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2016-03-07杨国辉李计远
杨国辉 李计远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杨国辉1李计远2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2.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研究是个新颖而复杂的课题。论文是以“主体论”为视角,即从“双主体”、“管理者主体”、“受众者主体”、“用人单位主体”等评估主体的崭新视角,以“核心机制”、“管控机制”、“试金机制”、“优选机制”的内容定位出发,就其各自的概念、研究价值、作用范围与内容、研究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一一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诠释和合乎逻辑的阐述,使“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内容线条清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一直是中央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教学方针,各个高校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了系列的有益探索,形成了重要的教学经验。但是,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估,尤其是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当前实际工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种调控作用”[1]。评价机制是正确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客体关系的总和,确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个实践活动具有多元的情境,甚至具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对实践活动具有“发言权”的不只是教师和学生。”[2]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要从四个维度去开展。
一 核心机制:双主体评价机制
课程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师生互动。“对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评价机制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形成双主体的评价机制。双主体“核心”评价机制,是指高校师生联动的评价机制,即师生均为主体。从教育的角度讲,高校政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它控制着实践教育的全过程,而学生是接受教育者,是客体;而从接受教育的角度讲,学生是主体,掌控着接受实践教育程度的主动权,而教师的角色是“主导”。
(一)将双主体评价机制作为核心机制的依据
首先,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决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两个活的要素,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过程的评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直接的感受者,最具有发言权。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必须以双主体作为核心。
其次,是由高校师生的地位和特点所决定的。高校师生处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他们都深知各自的使命和责任,其共同点是想尽快找到人才成长成才的突破口。而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估体制,使实践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加速人才成长的步伐,是师生的共同愿望。加之高校师生对社会信息高度敏锐,充分了解实践教学对培养人才的意义,且各自都想体现人生价值。因此,将高校师生作为实践教学评估体制的双主体,从本质上体现了师生的共同愿望。
(二)双主体“核心”评价机制的作用范围与内容
双主体评价机制是指高校师生在实践教学评估体制中各自所坚持和把握的评估广度和深度。师生是不同侧面的主体,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他们共同指向的目标。
(1)双主体“核心”评价机制的作用范围。双主体评价机制的作用范围包括课堂内外两个部分。在课堂内,可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学生演讲、问卷量表、结构访谈、测验等所记录的原始材料进行实践教学评估,也可通过实际操作、实物展示、作品展示等成果进行实践教学评估。评估既要看量,更应该看质。要坚持质和量的统一。在课堂外,要对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社会调研、参观访问、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参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这些评估活动所涉范围(广度),是个开放的、并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新的实践形式将源源不断地涌现。
(2)双主体“核心”评价机制的内容。师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内容,本文坚持效果评估的准则。
首先,来看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围绕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外化为显示能力的行为。具体来说,表现于评估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度、对社会的认知度、能力提升度、参与度和成绩提高度等。评估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度,就是在实践教学中观察、评估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社会的认知度,即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态度的把握。其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面对我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还有许多山区儿童无法吃上午餐的现状,教师要观察和评估大学生们对此问题的情感和态度。能力提升度,即评估学生能否以政治理论知识为基础,较好地树立起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新形势下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勇于参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并在此活动中大显身手。总之,“实践教学的落脚点要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上”[4]。参与度,指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广度,指次数多、范围广;深度,指学到的真知多,会运用。成绩提高度,指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以致用,在精神上有支柱和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专业成绩不断提高。
