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用药分析
2016-03-07罗钰
罗 钰
226006 南通市新城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用药分析
罗钰
226006南通市新城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用药情况的分析。方法收集老年糖尿病的特点的相关文献及相关药物,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2 型糖尿病是我国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常用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主要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结论生活方式干预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重视并发症筛查及低血糖的不良反应。
老年糖尿病;特点;用药分析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 岁(WHO 界定 >65 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 60 岁以前诊断和 60 岁以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19390 万,占总人口的 14.3%,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12714 万,占总人口的 9.4%。
1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型糖尿病是我国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类型。进入老年期之前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大多病程较长,慢性并发症常见。新诊断的老年糖尿病多起病缓慢,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多在常规体检或因出现并发症、伴发病检查血糖或尿糖时发现。但诊断糖尿病时一般已存在多种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心脑血管及高血压、肾病[1]。因此,老年糖尿病一经诊断,应该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并发症筛查。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耐受性差,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反复低血糖发生会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甚至诱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2 老年糖尿病用药情况的分析
2型糖尿病是我国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类型。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常用口服降糖药,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主要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 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α- 糖苷酶抑制剂)。
2.1 双胍类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而且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功能减退,伴肾、心、肝功能不良者,容易乳酸性中毒[2]。
2.2 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老年患者如果使用磺脲类药物不当可导致低血糖,这种致命的危害常无症状而直接导致功能损害,例如跌倒、骨折以及逐渐恶化的认知功能,特别在病程长、已有高危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可以诱发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3],需格外注意。
2.3 TZDs TZDs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目前在我国上市的 TZDs 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TZDs 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TZDs 的使用与骨折和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相关。有心力衰竭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老年患者应禁用本类药物。
2.4 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2.5 α- 糖苷酶抑制剂 α- 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国内上市的α- 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α- 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并可减少餐前反应性低血糖的风险;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无需调整服药的剂量和次数,亦不增加低血糖发生,且耐受性良好。
2.6 DPP-4 抑制剂 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 DPP-4 而减少 GLP-1 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 GLP-1 的水平升高。GLP-1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目前在国内上市的 DPP-4 抑制剂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时,应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来减少药物剂量。在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
老年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听力、视力、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运动耐力下降。应关注运动治疗的风险、重复用药或遗漏用药的可能。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以提高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应根据患者情况确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HbAlc 控制目标应适度放宽,生活方式干预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1] 李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治疗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57-158.
[2] 武丽娜.浅谈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103-104.
[3] 赵洪耘.老年2型糖尿病诊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71-172.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5.111
2095—9559(2016)05—2593—01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