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MEA模式在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2016-03-06王丹心韩健美
王丹心,韩健美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海南 海口 570102)
HFMEA模式在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王丹心,韩健美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海南 海口 570102)
目的 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HFMEA)在护理用药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HFMEA小组,绘制流程图,找出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的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计算风险指数,对风险预警进行分级,优化流程,改进措施。结果实施HFMZA后,护理人员在处理医嘱、配药、给药的环节错误率明显下降,2015年与2014年比较,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风险值降低了39.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HFMEA模式对护理用药安全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临床患者用药错误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用药安全;不良事件
近年来,有关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医院质量管理主要关注的焦点,提高用药安全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护理人员是临床一线用药的具体实施者,是正确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HFMEA)为前瞻性评估系统流程的方法,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及流程改进,以达到杜绝或减少缺陷发生的目的。由于它是以前瞻性的观点分析问题,在不良事件发生前洞察可能会做错什么事,重在预防缺失、促进安全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风险管理中[1]。笔者运用HFMEA模式对护理用药安全进行管理,有效地降低了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7月实施HFMZA前全院51个科室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分析结果作为干预前的统计资料,2015年1~7月实施HFMZA后护理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分析结果作为干预后的统计资料。
1.2 方法
1.2.1 成立HFMZA项目团队 成立临床给药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人员构成有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临床药师、电子信息工程人员。小组成员均接受过HFMZA的系统培训,曾参与或运用HFMZA的管理工具解决工作中流程的失效问题。
1.2.2 列出临床给药护理流程 团队成员运用HFMZA的分析步骤,画出临床护理给药流程图,列出给药流程的6个环节23个步骤:①医嘱处理:医生开出医嘱,护士选择需要执行的医嘱,双人核对电子医嘱与纸制医嘱正确,审核与分解医嘱到中心药房;②药物发放:药剂师登陆药房的工作站,提取医嘱,核对医嘱,打印病区药物汇总单,发放好药品;③药品核对:药品配送人员与中心药房药剂师核对药品后将药品送到护士站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接;④药品配置:护理人员摆放好各种药品,根据医嘱准确的配制各种药品,进行双人核对;⑤护士给药:护士根据医嘱,按照不同的给药途径操作流程,准确的进行给药,给药前进行身份识别;⑥用药观察:护士告诉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各种禁忌,定期的巡视患者,观察患者使用药物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果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及时的报备给医生[2]。
1.2.3 识别潜在风险失效模式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由临床给药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成员回顾分析2014年1~7月给药护理安全的不良事件。在此基础上,结合给药护理风险检查和专项的质量检查,依据给药的具体流程,运用鱼骨图讨论分析以确定临床给药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失效模式。依据每一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发生的概率、不容易探测度对各个失效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分值为1~10分。1表示非常不可能产生伤害,10表示可以产生严重的灾难性事件。
1.2.4 对风险预警进行分级 计算每个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RPN):严重度(S)、发生概率(O)、不容易探测度(D)三个数值相乘即是RPN,失效模式的RPN≥125,表示此模式需要改进,某个失效模式S≥ 9,表示需要优先进行解决。临床护理用药环节步骤较多,以计算失效模式S≥9的项目为改善项目,归纳为:医嘱执行错误、药物配置错误、患者给药错误、药物剂量错误,对着四个失效模式建立预警机制,制定改进措施。
1.2.5 建立预警干预机制,制定改进措施
1.2.5.1 正确执行医嘱 ①处理医嘱时,应精力集中,制作防打扰红背心减少外在因素的感染,执行医嘱中若发现医嘱差错或有疑问时应及时与医师或药师沟通确认或更正。对于一些特殊药物的使用及时与医师或药师沟通;②电脑录入信息时要正确,并且在用药前查对到位;③用药医嘱转抄后应标明执行时间;④整理治疗卡、输液卡、服药卡、护理单后,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⑤医嘱处理后要及时查对,做到班班查对,每周总核对两次,并在相应的位置签名。
1.2.5.2 正确配置正确给药 ①医院进行护理信息化建设,使用护理移动系统,护士用PDA移动终端对患者进行床边操作,对患者进行静脉点滴、泵入、雾化吸入、口服药发放、病情巡视操作时,运用PDA的条形码扫描对患者进行身份核查,提高识别和查对的准确性,确保治疗过程中患者、时间、诊疗行为的一致性和正确性;②中心药品口服药配置使用包药机,对每个患者每袋药每种药物均进行二维码识别。
