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爱学生 平等对话
——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生观

2016-03-07汪会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本教师教学

汪会敏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



真爱学生平等对话
——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生观

汪会敏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湖北咸宁437100)

热爱学生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看成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鲜活生命体,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诚心地去关爱他们,和他们平等友好相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多聆听学生的声音。

一、树立把学生当做朋友的理念

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合作的伙伴,亲密的朋友。真爱学生不是慷慨激昂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是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在对话中要注意细节,帮学生整一整衣领、暖一暖小手,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不经意的提醒,一张写满诚意的笑脸,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善意的批评等等。师生之间尽管闻道有先后,但地位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有树立平等的意识,把学生当作亲密的朋友,平等地交流,平等地沟通。作为教师,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教育案例在等待我们,等待我们去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我们教育被动,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用平视的目光,平等的语言,让学生敞开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获得与学生们真诚交流的机会。

笔者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了一位让老师们十分头疼的调皮学生。有一次,他在我的课堂上捣乱,我批评了他几句,他就直接从后门溜了。下课后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先给他洗了一个苹果,并递给他。我问他上课为什么这样做,他什么也不肯说。后来我和他再三谈心,多次引导,他才告诉我实情,原来因为他爱玩,上课也不专心,而且学习成绩又不太理想,老师对他都是爱理不理,破罐子破摔,这让他失去了自尊。他上课爱捣乱,无非就是想要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后来我发现他身上也有很多优点,他热情,有正义感,很爱劳动。虽然很爱玩、调皮,但他从来不欺负弱小的同学。经过多次的谈心后,我发现他渐渐的有了变化。他变得听话了,上课基本上不捣蛋了,也逐渐学会了和老师交流,关心他人,并开始慢慢的学习了。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信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特别是在转化的过程中总会有反复性和渐进性,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这些学生一般都有自卑心理,要通过正确引导,使他们逐渐树立信心。用爱心、真心、恒心去感化他们,对他们的教育要尽量采用春风化雨的态度。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润物无声。用爱心打动他们,用真心暖化他们,用恒心影响他们。同时教育学生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懂得教育艺术,理解教育的真谛,与学生对话,一定让学生坐下来,蹲下身子来与孩子平等对话!用平视和对等的眼光对待孩子,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犯的错误,要知道,多一些评价标准,就会多一些优秀学生。

二、充分尊重学生多样化的个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这种尊重主要具体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多样化的,既有教师欣赏的个性,也有教师不欣赏的个性,第二,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学生当中既有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也有教师眼中的“坏学生”,不应厚此薄彼。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个学生都要得到平等尊重。第三,要学会去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和讨论的内容、自主地选择写作主题,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上的合作伙伴,主动思考学习问题。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六类学生尤其要得到尊重:有多重障碍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有明显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上述的这些学生,尤其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一些鼓励,切实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有一次班会课举行朗读比赛,开始时谁都不肯先上台,我就灵机一动,邀请一位胆小的同学站起来,请他推荐他认为最好的朗读能手,我本意是想他推荐自己,但事实上他没有这种勇气,果真他推荐了语文课代表。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推荐自己呢?”他满脸通红的说:“我读得不好,声音也太小。”我说:“你现在回答我的声音就很大,要不你自己试试。”这时班上的同学都鼓起掌来,我也鼓掌。这位胆小的同学就在我们热烈掌声中上了台,他读得很用心,很投入,只是有一些读错了的字,但小评委们给了他很高的分数,这时又响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羞涩地笑了,我微笑地对他说:“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的肯定,你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你能行!” 后来这位同学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都能踊跃地表现自己。

三、让学生平等参与多边教学对话

新课标提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师生双方或多方,要彼此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以智慧激活智慧,用情感感染情感,使对话双方或多方达到心灵的交融,情感的碰撞。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多维度的互动对话缺一不可。从整个教育现状和笔者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有三种较为突出的教学现象值得我们重视:一是教师设定好结论,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猜想,这种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像似对话,但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教师强行灌输知识,学生被迫接受的对话方式。二是让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讨论”变成教学过程中主导形式,这种方式让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弱化甚至取消;三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犯了明显的知识性错误也不给予及时性的纠正。以上种种,看似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则扮演的是循循善诱的角色,而事实上是教师没有承担起组织课堂和引导学生的责任,是撒手不是放手,是做秀不是善诱。我们应当明确,自主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起组织和引导作用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不完全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是放任自由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教师承担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的责任。我们强调教师和学生平等友好对话,其本意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知识和真理前的平等,这并不表明教师与学生是同等角色。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中,师生的合作和交流呈现出双方情感上的碰撞以及思维上对话的特点,这种对话方式不仅仅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沟通和合作的过程中,还有其它多方参与的对话,用灵活的对话形式促就了教学的成功。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沟通、互动、融合过程中还存在着多种视界的对话,通过灵活的对话形式使各自的认识更加完善,并提升创新意识,在求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如何达到有效的合作沟通,灵活运用对话形式必不可少,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第一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我们语文教师需要钻研文本,整体把握编选者的意图,掌握学生的学情,既能“走进教科书”,也能“走出教科书”;既能深入领悟文本含义,也能把握住对话的话题,还能拓展课外知识,举一反三。

第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敢于向文本说“不”,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质疑和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学会阐述文本,分析文本,批驳文本、欣赏文本。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与作家,学生与编辑者是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他们不盲目认同编者和作家的观点,不因敬畏编者和作者的地位而怯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让文本解析变得更加精彩,富有多样化,个性化,从而学生能更加深入的感受文本字句篇章的魅力。

第三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地位,学生不再是被灌输、被教的对象,教师也不再是灌输与教授知识的主体,他们双方对话的氛围应是民主平等的,课堂中对话的双方自由诉说、倾听彼此,一同感悟文章,分享阅读的乐趣。在这样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师生间用情感点燃智慧的火焰,让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提升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学生也通过深入对话进一步感受课堂的魅力。

第四是学生之间的对话。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时,教师应给予适当鼓励,让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学生之间的互动状态。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在讨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他们一起共享知识、分享经验、收获智慧、感悟情感,在奥秘与神奇的语文世界中尽情遨游。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享受作为学习主体的乐趣,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第五是学生的自我对话。自我对话是理性的思索,是思维的梳理,是感受后的反思,它是对话的高级阶段。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对话的能力,让学生在潜意识中习惯自我对话,及时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观点,既发现自己思想的创造性,也发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的不同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毋庸置疑,对话教学注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实对话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和文本对话,和同学对话,和老师对话,和自己对话,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学生的基本权益需维护

实施新课标也要致力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当前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混乱的迹象。一方面,有些教师没有把学生当做有独立权利的社会人,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益,特别是人身自由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权益。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包办一切,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

树立学生是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平等、合法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这要求我们坚持依法治教,以人为本,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遵循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

新课程其实是在呼唤充满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堂。学校是充满爱的地方,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切实承担起作为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对受教育者真心关爱。只有真爱学生,教师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只有真爱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只有真爱学生,才会促进教师与学生真正平等对话;只有真爱学生,才会让整个教学的生命过程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5-0147-03

* 收稿日期:2016-02-25

猜你喜欢

文本教师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