其次,再来看学生对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内容。一是对教师实践教学态度的评估。高校教师实践教学态度良莠不齐,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教师从业精神的好坏、人格水准的高低,乃至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崇高与卑劣。二是对教师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能力高下的评估。即从教师是否既严格要求学生,又按规程和程序办事,将实践教学开展得井井有条。三是对教师关于教学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形式的选择的评估。实践教学活动主题的评估,即看该主题与教师所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之内容是否紧密整合,与整个课程体系是否协调。评估实践教学活动形式,既要看其是否为相应的政治课内容服务,又要看所采用的实践教学形式是否生动活泼。四是对教师关于教学实践成绩评定合理性的评估。即评估教师是否按照师德要求,在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中坚持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
(三)双主体“核心”评价机制建立应注意的事项
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是一个新生事物,师生在实践教学评估中是一对矛盾体。一方面,师生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有着共同的标的物——将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能力。另一方面,因利益立场的不同,双向的评估,又出现了彼此间揽功诿过的可能。有的高校就曾发生过因老师给学生打分偏低而招致教师被恶评的现象。为此,作为教师,在组织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严格,又要尊重学生。在成绩评定中既不能送分,又不能过于尖刻。尤其对于个性强的学生,更不能简单地以不及格论处。
作为学生,在参与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服从教师安排,又要有独立见解,提供建设性意见。与教师存在不同意见,要善意地提出,不可与教师闹对立,更不可动辄上告。
二 管控机制:管理者评价机制
管理者“管控”评价机制,是指国家教育部(包括中宣部、组织部等)、省教育厅(包括省委宣传部、高校工委等)、高校教务处(包括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学工部等)、高校院(系)所教务办公室(包括院办、党办、学工组等)对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层级评价机制。从顶层至基层,包括全方位的决策、计划制定、实施、督促检查和评估反馈等系列环节。
(一)将“管控”作为管理者评价机制的依据
从全局看,其意义是由权力助推的需要和教改趋势所决定的。首先,是由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权力助推要求所决定的。实践教学评估只有上升到组织行为,在权力助推下才能有效运转。众所周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理念、管理、标识是由里到外的三个层级要素组成的。而管理是其中间环节,管理的本质就是权力行使。我国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倘若取消了权力行使,就等同于将该机制停滞运行。
其次,是由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所处的“坎”决定的。当下党中央对教改的决心很大,然而,高校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往往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偷懒耍滑等陋习依然存在,且在短期内难以改观,这就需要运用权力实行“管控”,否则教改难以推动。
(二)管理者评价机制的作用范围与内容
管理者评价机制是指中国各层级领导者在实践教学评估体制中所拥有的权限和职责划分。从总原则上讲,是分工不分家的关系。即上下级既有职责和权限划分,又坚持必要的协调和配合。
(1)管理者“管控”评价机制的作用范围。中国高校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同层级职责的分工大体是:国家教育部,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党中央新的指示精神及变化了的中国市场经济情势,在对新形势作出预判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高校政治课教育大纲,增加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数,并制定出配套的制度、政策、办法。省教育厅,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法规、政策及本省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省大学生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补充细则,作出周密计划和可行性方案、先行试点、抓好典型、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创新。高校教务处,要根据教育部及本省教育厅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地高校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大学生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方案,并在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将计划、方案转化成课表,并督促、监督各院(系)所认真执行。院(系)所教务办公室,要根据各层级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院各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宏观上将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列入学院整体教学计划,在微观上将其列入学院党政工作议事日程,并有专人统筹负责,建立系列制度,搞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拨足实践教学经费,抓好典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边实践边探索。
(2)管理者“管控”评价机制的内容。管理者评价机制的层级、内容很多。这里只阐述高校教务处及院(系)所教务办对所辖大学生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的内容评估。
