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
2016-03-07张燕燕
张燕燕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 211100)
英语写作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
张燕燕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 211100)
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客观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借助母语思维在英语写作时不可避免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母语负迁移体现于英语写作各层面,从词汇、句法到篇章。重点关注英语写作句法层面,从六个方面分析母语负迁移现象:主题—述题结构、主体意识、状语和定语位置、信息表达顺序、连动式结构以及意合迁移。提出针对母语负迁移的英语写作教学应对策略,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汉英语言句法差异,在英语表达中避免机械套用汉语句式结构,使写作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母语负迁移;句子结构;英语书面表达
写作是综合运用语言的一种能力,不仅要求准确使用语言和语法,还要有篇章结构大局观,以及正确逻辑连贯性。中国学习者英文写作典型问题有:语法错误、词义错用、词性误用、句子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缺乏连贯等。学者为此开展大量研究和分析,发现错误原因一方面是对英语语言知识掌握不够,但更重要、更深层原因是母语——即汉语干扰导致。中国学习者在汉语环境中思维已基本定型,母语文化及母语思维将影响终身[1]。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语水平及母语写作能力等因素对外语写作有不同程度影响[2]。
为帮助英语学习者消除母语干扰,学者对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词汇、句法、篇章等层面广泛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法小鹰从词义、词性、词汇搭配和词法层面分析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3];刘丹丹提出母语负迁移对写作中篇章衔接与连贯的影响是中国高校学生写作水平不高重要原因[4];刘国庆指出句法错误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错误,而其中很多典型句式错误是母语干扰造成[5];李萍认为中国学习者英语写作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信息组织方式[6]。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到,相对于脱离语境、含义单一的词汇和建立在句子基础之上、由句子连接而成的篇章结构,从句子层面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母语负迁移影响更有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也更具可操作性。
因此,本文从句子视角——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基本单位,从句法层面,以母语负迁移理论为基础,运用汉英句法对比法,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中写作错误实例,分析汉语对英语写作干扰,以期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一、母语迁移理论
迁移(transfer)理论最早出现在心理学领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指学习者将先前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累积潜意识地运用于新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过程。根据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划分,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学习者的旧知识帮助并促进新知识学习,迁移即正迁移;相反,如学习者固有知识阻碍新知识学习,即为负迁移。
随后,语言学家将迁移理论引入语言学领域,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于1957年提出“语言迁移”这一术语,认为“学习者往往把他们本民族语言和文化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迁移到外族语言和文化中”[7]。语言迁移有两种影响:起积极促进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干扰作用的负迁移。当母语某些特征与规则与目的语类似或一致时,学习者将母语模式运用于目的语学习,这时母语知识对目的语学习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出现母语正迁移。英国语言学家Gass和Selinker指出,当两种语言结构上出现异同,且对语言学习者而言掌握上存在困难时,往往容易出现负迁移现象[8]。
由于人类语言共性因素,任何一种母语均会为二语习得提供有利条件。实证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认知过程中依赖母语思维,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英语写作和阅读中。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表达在逻辑思维、句子基本结构以及语法结构方面均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了解并利用两种语言共性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信心、促进对英语理解、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即出现母语正迁移。
从句法上而言,英语和汉语均有五种基本句型结构:S+V(主语+谓语),The moon rose(月亮升起了);S+V+P(主语+谓语+表语),The movie is wonderful(这部电影很精彩);S+V+O(主语+谓语+宾语),He loves sports(他喜欢运动);S+V+O+O(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I bought him a birthday gift(我给他买了份生日礼物);S+V+O+C(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They painted the door blue(他们把门涂成蓝色)。由于汉语中相同结构存在,母语迁移会产生积极正面影响,所以在表达这些基本句型时,中国英语学习者很少出现句法错误。
汉语和英语毕竟是不同语言,分属不同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起源、思维模式、风俗文化等不同,两种语言差异多于共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汉语负迁移不容忽视,有时甚至起到阻碍英语学习的负面作用。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需了解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降低负迁移消极作用,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二、英语写作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相对于听、说、读,写是目前师生共同面临的难题,是教学薄弱环节。学生写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结构混乱、主题不明、缺乏连贯性、措辞不当、句式单一、语法错误等。问题原因一方面是对英语语言知识掌握不够熟练,但更重要、更深层原因是汉语思维和表达对英语的干扰,即母语负迁移。受汉语干扰,一些学生写出的句子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明显不符合英语惯用表达法,表现出明显母语思维习惯。
母语负迁移体现于英语写作各层面,如词汇、句法、篇章等。本文重点关注英语写作句法层面,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母语负迁移现象:主题—述题结构、主体意识、状语和定语位置、信息表达顺序、连动式结构和意合的迁移。
1.主题—述题结构迁移。美国语言学者Charles N.Li和Sandra A.Thompson按照语言注重主题概念还是主语概念,把语言分成四种基本类型:注重主语的语言如英语,注重主题的语言如汉语,主题和主语均注重的语言如日语,主语和主题均不注重的语言如菲律宾语[9]。
英语是典型注重主语的语言,几乎每个句子均出现主语,主谓结构句型在英语中占绝对优势,符合“主语—谓语—宾语(S+V+O)”模式。
汉语注重主题语言。根据赵元任统计,汉语有近50%句子不用“主语—谓语”结构表达,而用“主题—述题”结构[10]:主题是谈论中心,总是位于句首,以引起注意;述题是提供关于主题的新信息。如“夏天食物容易变质”这句话,“夏天”是主题,“食物容易变质”是述题;而用英语表述时,主语则应是“食物”,“夏天”只是时间状语。此外,在汉语中,主语常可省略,特别是英语中不起语义作用的“虚位”或“假位”主语“it”和“there”,汉语中则没有[11]。如:
错误表达:
1)At the age of ten,my grandfather died.
