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7周平
周 平
研讨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周平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研讨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高校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和推广。文章总结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五个基本步骤,并且提出了一些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研讨式教学;课堂教学;讲授;讨论
研讨式教学是以研究和讨论为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起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主流教学方法。在中世纪时期的德国大学中,辩论已经成为讲授的必要补充,辩论题目由教师定期提出,旨在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运用和实践辩证法。莫里森(S.E.Morison)说:“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在读完一年级之后,就开始不停地练习这一辩论艺术,并且在其学院生活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他都得参加公开辩论,要么作为答辩人(respondent),要么作为反方辩手(opponent)。”近代大学的先驱柏林大学在其创立时就明确了讲解、讨论与研究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自己选修各种课程,选择钻研方向,选择导师,进行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并把习明纳作为一种教学制度确定下来。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先哲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仅在于告诉教育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掌握好启发的时机,而且也在于提出了一种教育哲学或教学理念,即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参与,要建立在学生积极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而这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研讨式教学方法的精髓所在。20世纪90年代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在历史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应用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在国内很多知名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关于研讨式教学应用成果方面的文章,研讨式教学在我国得以逐步推广。
一 研讨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该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主讲格式的灌输式教学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甚微。因此,如何改变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中沉闷的教学氛围,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内容博大精深,据笔者所知,国外高校也开设和研究马克思著作及马克思本人之类的课程,但其学生都是基于兴趣与好奇主动选修。我国则是在所有高校、全部专业中普遍开设这一课程,全国统一标准化教材,各校开课学时大体一致,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笔者自2002年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间虽有间断,但累加起来也有近十年的教学经验了,深知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改革教学方法之前,笔者也是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偶尔给学生穿插点教学视频,但效果很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后来,笔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个章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章节和主题,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演绎,形成研究成果。各组选若干名代表在课堂上宣讲本组的研究成果,教师事先告知要在各组的研究成果中分出优劣,计入平时成绩。这样一来,课堂气氛由原来沉闷的一言堂变得异常活跃起来,一些原来默默无闻的学生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进来,教师由原来的主讲变成了学习的协助者、鼓励者。
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对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影响和塑造人的思想与灵魂,而不是让人依样画瓢的掌握某项技能,因此生搬硬套的说教只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堂课下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仅是一片空白。研讨式教学方法由于采用了合作交流的方式,刺激了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讨,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 研讨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基本做法
按照“研讨式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应用”课题计划,笔者先后在20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014级物理学等本科专业的学生中实践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了5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指导选题。首先,教师用三周时间(12学时)讲授导论和整个教材的框架体系,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轮廓有所了解,明确在这门课程中将要学习哪些原理、哪几个理论,哪些内容要重点学习。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全部内容划分为五章:1.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资本主义的形成、本质及发展进程;5.社会主义的建立、发展及共产主义理想。每一章分若干小节,共32个小节。然后,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五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每个小组在上述五章内容中选择一章作为研讨对象,小组之间研讨对象不重叠。小组内部在所选的研讨章节中再细分研究主题,1-2人承担1个研究主题。
第二步,研究探索。教师指导学生用两周时间(8学时)查找和阅读资料,要求保留查阅资料的摘要等记录,期间每个学生都需要撰写4000字左右的研究报告,围绕所研究的对象阐明该章中某一个原理或理论,并佐以相关的论证材料(可以是别人的研究成果综述),例举原理运用的具体事例。
第三步,小组讨论。写好研究报告以后,学生用1周时间(4学时)在小组内就每个成员的研究结果逐一进行讨论交流,要求小组内每个学生至少准备1次发言,向大家介绍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掌握的主要观点,小组内部做好记录。然后每个小组就每一小节推选1位同学准备在班上集中讲评。
第四步,集中讲评。用8周时间(周学时4,32次讲课)由各小组推选的学生在全班登台讲述。每人讲35分钟左右,然后师生一起评议10分钟左右。
第五步,总结提高。每位学生根据学习体会写一篇总结性的评学议教心得,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讨式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由于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听课不用动脑,课后抄抄笔记。而研讨式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充分参与,缺乏这个前提,研讨只会流于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高高在上的口若悬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很少互动,不利于师生交流。研讨式教学需要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参与到学习的研讨过程中。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
研讨式教学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广泛阅览各种资料和思考以后,会产生许多各种各样的疑惑,因此教师还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更广泛的知识准备以应付学生的提问。
(三)处理好研讨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教师要对整个研讨过程有准确的估计和预判,如学生研讨气氛过于激烈或者不充分活跃、对一些敏感问题的争议、一些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等等,都要求教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能够灵机应变。
(四)改进成绩考评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普遍采用闭卷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笔试成绩占比不少于60%,平时成绩一般以一篇论文确定,而作为平时成绩主要依据的课程论文很多是通过网络下载摘抄的。研讨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成绩评定也必须把学习过程作为重点考核。教师要设计一个包括研讨教学全部环节的评分体系,把学生选题、查阅资料到提交学习心得的每一个环节,都计入考核评价范围。
(责任编校:周欣)
A56
A
1673-2219(2016)01-0065-02
2015-11-30
邵阳学院科研项目“研讨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G12)。
周平(1973-),男,湖南隆回人,硕士,邵阳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