首先,是寓“道”于“业”的教学机制评估。即评估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将思想政治理论的原理和知识,通过实践教学的途径贯穿于学生的四年学业之中。其显著特点就是要求实践教学的设计应当与学生的学业、专业、课业乃至就业相结合。因为实践教学是一座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它是克服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保障政治理论课鲜活起来的必由之路。
其次,是寓“教”于“策”的设计机制评估。即评估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将“教”演化于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之中。其显著特点就是要求实践教学理念和方式作一根本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从幕前转移到幕后,在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策划者,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积极性。
再次,是寓“学”于“做”的设计机制评估。即评估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将“学”转换于探究和体验的行动之中。其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自由表达意志,可以对政治理论问题进行质疑(有底线)、探究、讨论,乃至辩论,并通过个人发言、小组讨论、集体讲评等多种活动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个人思想、践履相结合。为此,在内容的建构中要遵从“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使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既不搞教条主义,也不搞实用主义。
最后,是寓“融”于“同”的关系机制评估。即评估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将“融”体现和作用于当代大学生追求人格平等之中。其显著特点就是教师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坚持师生地位平等、相互尊重,年长教师将学生当子女、年轻教师将学生当弟妹。从而达到师生双方相互欣赏、欢迎和肯定。这种“融”的过程,“同”的满足,可使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倍增。
(三)管理者“管控”评价机制建立应注意的事项
就高校本身而论,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离不开教学第一线的政治课教师。因此,做好这一重要角色的工作,是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根据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要求,对政治课教师要加强教育和管理。教育和管理是软硬兼施的两种手段。教育,就是使政治课教师认清职责和使命,自觉和积极地投入到实践教学的洪流中去。管理,就是建立系列制度,严格规范其行为。人性有善恶,只有从教育和管理入手,实践教学才能取得实质性进步和成果。
其次,传授方式方法,悉心指导政治课教师掌握实践教学的科学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好传帮带工作。领导机关要多提建设性意见,而不要像毛泽东所批评的那样“下车伊始,就叽里呱啦”。总的原则是,即不要做多嘴婆婆,也不要做甩手掌柜。
最后,要增加必要活动经费。政治课教师身居高校教书育人第一线,他们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策划、组织、指挥、操作者。倘若手中没有一定的活动经费,势必桎梏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再说,政治课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考察和调研活动(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也同样缺少不了必要经费的支撑。
三 试金机制:受众人员评价机制
受众人员“试金”评价机制,是指实践教学基地工作人员对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学生的评价机制。这是一种外围、辅助评价机制,是检验大学生是否已将知识转化为了能力的评价机制。
(一)将“试金”作为受众人员评价机制的依据
受众人员评价机制是由社会评估的客观要求和激励的必要性所决定的。首先,是由社会评价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开启,应是一种开放式的社会评估。应将学生放到社会实践的第一线,通过社会的公正验证,看其究竟是金子还是钉子。
其次,是由激励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当代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学了点政治理论皮毛的目的是为了吹嘘和应付考试。导致一些人缺乏理想信念、不思进取;也有的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通过实践检验激励,可使大学生精神振作,重新认识自我,激励自己拾遗补缺,快速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进程。
(二)受众人员“试金”评价机制的作用范围与内容
其概念是指在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学生所开展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中,基地教师、调查对象、受访人员、受益群众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学业特长、社会适应、整体素质等方面的鉴赏与打分。
(1)受众人员“试金”评价机制的作用范围。该范畴包括基地、调研和社会服务等三个方面。实践教育基地,它有较稳定的特性,它有教育教学大纲、实践活动场所、指导教师、住房、食堂,有一定的实践时间延续(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有成绩评定和打分。当然,很多学校的实践基地与专业实习基地是合二而一的。即是说,实践教学基地与专业实习基地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调研,是指在高校青年马列主义学会辅导员的指导下,带着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专题去做调研。调研可分为长期蹲点调研和参观访问式的短暂调研。社会服务主要是指志愿者服务。可分为社区志愿服务、扶贫行动、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环境保护、应急救援、海外志愿服务活动等。
(2)受众人员“试金”评价机制的内容。实践教学基地人员评估,因受高校直管或委托,对学生有严格规定,是对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及知、情、意、信、行等过程指标进行综合考评。社会调研,虽然被访者不会对学生直接评估和打分,但从学生的调研报告的字里行间中,却能折射出他们的调研态度、调研能力、调研水平和调研效果。志愿者服务,是大学生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检验大学生是否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学到手、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试金石。志愿者服务的受众是实践教学的评估主体,他们可从大学生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改进等方面,评估出他们是否用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服务人民。
