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6-03-07呙艳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凯瑟女性主义人类

呙艳妮



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呙艳妮

(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南 永州 425199)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与此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全球性的环境和生态危机问题已日益凸显,人类社会陷入到深重的精神危机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文章通过解读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发现其对于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重塑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薇拉·凯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当代价值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警告说,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对于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会报复我们。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诸多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地球的承载力在不断的下降并且已经不堪重负,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人类社会陷入到深重的精神危机之中,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薇拉·凯瑟辞世60多年后,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对于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重塑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建设生态文明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永恒主题。传统的发展观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之上,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圣雄甘地指出,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为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物质生活进步,大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把自己带入了生态危机的尴尬境地。据有关资料统计,自本世纪以来,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贪婪,已有5000多种动物因大肆捕杀正走向灭绝。然而,动物物种是有限的而人类欲望却是无穷的,这种无节制的疯狂攫取和狂热捕杀,破坏了自然界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链,最终会将人类自己也逼到死亡的边缘。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可以说,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在薇拉·凯瑟的系列拓荒小说中,作者所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图景,为我们当前克服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一方面,启示我们应该珍惜有限的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在薇拉·凯瑟的早期拓荒小说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始终是贯穿作品的一条主线,表达出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在《啊,拓荒者!》的开篇,就指出“最显著的景物是大地本身”,并且在整篇小说中始终体现出对土地的坚守、对大地的热爱、对草原的不离不弃。像第一代拓荒者约翰·柏格森,尽管内布拉斯加恶劣的环境使他的拓荒梦破灭,但在他看来土地本身是值得拥有的,并在临终之际百般嘱托孩子们坚守土地。而亚历山德拉作为第二代拓荒者,面对邻居们纷纷离开家园去城市谋生,但她却选择了留下,而且用宅地作抵押借款购置了更多的土地。此后,她摒弃了以前父辈那种征服的思想,带着一份强烈的爱去耕耘那片土地,从而使十五年后“分界线”那片荒原变成了富饶的“邻土”。亚历山德拉的成功,向我们诠释了一个珍爱土地、与土地和谐共融的生态理想。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迅速拉大,广大农民纷纷丢开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卷起铺盖不约而同地来到城市,造成农村耕地大面积抛荒。这一状况不正与薇拉·凯瑟笔下的所描述美国中西部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如出一辙吗?因此,薇拉·凯瑟在作品中所倡导的土地伦理观,对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薇拉·凯瑟拓荒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思想,还启示我们应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文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改造、利用自然,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人类生存环境极大改善,社会财富急剧膨胀。但是,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自然资源的快速枯竭、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很多物种濒临灭绝。近代以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形成的自然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和对立,从而导致自然界生态平衡遭受到破坏,也毁灭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理想。我国著名生态哲学家余谋昌指出:“牛顿—笛卡尔世界观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三百年时间里,人掠夺自然、主宰和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1]可见,当前全球化生态危机的出现,具有深刻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思想根源。在薇拉·凯瑟系列拓荒小说中,倡导人们应该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敬仰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启示人们应该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文化,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觉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构建一种以尊重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文明。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树立“天人合一”的现代生态意识,在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适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切不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以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 构建和谐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2]因此,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仅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还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是人类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之间实现和谐共融、平等相处。透过薇拉·凯瑟系列拓荒小说,我们看到作品所流露出的男女平等、人际和谐和社会公正这个现代生态学的基本命题。

一方面,启示我们应该反对男权中心论,实现两性和谐。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的和谐源自于关系的和谐,而在众多的关系中,两性关系是社会诸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因此,男女平等、两性和谐是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和谐,影响着其他诸多社会关系和谐的实现。但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等级观念,其中之一就是男子在经济上及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父权制文化。在这种男权主义文化形态中,女性长期以来处于从属的、被征服的、被统治的地位。从薇拉·凯瑟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品读出,作者对父权制的反抗、对男女平等的崇尚,展现出一幅男女平等的理想婚姻图景。像《啊,拓荒者!》中的亚历山德拉,冲破了社会角色的藩篱,颠覆了父权制中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同样,安东尼亚也在起伏不平的坎坷命运中,逐渐使自己的女性意识觉醒,开始起来反抗父权制下的男权压迫,最终实现了自我的独立和发展。另外,在凯瑟的作品中,亚历山德拉与卡尔、安东尼亚与安顿、罗西基与玛丽等人之间的婚姻,都是建立在平等互爱、彼此尊重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凯瑟所构建两性平等的婚姻伦理观,启示人们要关注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实现男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的平等,共同营造两性平等、协调、和谐发展的社会。