2)The movie I have already watched.
3)Although the first day of college life was so tired and busy I felt very happy.
4)To me,know the world outside is necessary too.
以上句子均由于将汉语主题—述题结构迁移到英语中导致表达错误。在例1)中,注重主题的汉语可将主语“我”省略,但在英语中则不可,否则会形成上述垂悬结构,造成句子逻辑关系混乱不清。例2)、3)和4)均错把主题当主语,完全忽略英语句法。汉语特点之一是主题突出,在“主位”上的主题不一定是主语;英语则不然,突出主语,且主语一般不可省略,如需要可使用“虚位”或“假位”主语“it”和“there”。
因此,消除汉语主题—述题结构迁移,上面四句可改为:
When I was ten,my grandfather died.
I have already watched the movie.
Although I was so tired and busy at the first day of college life I felt very happy.
To me,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oo.
2.主体意识迁移。史学家钱穆曾言“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以人生为本位,最富人文意识,最重人文精神,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本文化。”[12]汉民族本体性思维方式特点是以人为中心观察、分析、研究事物,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偏重于观察和研究自然客体。反映在语言上,汉语多用人称主语,而英语多用物称主语。从句子语态上而言,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用被动句,特别是在正式文体和科技英语中。据学者统计,英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达51%~99%,而汉语却少很多[13]。
英语被动语态体现典型英语客体意识特征,反映英语重客体性、理性、抽象性的思维方式。而汉语思维有明显主观倾向,常以人为中心看待事物。因此,汉语表达中,常以“我们”“大家”“人们”“有人”等作主语。如以下常用表达的英汉差异:
It is admitted that…我们承认……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人们普遍认为……
It is noticed that…我们注意到……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It is stressed that…有人强调……
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本体性和客体性差别,将汉语主体意识迁移到强调客体意识的英语中,过多使用“we think”“I think”“someone said”等主观色彩明显的表达,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
3.状语、定语位置迁移。不同民族有不同叙事顺序,体现在句法上,形成不同语言对同一件客观事实的不同语序。英语和汉语中均有五种基本句型结构,从基本句型结构可见,英语和汉语基本语序相似,即主语、谓语、宾语位置大致相同。但修饰性状语和定语位置不同。汉语习惯将状语和定语置于所修饰词前。如汉语中状语往往放在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用来说明动作方式、状态和程度等。汉语定语亦如此,总是习惯置于中心词前。英语则不同,多将修饰性状语和定语后置。下列句子可充分说明状语和定语位置在英语中习惯后置而在汉语中前置的特点:
我遇到我的中学同学。
在剧院门口,我遇到我的中学同学。
昨天晚上七点在剧院门口,我遇到我的中学同学。
昨天晚上七点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
I met one of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s.
I met one of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s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I met one of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s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p.m.yesterday.
