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价值与现实运用

2016-03-07玲,崔

关键词:文化观弘扬中华

奚 玲,崔 楠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价值与现实运用

奚玲,崔楠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习近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三维视角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的能力,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且提高了党员干部及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水平。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确保“中国梦”之实现寻到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撑点。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价值;现实运用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曾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用其来传达治国理念。

一、习近平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三维视角

五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不懈努力,铸就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理想信念,并同中华民族的兴亡血肉相连,是永葆青春、开创未来的强大历史基因[2]。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纬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一)国家层面:实现和谐社会应有使命意识和奉献精神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几分几合,几遭侵略,都不能被分裂和消亡,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3]。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感情。在抵抗外来侵略和封建社会压迫时,中华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背负民族大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

2.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习近平在论传统文化观时指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4]中华人民特有的民族品格和气节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奋发有为、百折不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信仰支撑。

3.和谐社会的始终追求

拥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并将其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溶入于人民的血脉之中。习近平曾以拿破仑“中国是一头狮子”的说法,明确强调虽然这头狮子已醒,但却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他向全世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社会和谐的切实愿望,“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6]。

(二)社会层面:构建自由平等与公平正义的社会

1.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原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产物。荀子的“公平者,职之衡也”与孔子的“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分别在财富分配的制度方面和教育对象上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7]。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来源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依据。

2.主张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传统思想文化中,人人都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权利。习近平强调,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他们从事何种劳动,只要对社会做出贡献,都是值得尊敬的。因此,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保证人民享有自由发展的权利,就应当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

3.坚持以德治国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多需要以道德来约束人们的思想。因此,“依靠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8]是以德治国的出发点。道德本身具有的自省性是从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的思想文化中传承而来的,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9]164,因此,把具有道德感化作用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融合,能够在无形中培养社会的优良气息,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

(三)个人层面:传承包容进取精神和勤俭节约品格

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结果。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和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体现出自强不息、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重气节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指出,青年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在实践中做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10]。自强不息的品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思想保障,这种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奋斗积攒了强大精神力量。

2.勤俭节约的优良风尚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勤俭,不仅是指贫穷时期,人民生活需要省吃俭用,更是指在物质条件比较富裕的前提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倡导和坚持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1]。

3.海纳百川的人格修养

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精粹被全世界不同民族所吸收、借鉴。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12]。在文化发展史上,交流与融合是优秀文化产生的主要路径,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

二、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价值

1.深化对传统文化理论的科学认识

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外,更要重视对传统文化价值实体的挖掘,从中汲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化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理论的科学认识。习近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揭示了弘扬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契合性,从治理国家的视角诠释了优秀文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优势。这些新思想、新主张丰富了党和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认识,对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为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提供科学指南

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与繁荣需要发挥国家各方面的合力作用,习近平对于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继承与弘扬的原则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它是国家制定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指导人民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科学指南与行动纲领。习近平在当今新形势下,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认识,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奠定了思想基础[13]。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9]156。传统文化的弘扬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针和精神原动力。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创新和延续,同时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4]。

(二)现实意义

1.树立“和”的国际形象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和谐世界理念的倡导都继承了以“和”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习近平指出:“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15]通过与各国的合作交流,习近平利用各种场合深入地介绍了传统文化中“和”的文化底蕴,并利用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认知,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和谐的价值观念,树立了以“和”为中心的国际形象,营造了团结友善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环境[13]。

2.挖掘实现中国梦的精神食粮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他指出,没有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中国梦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中逐步展开的,二者缺一不可,必须统筹推动、齐头并进。只有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确保中国梦的实现。

3.提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

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精华与自古所持有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相一致。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根基,传统文化影响着每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传统文化固本培元的挖掘梳理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因素,它是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激荡下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16]。

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时代运用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对于当今中国有着重要的运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和能力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17]。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的体系完善和能力提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习近平非常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方法。现代化治理体系与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激发全民族的创造能力与热情,就要通过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13]。

2.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9]155。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体现出它的国际吸引力、内在凝聚力和号召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作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已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习近平在阐述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时指出,要“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18]。可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3.加强党员干部和公民的道德修养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为精炼、最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以及道德标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道德标杆而存在,有助于党员干部和公民道德修养的快速提升。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19]。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分析和有效运用传统文化,使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内容广泛而全面,给人以深远而持久启示。弘扬传统文化能够提升领导干部和公民的道德修养,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为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其核心思想也深深地渗透到其治国执政理念中,成为指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1]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

[2]赵文丹.传承与发展:简析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2):3-8.

[3]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293.

[4]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1).

[6]王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三个重要方面[J].人民论坛,2014(24):34-35.

[7]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2).

[8]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75.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11]习近平.厉行节俭反对浪费[N].人民日报,2013-01-29(1).

[12]习近平.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文明冲突[EB/OL].(2014-03-28)[2016-03-21].http://news.sina.com.cn/c/2014-03-28/151029814475.shtml.

[13]肖唤元,秦龙.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116-118.

[14]余卫国.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2016(1):1-9.

[15]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1,2).

[16]冯纪元.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6(2):5-10.

[17]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1).

[18]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1).

[1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2).

2016-04-21

奚玲(1964-),女,博士,副教授;E-mail:1061543484@qq.com

1671-7031(2016)04-0113-04

G120

A

猜你喜欢

文化观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逻辑及实践示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