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2016-03-07赵琴琴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成本

赵琴琴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 10009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赵琴琴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 100091)

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正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在“三期叠加”下,面临着企业成本不断攀升、供需不匹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等多重问题。与需求侧管理有所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微观企业和个体都有着重大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在前不久,刚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可以看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政府当前改革的主线。那么很多人自然会产生疑问,党和政府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哪里?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

当前,全球经济经过缓慢复苏,中国经济正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在”三期叠加”下,面临着企业成本不断攀升、供需不匹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等多重问题。正因为国内外此时都面临严峻形势,所以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一)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终结了前期全球经济增长的“良机”。一方面,从发达国家的增长趋势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美国2008、2009年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2.8%,2010到2014虽然经济缓慢复苏,但GDP增长率一直低于3%。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2008年之后,也同样面临着增长乏力的状况。另一方面,2008年之后新兴经济体呈现出增长动力不足、速率下降。在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再加上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因此,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因此,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广东沿海等一大批做外贸的企业订单纷纷减少、甚至破产倒闭。而随着整个国际经济的不景气,企图像危机之前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在新形势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有必要。

(二)企业成本上升

企业成本主要包括税费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以及技术成本等一系列成本。“2013年,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私营企业等企业所缴纳的税收收入的占比达到90%。”[1]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税负都落在企业上。这导致企业背负较高的税重,从而提高了企业成本。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15岁到64岁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10年的最高点74.5%下降到2014年73.4%,也就是说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这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另外,随着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攀升,2014年这一占比达到10.1%,再加上“未富先老”问题日益突出,这都必将加重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就环境成本来说,随着雾霾天气增多,特别是冬天北方重度雾霾天的频频出现,党和政府日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成本自然也会不断提升。技术成本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相差很大,因此要想拥有世界高新技术,中国现阶段必须投入更多资金成本进行研发,或者花重金买下国外高新技术,这些都将必然抬高中国企业成本。

(三)供需不匹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62,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警戒线,这将对消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随着收入的提高,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会降低。换句话说,富人消费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形成了富人有钱花不出的现象;而穷人虽然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和欲望,但是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比如生病、孩子上大学等)的担忧,形成了穷人想消费而不能消费的现象。然而,在国内消费增速不理想之下,但中国居民在日本、韩国等海外却疯狂扫货。其实,除了在消费领域,投资领域也同样的问题。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实施降准降息政策,发改委新批大量基建项目,但是投资依旧萎靡不振。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上,而是在中长期供给上。

(四)资本边际效率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效率按现行汇率计算,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以吨煤产出效率为例,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2]这直观说明在某些方面中国投入产出比较低。而在投入产出比同世界差距如此之大下,要获得经济增长,就须大量增加资源供给。同时,投资产出比低也会消弱企业家投资积极性。另外,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投资结构也不合理,比如说在设备投资方面,中国设备投资占比从2008年的23.5%降到2014年的19.4%。然而土木建筑类投资占比却与此相反,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这一占比已达2/3。这种不合理的投资产业布局,一方面降低了中国企业的投资效率,另一方面也导致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可以说,它们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体两面。需求侧有三驾马车,即为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决定着短期经济增长率。在供给侧则有四大要素,即为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这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下所实现的增长率为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以理论发展的路径来看,需求侧管理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供给侧管理的背后则是西方供给经济学。与需求侧管理有所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

图1 需求侧三驾马车与供给侧四大要素[3]

图2 拉弗曲线

(一)萨伊定律

供给学派的鼻祖非英国经济学家萨伊莫属。1803年,他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4]换

石厅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很多倍。将老榆树、黄梁驿,驿中的客人,四十多条驴子都放进来,恐怕都会绰绰有余地。四周洞壁遥遥向上,脖子上仰,看不到尽头。松木火把发出来的微光,堪堪能将这山腹深处的巨洞填满。少年们的来路,就是洞中修长的石柱,石柱上方,就是李离猜想的那个“洋葱头”,洋葱头里面回环着洞中之洞,刚刚消磨掉了他们漫长冬夜。