I met one of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s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p.m.yesterday,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
以上句子可解释汉英语言不同句子伸展原则:汉语句子语序一般出现向左伸展(leftbranching)趋势,即状语放在谓语或句子主体前,定语无论长短,均要置于中心词前。而英语从句式上而言是向右伸展语言(right-branching),主语在前,状语、定语、补语成分可向右无限伸展[14]。因此,在上述例句中,英语表达以“I met one classmate”主谓宾结构为中心,随着状语和定语添加而不断向右伸展。汉语句子虽同样以“我遇到我的同学”主谓宾结构为中心,但随着状语和定语添加,呈现出与英语相反的向左伸展特点。
英语此句法特点还具有语义上的功能和意义。如“The day is gone when some pundits seriously argued that corruption was an efficient corrective for overregulated economies。”从句子可发现英语中后置用法可保持句子平衡,达到语义严密、结构紧凑、上下文连贯目的[15]。但受汉语修饰语前置习惯影响,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表达的句子往往出现语序错误或句子结构不平衡。
4.信息表达顺序迁移。不同语言对同一件客观事实不同表达语序除受句子成分排列位置影响外,更根深蒂固的原因是各民族不同思维方式。语言是思维载体,思维决定语言内容和逻辑顺序。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表达方式被刻上民族思维习惯烙印。比较以下例句中英语和汉语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不同表达顺序:
在我的记忆里,安妮·曼斯菲尔德·沙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The most important day I remember in all my life is the one on which my teacher,Anne Mansfield Sullivan, came to me[16].
不难看出,英语句中“the most important day”和汉语句中“最重要的日子”分别是两个句子中关键信息,但从信息表达顺序上而言,一个最先出现,一个最后出现。
关键信息在句子中出现的不同顺序反映英汉民族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重理性与逻辑,思维模式呈直线型,体现在语言上即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从篇章结构而言,英语文章先表明态度和观点,再解释和说明形成看法和观点的具体原因。从句法上而言,英语句子中,最重要信息往往出现在句首,然后出现次要信息。与此相反,中国人思维模式呈螺旋状,体现在语言上即迂回隐晦、委婉曲折。从篇章结构而言,汉语文章先从外围环境背景入手,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最后表达态度和观点。从句法上而言,汉语句子中先出现次要信息,再出现主要信息。
此外,相对于英语更灵活的叙事顺序,汉语叙事顺序往往遵守时间顺序原则和事物自然逻辑发展顺序原则。从时间顺序原则而言,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顺序取决于其表示的概念世界里状态的时间先后[17]。从事物自然逻辑发展顺序原则而言,汉语信息排列一般是先因后果,先条件后结论。如下列英汉语句信息排列顺序:
1)I met her while I was coming home.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她。(先因后果)
2)You have to do exercise regularly and eat a well-balanced diet if you want to keep fit.如果想保持健康,你需要经常运动和均衡饮食。(先条件后结论)
在英语写作实践中,很多英语学习者写出的句子在信息表达顺序上或混乱不清,或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主要原因是受汉语信息表达顺序的负迁移影响。
5.连动式结构迁移。连动式是汉语句法典型特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连用,中间无连接词连接,只是简单排列在一起,置于同一主语之后。只有两个动词连用时,中间往往没有停顿,超过两个动词时,也仅用逗号分隔。如“他去美国旅游了”和“她弯下腰,捡起书,走出了房间”。第一个句子中“去”和“旅游”,第二个句子中的“弯腰”“捡”和“走出”构成连动结构。
受汉语句法结构影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表达中,仅将几个动词罗列在一起,使用“逗号”者“and”简单连接。如下列错误表达:
1)Let’s do something and help poor students return to school.
2)He went to America and travelled.
此即典型汉语连动式结构负迁移错误,误认为汉语连动式结构仅表达动词间相互并列语义,于是照搬汉语句子结构。事实上,由于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子成分间逻辑关系无需通过连接词,而仅通过内在含义即可表现。因此,连动式结构动词间虽无连接词,但存在不同语义关系。一般而言,只有少数连动式结构表达并列谓语关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之间是从属关系,即其中某一动词是谓语动词,其余动词实际上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可用英语中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从句等表示。如:
1)她弯下腰,捡起书,走出了房间。句中的“弯腰”“捡”和“走出”三个动作先后发生,是并列关系,因此可用并列谓语表示:She bent down, picked up the book and went out of the room.
2)Let’s do something and help poor students return to school.句中的“help”显然是谓语动词“做些什么”的目的,因此可用不定式形式表达。应改为:Let’s do something to help poor students return toschool.
3)A bomb exploded and killed five people.此句中“kill”显然是谓语动词“explode”的结果,应表述成结果状语,可用现在分词形式表示。应改为:A bomb exploded,killing five people.
4)I saw these pictures and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those unforgettable days.句中的“see”应为时间状语,可用分词或从句表示。可改为:Seeing these pictures,I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those unforgettable days.或:When I saw these pictures,I couldn’t help thinking of those unforgettable days.
