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寻常银屑病的二期梅毒一例
2016-03-06陈春萍马跃飞
陈春萍,马跃飞
(扬州市邗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9)
·短篇报道·
误诊为寻常银屑病的二期梅毒一例
陈春萍,马跃飞
(扬州市邗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9)
梅毒;寻常银屑病;误诊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器官,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广泛而多样化,容易发生误诊。笔者曾收治梅毒患者误诊为寻常银屑病一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8岁,全身红斑、破溃伴疼痛一个月余。患者于2015年4月外地出差回来,发现躯干、四肢散发数个绿豆至指甲盖大小的暗红色斑及丘疹,丘疹上覆细小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曾被某院诊断为寻常银屑病,行喜树碱软膏等药物治疗。此后,病情无好转,红斑、丘疹反而逐渐增多、变大,遍及头颈、腰腹及四肢,局部出现水疱、大疱,继而溃烂,伴剧烈疼痛,遂于5月初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2个月前有冶游史,家族中无相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颈、躯干、四肢屈侧等部位散在分布指甲盖至勋章大小的深红色斑片,中心溃烂结痂,周围呈圈状脱屑,似蛎壳状(图1A)。脐周一处明显破溃,糜烂,露出红色基底面(图1B)。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0×109/L,中性粒细胞0.76×109/L,淋巴细胞0.25×109/L,嗜酸性粒细胞0.01×109/L;尿常规正常。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滴度1:8,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滴度1:5 120。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灶区增生,灶区角花不全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微脓肿形成,真皮乳头上移,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真皮浅层内见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图2)。符合银屑病改变。诊断:二期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随访:治疗3周后,皮损已大部消退,疼痛症状消失,症状明显好转(图3);6周后随访,皮损完全消退,嘱患者定期实验室复查。
图1 皮肤科检查
图2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400)
图3 皮损已大部消退
2 讨 论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广泛而对称,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丘疹鳞屑性梅毒疹、毛囊疹、雅司样疹、脓疱疹、蛎壳状疹、溃疡疹等等,但一般多无自觉症状或轻微[1]。本例患者初发皮损为斑疹(玫瑰疹)、丘疹鳞屑性疹,组织切片也基本符合寻常银屑病的病理诊断,故而产生误诊,继而因使用喜树碱软膏等不当治疗,抑制了患者自身免疫机能,致梅毒螺旋体在体内大量繁殖[2],病情显著恶化,表现为向更加严重的多形红斑样皮损进一步演化,伴炎症性剧烈疼痛。由此,凡临床上所见疗效不佳的疑似玫瑰糠疹、寻常银屑病及多形红斑等病例,应再次详细询问病史,进一步考虑二期梅毒的可能。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13-527.
[2]季江,崔盘根.误诊为多形红斑的二期梅毒[J].临床误诊误治, 2004,17(6):432-433.
R759.1
D
1003—6350(2016)05—0846—01
10.3969/j.issn.1003-6350.2016.05.057
2015-08-24)
陈春萍。E-mail:15395245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