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衡:空间批评视域下的《长日留痕》

2016-03-06娜日莎

关键词:失衡

娜日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失衡:空间批评视域下的《长日留痕》

娜日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1)

摘要:作为西方前沿的文学批评理论,空间批评强调空间是地域、心理和社会的多维整合,这为研究者从多方位赏析文本奠定了理论基础。运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长日留痕》,可以通过探讨石黑一雄小说中的空间特征,从地理、心理和社会政治三个空间的失衡分析造成主人公史蒂文斯的性格悲剧的原因以及他和女管家肯顿小姐的爱情悲剧结局,从侧面反映了空间同人与社会的紧密关系,阐释了空间对人性格的多重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长日留痕》; 空间批评; 失衡

石黑一雄作为当代优秀的日裔英国作家,凭借小说《长日留痕》获得英联邦最高文学奖布克奖。作品享誉国内外,并己被翻译超过三十种语言。石黑一雄以其极高的文学艺术创作水平,征服了无数国内外读者,也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关于《长日留痕》中空间与叙事主题关系的研究在近几年来得到不断发展。2007年,高静发表博士论文“无根的漂泊,家园的追寻”在对《长日留痕》展开细读的基础上,探讨石黑一雄对于东西方诗学传统观念的继承和发展。2009年,鲍秀文、张鑫发表文章“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通过象征性关系来揭示田园神话和帝国身份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虚幻性。杨彦清发表文章“从地景描写到文化空间——从《长日留痕》谈起”,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对小说《长日留痕》的地景描写进行解读,试图从地景描写中发掘文化地理空间的特征。上述文章基于不同的空间视角,探讨空间因素对于小说的影响。但从空间批评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作品还有很多潜在的研究空间。本文则试图从空间批评理论切入,从地理、心理和社会政治三个空间的失衡来分析造成主人公史蒂文斯的性格悲剧的原因以及他和女管家肯顿小姐的爱情悲剧结局。

一空间批评理论简述

20世纪后期,文学批评打破传统的纵向时间研究,开始对横向的空间予以关注。由于长期以来文学研究大都着眼于时间的研究,而忽略了小说中空间描写对人物性格或故事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菲利普·韦格纳的长篇论文《空间批评:批评的地理、空间、场所与文本性》指出“正在出现的跨学科格局把中心放到了空间,场所和文化地理学的问题”,[1]提出了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福柯在早期研究中曾说:“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2]除此之外,亨利·列斐伏尔作为早期西方当代空间理论的奠基人,在他的所创作的《空间的生产》中,颠覆了之前“容器”的静止概念,认为空间“不是物质中的一种物质,也不是多种产品的一种产品,它囊括所有被生产出来的事物,并包含有这些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并置的关系”,[3]在这个意义上,空间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地理环境,也不是纯粹的地理学观念,而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文字可以赋予空间社会性的特征。爱德华·索亚继承并发展了亨利·伏尔的思想强调,“各种人文地理的结构既反映又构建了世界中的存在”,[4]说明人文与空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英国的迈克·克朗提出“文学作品不只是简单地对地理景观进行深情的描写,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不同方法”。[5]所以空间和人的性格形成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空间不仅可以体现个人身份,同时也会影响个人身份的形成与发展。而空间的失衡对于个人性格及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将通过下文对文本的进一步探讨得出结论。