从以上例句可见,借助母语思维写作的英语学习者会将汉语中连动式结构照搬到英语中,而不分析动词间逻辑关系。
6.意合迁移。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形合指英语依靠连接词等显性衔接手段,将词语句子结合成语篇整体,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汉语意合无需借助词汇语法连接,而仅通过句子内在含义,便能构成具有逻辑关系、意思连贯的语篇。从句法上而言,英语中运用大量关系词表示句子内部以及句间关系,因此英语长句较多,且结构复杂,往往从句中含有从句,短语中嵌套短语。汉语结构松散,典型句型是流水句,一个分句接一个分句,像流水一样延绵不断,虽然无连接词,看似松散仍行文流畅。如:他不来我不走。
He does not come,I will not go.
上句中,汉语句子中两个动作间可不用任何表示关系的连接词,但意思表达连贯,逻辑成立。但英语句子则不然,必须用具体连接词将两个动作间关系表达清楚:
If he does not come,I will not go.或:I will not go unless he comes.
显然,如果将汉语意合迁移到英语中,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如:Nonverbal communication,or body language,is used everywhere in the world.It is a very powerful means of communication.It communicates much more than spoken words.It is a very strong method of communication.People use their body signals carelessly.They can sometimes be misinterpreted[18].
这段文字是将汉语意合迁移到英语表达中的典型例子:结构松散,均用短句,句与句之间没有衔接,缺乏逻辑关系,意思不连贯。可使用一些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的显性连接手段,将上文改写如下:
Nonverbal communication,or body language,is a very powerful means of communication used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since it communicates much more than spoken words.Indeed,body language is a very strong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nd can express more than spoken language.If people use their body signals carelessly,they can sometimes be misinterpreted.
三、母语负迁移的英语写作教学应对策略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从教者和学习者首先应对母语迁移现象有客观认知。作为两种不同语言,汉语和英语间既有共性,但更多差异,母语负迁移客观存在并对学习者产生根深蒂固影响。如何减少或避免母语负迁移影响,建议如下:
首先,阅读英文原版文献,增加可理解性输入,从而弱化母语负迁移影响。在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读是输入,而写是输出,输入是基础,不可或缺。阅读是收集、积累和内化信息过程,而写作则是运用和外化信息途径。因此,阅读可增加可理解性输入,从而有利于输出,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可选取英文原版报纸、期刊、杂志文章推荐给学生。对于一些经典英语文章,要求学生熟读甚至背诵。通过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增强英语表达敏感性,从而逐步弱化母语负迁移作用。
其次,开展英汉文化对比研究,深入了解语言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载体,语言差异性归根到底由文化差异决定。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英汉语言文化背景、历史起源和风俗习惯,让学生对两种语言有深入了解。尤其应对比分析中西方思维模式,因为思维模式直接影响语言表达。中国人思维模式呈螺旋状而西方人思维模式是直线式,不同思维模式决定汉语和英语不同句型结构。直线式思维方式使西方人习惯把主要信息置于句首,再补充其他信息,句式呈直线型。汉语受螺旋状思维模式影响,句式也呈螺旋型,即句式重心靠后,习惯在句首侧面说明外围环境,最后写出最重要信息。
再者,练习英汉语言翻译,增强对英语规范性认识。在教授英语写作过程中,虽鼓励英语学习者培养英语思维,用英语思维方式直接思考,然后写作,但不可否认,绝大部分英语学习者仍需借助母语思维,英语写作更多是翻译过程。因此,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练习两种语言翻译,在此过程中直观感受两种语言从词汇到句法的差异,增强对英语规范性认识,从而逐步减少直至消除母语负迁移影响。
最后,开展写作实践。以上述输入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大量写作实践,强化和提高学生英语输出能力。
语言魅力在于千变万化、灵动自由。语言是文化载体,也是民族思维外壳。作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既要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共性,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辅助英语学习,更要了解两种语言差异,在英语表达中避免机械套用汉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影响。
[1]刘筱婷,王鹏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英汉对比语言学刍议[J].外语教学,2006(35).
[2]蔡慧萍,方琰.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
[3]法小鹰.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与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10(4).
[4]刘丹丹.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篇章衔接与连贯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5]刘国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句法错误分析及对策[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2).
[6]李萍.句法差异产生中的母语负迁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7]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8]Gass S M,Selinker 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1.
[9]Charles N Li,Sandra A.Thompson.主语与主题:一种新的语言类型学[J].李谷诚,译.外国语言学,1984(2).
[10]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1]王丽慧.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句法方面的母语负迁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
[12]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3]王珺.从英语被动句和无灵主语句看中西思维特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4]张中芹.汉语表达习惯对英语句子写作的负迁移影响[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5]王蕙.实现句尾焦点和句尾重心的语法手段[J].海外英语,2010(8).
[16]芦苇.英语诵读文萃1[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0.
[17]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1).
[18]罗立胜.学术综合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H315
A
1672-3805(2016)06-0071-06
2016-10-20
张燕燕(1972-),女,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