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视角

2016-03-0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论

焦 帅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处,湖北 武汉 43007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视角

焦帅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处,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而思政教育的主体间性、互动性、动态性特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逻辑结构,以及系统论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等典型特征高度契合;后者也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提供了哲学理据。

关键词:系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生思政教育

系统论由贝塔朗菲所创立,标志着思维方式的变革。贝塔朗菲认为: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1]。一个系统总是表现为由若干子系统或构成要素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作用下,相互关联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和目的性等基本性质。以系统观点来看,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个包含主体、客体和中介等要素以及目标、原则、考核标准等相关内容的复杂结构体系。把思政教育看成是系统内各要素间以及系统与环境间不断协调、融合、动态调整的过程,可以优化教育结构和功能,增强教育效果。

一、整体性融入:突出各要素间的协调性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不但是由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各个要素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体,而且系统的整体力量要大于各个要素之和。从系统的整体性原理出发来分析探讨研究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要素、结构及与外部系统的联系作出科学、系统的分析,进而探寻各个要素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功能发挥的特有机制,实现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主体间性交流。

1.构成要素的层次性

系统层次性是就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而言,是系统论的核心内容之一。系统和要素关系是相对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在一种联系中是系统,在另外一种联系中又是构成系统的一个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目标上,它们通过教育对象而起作用。在这个系统中, 由于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方式和功能作用不同,又可以根据实施主体、内容、过程不同分为若干“子系统”。分清构成要素的层次性,优化教育结构和功能,一要构建思政教育系统,把这一有特定的实施主体,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放在社会大背景下来考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子系统的辐射和影响作用;二要突出系统内外的关联性,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2.构成要素的协调性

厘清了要素的层次性,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优化系统结构,注重要素间及系统内外的协调性。具体到研究生思政教育,就是要用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马克主义理论新成果武装教育者,用理论的党性和人性光芒感染受教育者,把教育过程中中介、原则、内容的选择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促进教育对象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要优化系统结构。使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和教育手段等诸多要素既有差别又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渗透进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与引导学生在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价值追求结合起来;把“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导向与培养学生的政治文明意识、民主意识结合起来;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与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结合起来。

二要协调外部环境。要特别注意实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三个子系统的互动。一方面用优良的社会风气、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校风学风等因素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养成高尚情操, 激发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抵制不良的外部环境, 防止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谨防系统失控。

二、开放性融入:突出内容的开放性和方法的时代性

系统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和层次之间,还表现在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代中央集体在吸收古往今来先进文化精华与西方法治、民主等进步思想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在思政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内容开放性和方法的时代性。

1.内容的开放性

思政教育的互动性转向,要求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党的政治育人任务进行内容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活的有机体,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要发挥其在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匡正世界观方面作用。第一,要引导教育对象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实质,完成个体的价值观体系重构。第二,要正确处理好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的关系,吸收传统文化中比如“仁”、“民本”、“天人合一”和积极入世等积极的东西;吸收西方文明理性、科学、民主、竞争、自由、平等、博爱等核心理念,从而更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增强价值观自信。第三,要使教育内容生活化,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反映在比如学术诚信、师生和睦、爱国敬业等细小环节。

2.方法的时代性

内容的开放性,加之网络、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文化传播的渠道日渐丰富,信息交流的平台日渐多样,使得教育对象的思想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这一切迫切要求教育方法与时俱进。一是发挥网络的辅助教育功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增加信息传播渠道的可控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团活动,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舞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社会调研、主题研讨、辩论赛、创业大赛等)中,使其在参与中,锻炼团队精神,陶冶情操;树立先进典型,特别是身边典型,学习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文化宣传,让图书馆、礼堂、体育场馆、校报、宣传橱窗、广播成为思政教育的主战场。

三、目的性融入:突出目标预测的科学性

系统具有追求有序稳定结构为目标的特性,即系统的目的性,表现出一种特定趋向性[2]。作为一门德育课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政治性,这是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当时代背景等外部因素发生改变时,教育目标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教育目标调整要遵循动态性和科学性原则。

1.教育目标调整的动态性

一个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从无序走向有序,即系统的自组织性。思政教育的政治维度决定了其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必要性,即维护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多样文化,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意识形态。一要使思政教育目标调整与党的理论创新同频共振,实现理论的创新性与育人的目的性相结合。二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 分层递进, 探索建立以思想道德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评价体系:比如研一阶段,侧重于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杜绝炫耀式消费,平衡社团活动与学业的关系;研二阶段,侧重于打击考试舞弊、论文抄袭等可耻行为;研三阶段,加强诚信教育,杜绝求职简历掺水、贷款不还等不良行为。

2.教育目标预测的科学性

系统除了具有自组织性外,还具有预决性,也就是系统对要达到的“最后状态”的预测,在思政教育中,体现为目标预测的适度超前性。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按照其教育目标,形成一种有序的组织结构时,就能够通过发展的方向性对其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通过科学的目标预测,一方面,实现系统内部要素、要素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系统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使其与高校德育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组成有序的结构,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毛泽东说过“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教育均呈现出了系统所具有的层次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目的性等特征,这也增强了核心价值观融入的理据性。

参考文献:

[1]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M].(科学学译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315.

[2] 曾广容.系统的目的性[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4,(4):36~36.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5-0098-02

* 收稿日期:2015-12-26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论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强化研究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高校思政工作思考
数字电视经营系统论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