另一方面,启示我们应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统治,提出无论是存在于人类内部之间,还是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等都是错误的,主张“建立一种不是基于统治原则而是基于互惠和负责原则的生态道德伦理观”[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商业资本的迅猛发展,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加剧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和异化。凯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生态视角出发,试图构建一种自然、健康、和谐的人际生态境界。在《啊,拓荒者!》里,亚历山德拉倡导家庭间平等相处,邻里间和谐友好,提倡友爱和睦、以德报怨、互帮互助。在《我的安东尼亚》中,有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背景的移民,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习俗,但彼此之间能平等包容、和睦相处,同样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人际生态境界。像吉姆的祖父母,和蔼可亲、与人为善,无私的帮助别人,从不与人交恶,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构成一个充满爱心、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因此,我们从凯瑟的作品中感悟到,人际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为此,我们要倡导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应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反对种族主义、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逐步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和睦相处、互蕴共生的和谐家园。

三 重塑人文精神

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濒临崩溃的边缘。不仅如此,伴随着全球自然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失衡也正在逐渐向着人类精神世界蔓延,导致人类精神价值的消解,进而引起更为严重的心灵迷失,人类的精神家园也正逐步走向绝地。这主要表现在:由于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导致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沦丧、价值的扭曲、精神文化的衰落,从而造成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和紊乱。在薇拉·凯瑟的系列拓荒小说中,作者通过对美国商业化社会现实的描绘,揭示出在越来越商业化的社会,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但在精神领域却变得越来越荒芜,情感世界变得越来越浮躁,呈现出一片冷漠孤独的“精神荒原”。

像《啊,拓荒者!》中,凯瑟笔下的城市是陌生的、虚无的、冰冷的,即使人们生活得很富足,但心灵是空虚的,在她看来草原、牧场、乡村才是人们的情感皈依和心灵家园。《我的安东妮亚》里,作者塑造两个“自我”——叙述者吉姆和主人公安东妮亚,一个代表城市的自我,一个代表乡村的自我,可以说她在物质上是属于城市的,而在精神上是属于乡村的。作者这种复杂的情感不仅在她的早期拓荒小说中得以体现,在她的中后期拓荒小说中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流露出对美好拓荒时代逝去的怀念和对商业资本时代的唾弃。作品中代表老一代拓荒者的福瑞斯特上尉,讲义气、讲信用、讲道德,但这些高尚的情操随着美国商业资本时代的到来而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艾维·彼得斯为代表的新一代,他们唯利是图、投机钻营、贪图享受,将老一辈开辟的江山占为己用,导致福瑞斯特上尉的破产。而福瑞斯特太太,则最终倒向新势力一边,投进了艾维·彼得斯的怀抱,这预示着一个美好的拓荒时代宣告终结。另外,从《教授的房子》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商业主义的腐蚀使人们变得自私贪婪,整个社会视金钱万能,将精神追求弃如敝履,真切地展示了工业化进程中两种价值观念碰撞自我失落的轨迹。而在《街坊罗西基》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罗西基,表达出虽然生活在大都市,但内心最深处感触的却是极度的精神空虚,最终选择放弃了大都市浮华的生活,回到了贴近自然的西部田野,融入他热爱的土地。凯瑟在作品中展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的理想生存状态,倡导人们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期实现人在大地上的“诗意的栖居”。

当前,生命意义的丧失、精神价值的消解,人们情感变得空虚与浮躁,心灵变得孤独与虚空,人类精神家园已遭受污染和破坏,进而导致种种精神病症。正如詹姆斯·莱德菲尔德在《塞莱斯廷预言》中写道:“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演变成一种偏执。我们沉湎于构造一种世俗的、物质的安全感,来代替已经失去的精神上的安全感。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的精神上实际状况如何,这类问题慢慢地被搁置起来,最终完全被消解掉。现在该是从这种偏执中觉醒,反省我们的根本问题的时候了。”[4]笔者认为,当前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危机,究其根源正是人类精神危机所造成的,也就是说精神生态危机是自然生态危机的始作俑者。因此,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反思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功利主义思想,以及所产生的各种生态失衡问题,重塑健康和谐的人文精神,自觉抵制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腐蚀,积极寻求人类“内部自然”的回归,创建生态文明视野下人的新的存在方式,以构建一个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协调一致的生态乌托邦。

[1]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22.

[3]李莉.追求永恒的和谐之美——论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绥化学院学报,2007,(5):24-26.

[4][美]詹姆斯·莱德菲尔德.塞莱斯廷预言[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6:29-30.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10-09

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薇拉·凯瑟拓荒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5C0596)阶段性成果。

呙艳妮(1980-),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I106

A

1673-2219(2016)12-0034-03

猜你喜欢

凯瑟女性主义人类
薇拉·凯瑟地域书写中的流动主题研究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女性主义翻译
老师的秘密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薇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