1.2.5.3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 建立自愿报告系统,提倡无惩罚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鼓励护士若在工作中一旦出现护理用药不良事件或重大护理安全隐患,通过上报系统及时主动上报事情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分析,使护士对不良事件或重大安全隐患有共同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不良环节。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和干预后给药护理失效模式比较 依据公式,降低百分率=(干预前RPN-干预后RPN)/干预前RPN,计算得出,干预后总风险值相对于干预前风险值降低了39.58%,见表1。
表1 干预前和干预后给药护理失效模式比较(±s)
表1 干预前和干预后给药护理失效模式比较(±s)
项目干预前干预后执行错误的医嘱医嘱遗漏错误执行医嘱配制药品错误剂量配制错误时间配制过长患者识别错误药物识别错误遗漏给药重复性给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给药速度错误没有及时发现不良反应设备仪器产生故障不良反应的记录不完善总失效模式风险值失效模式的严重度9.44 9.43 9.34 9.55 9.51 6.01 9.64 9.64 9.24 9.64 6.00 9.66 6.52 8.52 8.00 8.51 2692.46发生的概率3.51 5.02 5.31 3.01 2.60 5.53 3.44 3.35 4.03 3.59 5.36 3.01 5.75 4.31 4.01 4.21 2692.46不容易探测度5.81 3.51 3.50 6.51 6.81 4.11 6.00 5.60 4.80 5.00 5.00 5.00 3.60 4.51 4.50 4.50 2692.46失效模式风险值191.82 165.52 173.42 186.41 180.06 137.64 199.74 187.48 179.81 172.72 162.42 145.21 142.26 164.48 144.71 160.64 2692.46失效模式的严重度9.44 9.45 9.35 9.55 9.51 6.03 9.55 9.55 9.25 9.64 6.00 9.68 6.51 8.51 8.01 8.51 1628.53发生的概率2.20 3.02 3.30 2.50 2.21 3.34 2.24 2.51 2.51 2.21 3.51 2.21 3.46 3.51 3.21 3.04 1628.53不容易探测度5.01 3.40 3.40 5.00 4.60 4.50 5.20 5.00 4.40 4.00 4.60 4.50 4.30 3.40 4.01 4.00 1628.53失效模式风险值103.92 107.10 108.21 119.87 100.93 100.45 113.32 120.62 113.65 104.93 94.40 90.51 99.16 119..58 102.30 103.70 1628.53
2.2 干预前和干预后给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比较 干预后给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和干预后给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比较(±s)
表2 干预前和干预后给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比较(±s)
组别 患者例数 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发生率(%)干预前干预后40 010 46 312 52 22 0.13 0.04
3 讨 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改革和医疗政策改革的不断完善发展,人口老龄化,医院就医的患者不断的增加,用药是治疗患者疾病普遍的治疗手段。对所使用的药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才能最大可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性[3]。用药期间各流程中的诸多环节与护理息息相关,把控好每个环节的流程,才能做到准确用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文通过运用HFMZA模式对护理用药进行预警干预与改进措施,以达到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率。HFMZA强调的是事前预防而非事后纠正,是在第一道防线上堵住缺陷的源头[4]。本研究中我们对护理用药的安全不良事件潜在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对制定的改进措施进行多次实施与验证,确保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团队对RPN计算与严重度的分析,提示医嘱执行错误、药物配置错误、患者给药错误、药物剂量错误是护理用药发生安全不良事件的关键。针对这些高风险的环节,采取建立预警机制与改进措施进行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HFMZA后,干预后总风险值相对于干预前风险值降低了39.58%,有效降低了护理用药错误的风险。实践证明,HFMZ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前瞻性地发现流程中潜在的漏洞,降低护理用药错误的发生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系统防御作用[5]。
综上所述,临床给药护理风险评估和预警干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给药护理安全性,尽可能的降低了给药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确保了患者治疗的安全和效果,达到临床的作用价值,因此这种风险评估和预警干预机制是可得到积极推广发展。
[1]连斌,郭雯琼,杨志平,等.医疗发现管理方法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89-394.
[2]伍永慧,施雁.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降低护理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2011,2(11):67-68.
[3]伍燕平,杨海轶,李杏华,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改进一次性无菌物品库存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4.
[4]许萍,许敏,邢茂迎,等.HFMZA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局限性[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1-52.
[5]庄敏.HFMZA模式在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10,21(11):119-122.
R472.9
B
1003—6350(2016)05—0854—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5.061
2015-09-08)
王丹心。E-mail:1380758825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