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丹参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

2016-03-07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9期
关键词:鼠尾草丹参酮药理作用

刘 倩

(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丹参又被称为血参根、大红袍或红根。此药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茎。丹参的主要产区在陕西、河南及安徽等地。丹参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和心经,具有清心除烦、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及通经止痛之功效,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心烦不眠、胸痹心痛、疮疡肿痛、脘腹肋痛、痛经经闭、热痹疼痛及月经不调等诸症的治疗中。为了进一步探讨丹参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笔者对丹参的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丹参的药用成分

丹参的药用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两类。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主要是丹酚酸B、原儿茶醛及丹参素等。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主要是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及丹参新酮等。有研究发现,丹参中的水溶性丹酚类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抗氧化、保护细胞、、抗凝血及调节血脂等作用。丹参中的脂溶性丹参酮具有抗炎、抗菌及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1]。

1.1 不同品种丹参的药用成分

目前,市面上丹参的品种较多。安徽是我国丹参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此地生产的丹参品种包括白花丹参、浙皖丹参、南丹参、紫花皖鄂丹参、紫花浙皖丹参、美丽鼠尾草和皖鄂丹参7种,这7个品种的丹参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云南和四川等地出产的紫花丹参又称雪山鼠尾草。有研究发现,雪山鼠尾草的化学成分与丹参存在一定的差异,此药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较低,约为0.0812%,此含量无法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故雪山鼠尾草的药用价值较低。

1.2 炮制方法对丹参药用成分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经过炮制的丹参主要有丹参炭、米炒丹参、酒丹参、炒丹参及醋丹参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丹参的药用成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丹酚酸B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故在上述炮制方法中,酒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醋丹参和生丹参等。与生丹参相比,丹酚酸B在米炒丹参和炒丹参中的含量均不高,说明随着炒制温度的逐渐升高,丹酚酸B的有效成分也会随之降低。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丹参酮,在各种炮制方法中,醋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酒丹参和生丹参等。与生丹参相比,丹参酮ⅡA在炒制品中的含量均不高,说明随着炒制温度的逐渐升高,丹参酮ⅡA的有效成分明显降低[2]。由此可见,采用醋制和酒制的炮制方法可有效地提高丹参的药用价值。

2 丹参的药理作用

2.1 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丹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之功效。丹参素可有效地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并可避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从而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②丹参具有抗心律失常之功效。细胞内钙的超载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而丹参酮ⅡA可降低正常心肌的Ca2+含量减轻细胞内钙超载的状况,充分发挥钙通道的阻滞作用。③丹参具有保护心肌之功效。丹参属于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心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阻止Ca2+的内流,从而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④丹参具有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丹参可减轻因急性心肌梗塞所诱发的心脏循环功能障碍,扩张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形成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减轻心肌缺血的状况和毛细血管损伤的程度,改善心肌缺氧及缺血的状态,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3]。

2.2 丹参的抗凝作用

丹参可抑制ADP和胶原所诱发的血小板释放和聚集功能,减少TXA2,降低血小板表面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有效地避免血栓的形成。

2.3 丹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丹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丹参对胃的影响。丹参可明显改善胃黏膜供血的状况,抑制胃泌素所诱发的胃酸和胃液的分泌量,并可直接保护胃黏膜,避免溃疡的形成或促进溃疡的愈合。另外,丹参还可抑制胃的蠕动,从而减轻胃黏膜损伤的程度。②丹参对肝脏的影响。丹参可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有效地抑制肝脏受损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合成细胞色素的P450起到积极的诱导作用,降低受损细胞的RNA尿素和蛋白质DNA的生成,从而减轻肝毒物对肝细胞的损伤[4]。另外,丹参还可减少肝纤维化中的转录因子,减轻因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组织损伤的程度,并可对肝细胞的再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4 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丹参具有较好的抗惊厥、催眠及镇静等作用。此药可降低大脑皮层的自发活动,抑制丘脑后核内痛的放电,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2.5 丹参具有消炎抗菌之功效

有研究发现,丹参煎剂对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等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5]。丹参中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Ⅰ可有效地抑制人型结核分歧杆菌繁殖,故丹参在治疗炎性肿胀和感染性肿胀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2.6 丹参具有抗肿瘤之功效

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此成分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分化及杀伤各种肿瘤细胞等,对肿瘤细胞进行对抗,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7 丹参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丹参素是丹参比较重要的水溶性成分,此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此成分还是一种较好的自由基清除剂,通过运用PMA和氧自由基的产生系统对多形核白细胞模型进行刺激,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达到抗氧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丹参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中药材。随着对丹参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也越来越清晰,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 叶剑.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探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05:71-73.

[2] 李建恒.不同因素对丹参等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4.

[3] 孙建军.丹参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其有效成分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 汪波.丹参酚酸和薯蓣皂苷生物合成基因的挖掘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5] 董蕊.白花丹参中丹参酮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D].吉林农业大学,2004.

猜你喜欢

鼠尾草丹参酮药理作用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鼠尾草酸对β-淀粉样蛋白损伤的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亚临界水萃取康定鼠尾草中丹参酮类成分工艺的优化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鼠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