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儒家思想与网络道德建设

2016-03-07申圣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儒家道德信息

□申圣超



论儒家思想与网络道德建设

□申圣超

[四川大学 成都 610064]

当前网络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人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这就导致其真实性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外在的制度约束尚不够,还需要内在的道德控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包含着优秀的道德思想,可以对网络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这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儒家思想;网络道德;建设

近些年来,网络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以往人与人之间传统的交往方式被打破,交往的空间亦被拓宽,人与人乃至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都发生了极大变化。网络超越了地域限制,甚至将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即使深处地球两端的人亦可以通过网络联系起来。但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的信息的内容却带有地域性特征,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1]。由于网民的国家、种族等的差别,其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就不同,甚至相反。网络的开放性容易造成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因此可以说,网络是个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的道德观念带来了挑战。研究网络社会出现的问题,并借鉴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进行网络道德建设,是当前网络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网络道德问题

当代社会,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交流带来了极大便利,如便捷的通讯手段、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隐藏真实身份,在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亲近、依赖性也更强。这就让网络成为一个看似“自由”“平等”“民主”的世界,人们无需顾及身份而畅所欲言,然而,它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严峻挑战,给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侵犯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色情信息泛滥、引发网络犯罪等,严重制约了网络社会良好秩序的构建。

(一)侵犯他人隐私

每个人的隐私权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然而,一些人“破译、窃取、盗用他人的网络帐号和密码,窥视、利用他人的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或肆意地对个人资料进行多方传播,揭人隐私,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或对个人信息进行任意歪曲”[1]。严重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2]。例如,黑客非法入侵公共或私人网络,窃取他人资料,并将之公布于众,使得信息的隐秘性不再有保障[3]。

(二)恶意攻击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都知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然而在网络社会,由于其虚拟性、隐匿性等特点,网民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网上的言行不受约束,以至于出现一些网民歪曲事实,编造谎言、毁人形象、恶意攻击他人等道德失范现象,扰乱了社会秩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色情信息泛滥

网上信息繁多而杂乱,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互相传播,其中包括色情信息。一些网民尤其青年群体对异性、情爱等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现实生活中,由于自身条件等限制,对人际交往产生冷漠、紧张等现象,形成人际交往障碍。为了弥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加上网络的隐匿性,他们将个人之欲求诸于虚拟的网络之上,在网络上“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网恋乃至网上色情信息的渴望。他们隐藏身份、编造谎言,扮演多重身份,与多人同时进行交流、网恋,片面地追求感官刺激。如果心智不成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的话,就容易在网上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自己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产生越轨行为。

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网络资源鱼龙混杂,人们呼唤科学权威的信息资讯和优质的网络教育产品。现今,企业、高校和教育研究部门已经开始致力于研究“互联网+教育”产品,但是大部分研究要么仅仅止于理论的推理,要么并没有得到科学完备的论证便急于推向市场,所以市场上优质的产品案例并不多,影响也不大。

二、儒家思想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借鉴

网络社会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是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由于网络社会的隐匿性,仅仅依靠技术的力量是无法进行有效监控的。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自制力和责任感相对较弱,在参与网络活动中,不容易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约束,从而导致不良的道德行为逐渐增多。网络道德如何构建,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发展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如加强网络立法、进行网络监管、加强网络工作队伍建设等。网络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固然需要制度的约束,但道德的作用亦不可忽视,即在有效加强外在约束力量的同时,提高网络行为者的自律意识,儒家重视道德的思想便可为此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儒家慎独思想与网络行为者的自律意识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网络成为一个虚拟的社交平台,而人们则通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网络活动的。网络世界的自由、监督困难就使某些网络行为者在网络环境中肆无忌惮,乃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行,给良好网络环境的构建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慎独是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指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学》曰:“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李二曲曰:“众见之过,犹易惩艾;独处之过,最足障道。何者?过在隐伏,潜而未彰,人于此时最所易忽;且多容养爱护之意,以为鬼神不我觉也。岂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舜跖人禽,于是乎判,故慎独要焉。”[4]一个人在无人监督时不仅须臾不能放松,相反,更应当恪守道德信念,在“隐”和“微”上下工夫。因为见人过易,知己过难,尤其人在独处时,“过”更容易被隐藏。但也正是在隐蔽的言行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细微的事情上,最能彰显一个人的品格。尽管以上对“慎独”的论述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它是一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严于律己、坚持自己内心的道德信念、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这对网络道德建设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网络文化的构建、网络环境的净化与每一位网民有密切的关系,倘若每一位网民都能在网络社会中重视慎独,提高自律意识,在网络环境中自觉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将有助于良好的网络社会秩序的形成[5]。