句话说,卖和买实质是一样的,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即便在短期内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但是在自由竞争下,最终供给与需求也会趋向相等。所以,萨伊主张通过减少政府管制、减税等一系列市场化措施达到供需平衡。但是,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大危机给了之前信奉萨伊定律者“当头一棒”,直接导致萨伊定律失效。而此时凯恩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凯恩斯这种需求管理措施确实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也就是滞胀。为解决滞胀难题,阿瑟·拉弗主张减税,并提出了拉弗曲线。

(二)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如图2所示,其主要内容为:从0%税率开始,当税率提高时,政府税收收入会增加,但当税率提高到F点时,随着税率的提高,政府税收收入会减少。值得注意的是,0%税率和100%税率均为极端情况,实际中并不存在,仅仅在理论分析中使用。另外,一般将图中的阴影部分称为税收政策的“禁区”,因为税率进入该区之后,降低税率不但不会使税收减少,反而会使税收收入增加,所以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应该也不能将税率控制在此区域内。不过,与其他经济理论稍有不同的是,拉弗曲线是拉弗1974年为说服总统当时的白宫助理,即兴在餐桌上画了一条抛物线,这也就是“拉弗曲线”的由来。后来,拉弗曲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最终里根总统也采纳了拉弗提出的减税主张。

(三)供给学派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面临严重的滞胀问题。此时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已经完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如果扩大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则会加剧物价上涨,如果收缩总需求来控物价,则会加剧经济停滞。此时,出现了以拉弗、万尼斯基、吉尔德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正是因为供给不足才导致滞胀,支持供给学派者主张政府应该通过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减税等来增加总供给。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采纳了供给学派的建议,通过减税、消减政府支出、撤销和放宽管理企业的法令条件、紧缩货币供应量增长等措施提振经济。遗憾的是,在里根实施这些政策的初期,并没有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反思里根总统的供给侧改革实践,可以看出,其改革的最大失败是忽略了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仅仅局限于局部调整。从这个方面来说,里根政府的供给侧改革对中国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微观企业和个体都有着重大意义。首先,从国家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新形势的主动抉择。其次,从企业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最后,从个体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稳定预期。

首先,从国家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新形势的主动抉择。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转型下的中国经济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从某种程度上讲,具有开创意义。对中国来说,新形势就是经济处在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依靠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因此,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性改革,把拉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的投入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劳动者素质提升等方面上来。从全球来看,在劳动力方面,国际大批在华代工厂正逐渐从中国转向印度、越南等国,也就是说中国劳动力成本在全球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在高端技术方面,为抢占全球最高点,美、德等发达国家早已或正在布局高端制造业,中国在这方面却与这些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因此,要想在新形势下提升综合国力,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知识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和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供给侧。这样来看,新形势下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科学、明智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抉择。

其次,从企业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只有企业拥有了较好的发展,经济才有可能稳步增长。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一方面说明了当前供给侧存在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更是直接揭示了当前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产能过剩方面,存在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并存;就去库存来说,房地产业是一个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因为它不仅影响房地产自身,而且对上游的钢铁、水泥,下游的装潢、家具等市场都将会产生影响;在企业成本方面,企业成本偏高不仅表现在劳动力、原材料成本,而且体现在流通、融资等长期成本上。实际上,企业面临的这些难题,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供给侧面临的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从结构性改革入手,也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最后,从个体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稳定预期。其实,对单个个体来讲,其最关心的莫过于就业和物价。因为个体只有就业了才会有收入,也只有有了收入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并进而才有能力消费,而消费中最关注的当属物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依靠效率和创新来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这对个体稳定预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虽然中国面临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但是同时我们也存在供给不足的局面。这就需要政府从供给端发力,将更多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本配置到社会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的部门。个体也更应该注重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个体通过政策导向,不断提高自身,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收入,从而形成对自身就业的稳定预期。同时,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求“降成本”,而“降成本”就是为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创造条件,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这从一个侧面也稳定了个体对物价的预期。综上所述,从个体层面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稳定预期。

[1]高培勇.论完善税收制度的新阶段[J].经济研究,2015,(2).

[2]沈坤荣、李子联.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约束[J].经济学动态,2011,(1).

[3]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来。

[4][法]让·巴蒂斯特·萨伊.陈福生译.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44.

(责任编辑:辉 龙)

2016-04-20

赵琴琴(1987-),女,湖北孝感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金融学。

F832.33

A

1672-1071(2015)03-0039-04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