二地理空间的失衡

在《长日留痕》中,地理空间的失衡首先体现在地理环境的位移与改变中。史蒂文斯由熟悉稳定的住所转向陌生漂泊的旅途,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体现出地理空间的失衡对主人公内心的影响。因为史蒂文斯如果没有经历房屋易主的变化,会在达林顿府过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稳定而一成不变。正因为美国新主人的鼓励和支持,史蒂文斯才有机会开始自己独自的旅行。通过作品的表述可以看出,在达林顿府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状态曾是极其稳定且相对平衡的,而离开熟悉的达林顿府开始独自旅行,则将史蒂文斯置于陌生的环境中,置于极不稳定甚至是失衡的状态。但这种地理空间的失衡给他提供了难得回首往事的时间和机会,恰恰由于这种地理空间的变换,使读者透过这些地理空间的失衡预示了史蒂文斯在人生道路上无法保持平衡的状态。同时,地理空间的失衡为主人公史蒂文斯在旅途中追寻自我提供了可能性。旅途开始即意味着这种不平衡状态的开始,史蒂文斯驱车前往陌生地带不久后第一次迷路,“不久,四周的环境终于渐渐变的陌生了,于是,我明白我已走出了我原来熟悉的地方的边界。我曾听人描述过在船张帆开航后,终于再也看不到陆地时的心境。”[6]这种由熟悉到陌生的地点转化促使史蒂文斯在离开达林顿府伊始,心情变得焦虑和紧张。于是史蒂文斯把达林顿府比做平稳的陆地,把这种离开熟悉空间后的心情比作扬帆启航后再也见不到陆地的不安和失衡感。而正是由于四周的地理空间变的陌生,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环境,给他足够的时间反思自己,从而能够从更加客观的角度追忆自己的往事。如果说离开达林顿府是被动的失衡,在旅行中道路中的选择也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在一开始迷路时,得到一位瘦削白发男子的建议选择山上的小径,因为从那里可以看到英格兰最美的风景。对于这条小路选择后的结果史蒂文斯是这样叙述的:“映入我眼帘的主要是鳞次栉比的牧场,延绵不断至天际。整个原野起伏平缓,被灌木丛和一排排的树木分割成一块一块的牧场。”[6]虽然经历了旅途中的第一次迷路,但是却曲径通幽欣赏到了最美的风景。作者传达出的是一种失衡感所带来的另一种人生体验和收获。在第三天晚上,史蒂文斯找不到那家路边客栈的任何踪影,于是选择主动地停靠在路旁,看到两旁的沼泽地,“一阵薄雾正渐渐漫过我前面的道路。往左面看,落日映出一片余晖”。[6]同样又是一次迷路,在这一次的失衡中他主动接受了陌生的环境,于是见到最美的风景了,从被动的地理空间失衡到主动地接受地理空间的失衡,从侧面体现出这种失衡对于史蒂文斯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遇。这一次他所看到的落日余晖正如他自己一样的人生一样,在暮年时回首往事,才真正找寻到真实的自我。中国古诗这样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旅途中由不同景色构成的小说的地理空间,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主人公史蒂文斯逐步适应地理空间的相对失衡,促使史蒂文斯和大自然的关系在不断接近,从而史蒂文斯可以在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中,对自我进行客观分析,对之前庄园旧主人达林顿勋爵的行为进行重新审视。

三心理空间的失衡

地理空间的失衡带给史蒂文斯和以往不同的人生体验,使史蒂文斯有机会追寻过往,而心理空间的的失衡却是导致主人公史蒂文斯性格悲剧和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主人公的心理空间可以通过其道德空间和情感空间两部分展现。心理空间体现人物的个人情感和个性特征。

心理空间不仅受外界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和个人经历密切关联。首先通过分析主人公史蒂文斯的道德空间可以看出他所表现出的对于达林顿勋爵的绝对忠诚以及对于自己父亲的相对冷漠,而这恰恰是一种空间失衡的表现。古语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也同样适合形容史蒂文斯的人生,由于对于主人和职业本身的绝对忠诚,造成了他对于至亲的相对疏离与冷漠。例如有这样一段描写:“在此之前我曾很少有适当的理由走进我父亲的房间,而这一回我又再次对他房间的狭小与简陋感到吃惊”。[6]从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出,首先史蒂文斯并不是十分关心他的父亲,甚至很少探望。另外还可以看出他的老父亲居住的环境并不好。而之后由于举办重要集会而选择放弃与父亲作最后告别的机会,更加体现出史蒂文斯道德空间的失衡,这是一种忠心与孝道的失衡。但在他自己看来,这样不近人情的表现正是管家尊严的体现。因为史蒂文斯认为一位杰出的管家最重要的就是“尊严”二字,同时他认为这种素养可以成为贯穿一个人工作生涯,是“富有意义的奋斗目标”,这种对于职业的忠诚态度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不近人情就属于过度忠诚,属于道德空间的失衡。另外,在事实道理与忠诚面前,史蒂文斯的道德空间也出现了失衡状态。例如在老主人提出解雇犹太女佣时,史蒂文斯明明认为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却依旧坚持执行主人的决定,从而与肯顿小姐的奋力争辩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一角度看,史蒂文斯是一个不从客观事实出发而只知一心以维护主人个人意志为原则的绝对忠诚的管家。

