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患者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与其病情发展的关系
2016-03-07韦佳龙蔡俊丹
韦佳龙 蔡俊丹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 丹阳 212300)
重症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病情不太稳定,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控制易导致其病情恶化的因素。为探讨重症感染患者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与其病情发展的关系,笔者对近期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4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40例重症感染患者。根据这些患者治疗的时间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患者。A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其年龄为46~76岁,平均年龄为(52.5±4.3)岁。B组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51.8±5.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在6h内达到复苏目标。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为患者使用强力广谱抗感染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患者进行微生物培养有了准确的结果,再有针对性地使用窄谱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对肺部感染或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改善其缺氧和酸中毒的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对患者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对进行有创通气的患者静脉注射白蛋白,维持其血浆白蛋白水平的正常。A组患者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48h。B组患者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48h。
1.3 观察指标
使用慢性健康系统状况Ⅱ评分表(APACHE Ⅱ)评估患者的预后。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病死率越高,其预后也就越差。使用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表(SOFA)评估患者器官衰竭的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器官衰竭的程度越重。观察两组患者乳酸的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A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为(20.4±4.7)分,其SOFA评分为(9.3±2.9)分,其乳酸水平为(5.5±1.8)nmol/L,其MODS的发生率为80%(16/20),其DIC的发生率为55%(11/20);B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为(12.8±2.4)分,其SOFA评分为(4.0±2.5)分,其乳酸水平为(2.1±1.7)nmol/L,其 MODS 的发生率为 10%(2/20),其DIC的发生率为5%(1/20)。A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MODS的发生率及DIC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感染患者的病情危重,通常需要在ICU内进行治疗。相关的研究人员对205例住进ICU的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未死亡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为0~41分,平均APACHE Ⅱ评分为(12.86±8.87)分,其中有36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为(25.75±7.90)分[1]。死亡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未死亡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重症感染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越高,其预测的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越高。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48h的A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明显高于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48h的B组患者。这说明,患者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越长,其APACHE Ⅱ评分就越高。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患者的乳酸水平过高,说明其血流灌注量不足,对组织的供氧不足[2]。乳酸水平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医师应对在ICU进行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组织低灌注,改善其缺氧的症状,迅速降低其乳酸的水平,保障其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A组患者MO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MODS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炎症反应失控,使患者发生感染,最终导致其机体发生自身性破坏。炎症反应失控包括炎症细胞被激活和炎症介质异常释放两种情况[3]。MODS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代偿性抗炎反应失衡。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有50%的重症感染患者死于MODS[4]。
患者血液中蛋白酶的水平过高,可导致DIC。DIC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严重的出血、低血压、血栓栓塞、休克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A组患者DIC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因此,临床医师应对在ICU进行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积极进行控制感染、支持性止血治疗,并为其补充纤维蛋白原,输注血小板、新鲜的冻干血浆等。可以对此类患者使用小剂量的肝素进行治疗,阻止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降低其发生DIC的几率。
总之,在ICU进行治疗的时间超过48h的患者易发生器官衰竭、乳酸水平升高、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症状。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此类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积极预防和治疗其出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降低其病死率。
[1] 李黎明.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69-70.
[2] 潘少伦.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173-174.
[3] 白奎,许宏侠.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88-89.
[4] 柯旭.关于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病人ICU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4(2):6l-62.
[5] 李耀森,王子海,侯亚伟,董金永,谭雪芹.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1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