(3)受众人员“试金”评价机制建立应注意的事项。实践教学基地评估相对来说比较正规、科学。因此,没有实践基地的高校要尽快开动选址、投入、建设、使用的程序,进而完善其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另外,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也是大学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在这方面做出规划;投入必要的经费;给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要求、分指标包干学生,并检查落实、实行奖惩制度。
四 优选机制:用人单位评价机制
用人单位“优选”评价机制,是指大学生毕业后走出校门,经考录、合同签订或自主创业走上工作岗位,所在单位(人员)对其知识能力的评价机制。
(一)将“优选”作为用人单位评价机制的依据
首先,是由社会大环境下的竞争机制决定的。大学毕业生经过个人努力和社会严格择优,得到了工作机会和实展才干的平台,但还需经过社会和单位严酷的考评和筛选。不仅政治上要成熟,且在业务上要出类拔萃,尤其是对理论知识的转化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高。倘若有谁经不起竞争机制的考验,将被淘汰出局。
其次,是由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所决定的。优秀大学生胸怀报国之志,希望早日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因此,他们的内心是欢迎竞争机制的实施,愿与竞争对手一决雌雄,从而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二)用人单位“优选”评价机制的作用范围与内容
用人单位评价机制是指大学生做出职业选择后,不论选择何种职业,大学生都被自动列为“优选”评价机制的范畴,并根据行业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评估内容和标准。
(1)用人单位“优选”评价机制的作用范围。大学生从业去向主要有三大类,由它决定了评估范围。一是从政,即使用公权力为国家和人民办事。二是办实业或经商,即为国家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三是走专业技术之路,即为国家科技文化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由于三类工作性质各异,决定了用人单位“优选”评估内容各不相同。
(2)用人单位“优选”评价机制的内容。首先,先看党政部门“优选”评价机制的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德、勤、能、绩、廉等。德,指思想道德高尚,政策水平高,尤其是同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一致。勤,指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履行职责、积极作为、勇于作为、敢于承担责任。能,指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绩,指业绩。能作成一般人难以作成的事业。廉,指清廉。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不搞歪门邪道,更不高营私舞弊、贪污受贿。
其次,再看对经商者“优选”评价机制的内容。主要是评估其商德,核心内容包括诚信、爱国、守法、童叟无欺等。诚信,是指待人真诚、对顾客不欺诈、不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爱国,对出口商品保证质量、讲究信誉,维护祖国的良好信誉。守法,不偷税漏税。童叟无欺,是中华民族传统商德,其内涵是公平公正。
最后,来看专业技术者“优选”评价机制的内容。主要是评估其职业道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技术的门类也越来越多。如师德、医德、艺德、科技道德,他们“优选”评价机制的核心分别是教书育人、救死扶伤、打造社会正能量、为科学的献身精神等。三百六十行,其共同点是专业技术过硬,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心。
(3)用人单位“优选”评价机制建立应注意的事项。对大学生“优选”评价机制要宽容。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某些学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寻找国家体系内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优选”评价机制也水涨船高。在这种态势下,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优选”评价机制的刻度要坚持宽容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参与国家体制外的工作,是体谅国家困难、为政府分忧的具体体现,也同样是为祖国事业发展做贡献,并非证明其不优秀。
与此同时,大学生要客观评估自己。既要重视社会评估,又不唯社会评估。接受社会“优选”评价机制的考量,是一种勇敢行为;不唯社会评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则是更为勇敢的行为。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是个多元的、动态的、创新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评价机制。本文较深入研究了不同主体的“核心机制”、“管控机制”、“试金机制”、“优选机制”,就是为提升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水平,促使大学生迅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其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之行而作的抛砖引玉研究。
参考文献:
[1]吕志,黄紫华.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6.
[2]高继国,张春和,吴仁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5):88.
[3]陈洪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53.
[4]王颖,杨转珍,王京.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64.
(责任编校:张京华)
G525
A
1673-2219(2016)01-0087-04
2015-11-10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K012BY001);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2C22)。
杨国辉(1979-),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和湖湘文化。李计远(1994-),湖南耒阳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