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2016-03-07周洪梅
周洪梅
急诊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周洪梅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本院急诊内科收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急诊内科收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及急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为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急救耗时,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值得推广。
急救脑出血;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
脑出血是动脉硬化导致脑内小动脉破裂引起的,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1]。急诊内科收治对于临床治疗与护理手段的配合度要求很高,当急诊内科收治脑出血患者时,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以便为下一步治疗和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2]。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在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不仅能为住院患者的救护创造有利的条件,并且是能够有效提高预后的方法之一[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6年7月诊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28例;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进行急诊救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2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轻度昏迷。就诊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和酒精中毒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接诊后快速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测等基础干预措施,完善分诊治疗前各项准备工作。观察组采用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进行干预[4],具体如下。
1.2.1 接诊分诊阶段护理 接到急诊电话后及时(<3min)完成响应,安排救护车辆,护理人员与患者发病现场陪护人员或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在电话中仔细询问患者目前体征状态、病情特征、病程及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等相关信息并记录。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相关的吸氧和心电图监测。在向医院转移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心电图的变化。急诊内科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分诊,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快速准确做出判断,并立即通知相关的专科医生做好急救准备。转运过程中的对患者进行搬运时要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摇晃,密切观察留置导管以及静脉滴注针头等是否发生脱落,并及时处理。
1.2.2 急诊救治阶段护理 患者经急诊救治后进入急诊病房,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在病床上保持合理体位,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体位: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一定角度,减轻脑水肿;②呼吸道的管理:开放气道,置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昏迷患者留置口咽通气管,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误吸和窒息;患者出现呼吸节律或深度改变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③监测:持续进行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1.2.3 急诊救治后护理 术前和术后都需要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术后患者加强翻身,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饮食应无刺激,温度适宜,少量多餐;术后转移过程中,遵医嘱安全转运患者,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与接班科室医务人员床旁仔细详尽交接患者。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评定救治效果。有效救治时间:从患者来诊至手术完毕或抢救完毕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时间。治愈:患者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未出现不良反应,家属满意;好转: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有所改善或控制,未出现不良反应,家属基本满意;未愈:患者经手术或抢救后疗效不佳,家属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无效:抢救过程中死亡。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为88.68%,对照组患者抢救总有效率为67.92%;观察组的抢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比较(±s,min)
表2 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有效救治时间(min)观察组 53 48.58±5.02a对照组 53 75.17±4.32P0.000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常并发于中老年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而复杂,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抢救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脑出血患者如果及时、及早治疗,有助于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5]。脑出血5min为最初的抢救黄金时间,急救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形状等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6]。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对综合理论知识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并优化护理策略的重要手段,将其应用于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起到有效规避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积极调动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执行力,在持续性风险监测的条件下展开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7]。本次研究中,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包含了护理人员接诊-分诊-救治-术后护理的整个过程,保证了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并且预后效果好。本文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急诊内科全面护理后,患者的救治总有效率、救治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早期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患者的伤残,为接下来的护理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家属沟通做好接诊,检查指标做好分诊,密切观察相关指标做好救治,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做好心理辅导,跟踪术后护理以及饮食做好预后,这是都是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采用的方法为抢救患者赢得最佳时间。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全面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1]刘玉华,高玉平.脑出血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中国保健,2010(8): 82-83.
[2]李辉.急诊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7):169.
[3]陈利红.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15-16.
[4]裴浩然.脑出血患者行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效果观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6):82-83.
[5]张苏明,唐洲平.脑出血临床研究评介.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4):241-243.
[6]吕玲玲.论106例脑出血患者昏迷时的急救护理.药物与人,2014(2S):86.
[7]滕遂川.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73-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53
2016-09-01]
222300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