍,龚希武.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定位的思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6,(7).
[2]阳铃.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4]胡锦锦.教育标准局时代的英国教育督导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高鹏飞,李知闻,张彦通.英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以苏塞克斯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12).
[6]吴云香,熊庆年.英国大学治理模式的多样性及其存在基础[J].重庆高教研究,2013,(6).
[7]胡子祥.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9).
[8]齐运锋,景海燕.独立学院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5,(15).
[9]张倩.高等教育需求问题研究——基于学生消费者的视角[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王海丰.商业植入学术:英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10).
[11]吕西欧.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学生参与[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12]贺中元.美国教育硕士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3]陈琳,罗丹.探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9).
[14]张向东.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校:呙艳妮)
作者简介:彭奥(1992-),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郭丽君(1975-),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比较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8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2-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