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MRI检查在诊断原发性骨肉瘤方面的价值
2016-03-07许君
许 君
(贵阳市白云区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14)
原发性骨肉瘤是临床上肿瘤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灶部位肿痛、避痛性跛行、发热、体重下降和贫血等,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对原发性骨肉瘤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1]。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用MRI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可取得很好的效果[2]。为了进一步证实此诊断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在这3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他们的年龄在5岁至62岁之间。他们中有2例患者合并有淋巴结转移性肿瘤,有5例患者合并有肺转移性肿瘤。他们中有4例患者的病灶位于胫骨,有4例患者的病灶位于腓骨,有2例患者的病灶位于髂骨,有2例患者的病灶位于椎骨。
1.2 检查方法
对这32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进行X线检查的具体方法如下:(1)使用SEDECAL牌X plus LP型X线机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正侧位摄片。(2)主要参数为:管电压为150KV,管电流为600mA。进行CT检查的具体方法如下:(1)使用Siemens牌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机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扫描。(2)主要参数为:管电压为140kV,管电流为800mA,扫描层的厚度为5mm,扫描层的间距为5mm。进行MRI检查的具体方法如下:(1)使用飞利浦牌Intera Achieva 1.5T型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2)使用磁共振扫描仪的膝关节8通道专用线圈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完成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后,对这32例患者均进行手术病理检查,并将他们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所有检查结束后,比较用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这32例患者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
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显示,这32例患者均患有原发性骨肉瘤。
2.2 用三种检查方法诊断原发性骨肉瘤准确率的比较
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用X线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准确率为87.50%(28/32),用CT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准确率为93.75%(30/32),用MRI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准确率为100.00%。用MRI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X线检查、CT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准确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 对这32例患者病灶影像学特点的分析
进行X线检查的图像显示,在这32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成骨型骨肉瘤,其病灶的影像表现为高密度棉絮状骨化影,有8例患者为溶骨型骨肉瘤,其病灶的影像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进行CT检查的图像显示,在这32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的髓腔内存在软组织肿块,有6例患者的肿块内有低密度坏死区,有16例患者病灶部位的骨皮质呈筛孔征,有4例患者病灶的影像表现为Codman三角。进行MRI检查的图像显示,这32例患者均存在髓腔内肿瘤信号。其中,有19例患者的病灶内可见囊性病变信号,有15例患者的病灶内可见不规则形水肿信号,有8例患者的病灶内可见点状或条状的血管流空信号。
3 结论
原发性骨肉瘤是临床上肿瘤科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MRI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3]。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用MRI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X线检查、CT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肉瘤的准确率。这与李莹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4]。
综上所述,进行MRI检查在诊断原发性骨肉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梁丽宁,成官迅,黎蕾,张刚,刘婷.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3):64-67.
[2] 周四清,毋凡,王继峰,徐钐,温生贵,盛玉奇.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对比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09,(20):3467-3468.
[3] 丁大明,胡元清,姜秀杰.骨肉瘤的X线、CT和MRI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9):3085-3086.
[4] 李莹,任翠萍,程敬亮,李彩霞,李贝贝,任仙.骨肉瘤的X线、CT及MRI比较分析(附61例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1,(11):119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