(二)儒家恕道与网络秩序的构建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人们无需身处一地便可毫无障碍地进行交流,这就增加了网络犯罪率。有些将网络社会当作道德真空,利用网络技术窃取机密信息、散布谣言诽谤他人、传播病毒等。与此同时,自己的网络信息也在遭受此种干扰。《论语·卫灵公》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亦不要强加于他人,即儒家所谓的恕道。将儒家恕道置于网络环境中,可以这样理解,不希望他人羞辱自己,那自己首先不要羞辱他人。也就是说,倘若不希望他人对自己的网络系统形成干扰,那么就不要去侵入他人的系统,不要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强加给他人。如不破译他人密码、不擅自闯入他人网络空间,不下载和传播违规信息,不下载盗版软件,不要为了物质利益而做出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等等。

(三)儒家义利思想与网络社会的义利观

在网络生活中,某些网民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监管不到位等侵占他人成果,只关注物质利益,而不顾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忽视道义的存在。解决网络社会的义利问题,可以借鉴儒家以义制利、见利思义的思想。《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述而》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代社会,追求利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要违背义的原则,尤其当利益和道义冲突的时候,要以义为上、义以为质。正如《孟子·告子上》所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在网络进行活动时,要遵守网络道德,不要因为利益的驱使而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另外,对网络信息要认真辨别、正确取舍。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包括积极的信息,同时也有消极的信息。如果不加以选择,就有可能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使用网络时,主动屏蔽不健康信息,即使不小心点到,也要及时关闭。总的说来,网络行为者要有一定的防御意识,用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吸收积极的、健康的信息,摒弃消极的、不健康的信息。一方面,使自己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四)儒家重礼思想与网络行为者越轨行为的缓解

由网络引发的越轨行为主要包括网络犯罪和网络色情等[6]。人们尤其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容易产生网瘾,他们在网络的泥沼里挣扎,而且越陷越深,甚至最后无法自拔,而导致一些不合礼的行为的产生。《论语·学而》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不合乎礼仪的事情不要去做,这样就可以远离耻辱。网络行为者如果能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能有效地减少网络犯罪。由此可见,儒家礼的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网络行为者越轨行为的发生。

网络时代,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工作、学习的便利,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络的诸多弊端,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某些局限性而将其完全否定。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7]。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它,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使其对网络社会中的道德问题进行有益地借鉴,最终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武艳萍.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和对策[J]. 思想教育研究, 2003, 15(10):110-112.

[2] 范松仁, 袁筱青. 儒家“慎独”视阈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J]. 高等农业教育, 2005(6): 22-25.

[3] 朱德琼. 贵州高校大学生网络消费道德的实证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9(5): 63-66.

[4] 刘玲, 李科举. 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 79-81.

[5] 杨婷. 网络时代五缘文化研究新探[J]. 发展研究, 2013(4): 98-101.

[6] 周姗姗,杨春哲,刘艳华. 基于网络社区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 现代交际, 2012(12): 198-199.

[7] 陆俊, 段祥伟. 网络行为与自由[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 25-28.

Confucianism and the Network Moral Construction

SHEN Sheng-chao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China)

The rapidly developing Internet not only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people but also brings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people can speak out freely on the Internet due to the anonymity of the network, which leads to its authenticity being questioned. By this token, it is not enough to just rely on the external constraints. There is excellent moral thoughts for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Confucianism, which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network moral construction, and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Confucianism; network moral; moral construction

G41

A

10.14071/j.1008-8105(2016)05-0100-03

2015-10-11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青年项目(SC15C022);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WLWH15-8);四川省2016年度政务调研课题(川办函[2016]61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项目(2016M592686).

申圣超(1984-)女,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编辑 张 莉

猜你喜欢

儒家道德信息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订阅信息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展会信息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