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政以正

2016-03-07申洁

前线 2016年1期
关键词:端正贵在理政

申洁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其重要讲话、文章、访谈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与经典名句。这些典籍和名句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其蕴含的丰富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自本期始,国学精选栏目将选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访谈中引用的有关治国理政的经典名句,对原文进行注解,解读其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精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并将其运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当代实践。

【引用】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

【原文节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原文释义】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端正的意思。您本人自己带头端正,那么还有谁敢不端正呢?”

孔子说:“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按他的旨意去做;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经典简介】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共二十篇,首创语录之体。其主要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引用】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文节选】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1凑并进,则明不塞矣。——《管子·九守·主明》

【原文释义】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头脑贵在思维敏捷。站在天下人的角度去观察,就没有看不到的事物;站在天下人的角度去聆听,就没有听不到的消息;站在天下人的角度去思考,就没有理解不了的问题。集中大家的力量共同行事,聪明就不会被蒙蔽了。

【经典简介】

《管子》是先秦时期管仲学派的言论、学术汇编。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子》内容包括道家、法家、儒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它将道家、法家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为法治找到了哲学基础,又将道家思想落实到了社会人事当中,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参考。

【古今联读】

“正”是对“政”核心理念的最佳诠释。为政者“正”应该是为政的首要前提。因为为政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一种风尚、一种榜样,民众不知不觉地在模仿学习。为政者要严于自律,严格要求。无论时事如何变迁,政治的原则就是正己而后正人。自己先求得端正,然后方可正人。为政者作为国家政权的最高决策者,他的品德好坏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做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并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公正无私、以身作则的优良品质。身正民行,才能施不言之教。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信和凝聚力,自身必须具备优秀的品德,并发挥表率作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召群众。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政者正”还要做到体民情、察民意。领导干部要广开言路、博采众谋,始终做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做到识民情、接地气、暖民心。

猜你喜欢

端正贵在理政
高效课堂贵在“精”
形直则影端
灯塔颂歌
形直则影端
还你安宁的睡眠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问题经典,贵在创新
基于大国视角的中国治理问题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论略
贵在坚持
六年级(上)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