另外,情感空间的失衡则表现在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情感,明明喜欢肯顿小姐却依旧错过彼此。因为在他看来:“在重要职位结婚,有损良好的职业风尚”。[6]所以当每次肯顿小姐向他表现出关心时,总会得到他不合时宜的回应。就连肯顿小姐说到自己的婚讯时,史蒂文斯所表现出的镇定与平静也是异于常人的。可是从他后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对于肯顿小姐是有喜爱之情的。只不过连史蒂文斯自己在当时也没有发现。所以在时隔多年之后,当他读完肯顿小姐的信件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她生活得并不尽如人意,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最后见到肯顿小姐时,他们互诉衷肠却再也无法回到过往。所以,“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用来形容史蒂文斯的爱情悲剧并不为过。花开折时却未折,这种情感空间的失衡造成主人公史蒂文斯面对自己喜爱的人没有把握机会,主动追求,最后只能对已嫁作人妇的肯顿小姐表达自己的祝福并陷入对于往事的回忆与追寻。

可以说小说立体地呈现了史蒂文斯道德空间和情感空间的失衡,表现了在英国贵族势力逐渐衰落的大背景下,作为英式管家的史蒂文斯内心的焦虑彷徨,最终在六天的追寻自我的旅程中,主人公史蒂文斯的心理空间得以重新建构,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重新构建出内心的平衡状态。

四社会政治空间的失衡

社会空间具有政治性和历史性,在大背景中生活的主人公性格和思想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长日留痕》的社会空间失衡可以从英美资本主义的势力变换以及一战后政治空间的失衡体现。首先是英美势力的失衡体现在作品开端,史蒂文斯的美国新主人给他放假让他出去散心,同时通过史蒂文斯的回忆可以看出英美两位主人截然不同的个性,达林顿先生优雅传统,而美国主人法拉戴先生则开放新卫。从文中所描述的达林顿府的房屋交易,可以看出一战之后英美势力的转换对于普通人的影响与改变。

而政治空间的失衡最为显著地体现在达林顿庄园的一次非官方的各国政要聚会中权力的失衡,这是达林顿勋爵试图希望以此调节战后美国,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认为“为一场已经结束的战争去惩罚一个民族是极不道德的”。[6]虽然作为管家的史蒂文斯并不能对这次聚会造成直接影响,但是他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示出这种权力间的较量。在这次会议即将结束时,杜邦先生和刘易斯先生的争执从侧面显示出英国帝国主义势力的衰退,显然这次非官方的会议似乎对历史的发展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可与此同时,英国贵族的没落及权力的失衡却导致主人公开始旅程。由于主人的更换,美国主人更倾向于新时代开放自由的生活方式,而作为传统英式管家的史蒂文斯却希望通过找回肯顿小姐以恢复庄园昔日的辉煌,也正是由于这种时代的变迁所造成的社会政治空间的迷失,使得史蒂文斯在回忆过去后决定展开一段新的生活。社会政治空间的失衡不仅是促使史蒂文斯开始追寻自我的导火索,同时也为史蒂文斯开始新的生活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失衡,虽然使以史蒂文斯为代表的老一代英国人感到失望,但是事实上时代进步的同时也会伴随着新的希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空间的暂时性相对的失衡,也预示着新兴政治势力和传统政治势力的平衡。

五结语

运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长日留痕》,通过探讨石黑一雄小说中的空间特征,从地理、心理和社会政治三个空间失衡所展现出的迷失感分析主人公史蒂文斯的性格悲剧。在阐明地理空间的失衡和主人公人生经历的显性关系的同时,也体现出作者的怀旧情怀;心理空间的失衡以及重新建构使得主人公史蒂文斯开始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政治社会空间的失衡作为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及起因,为史蒂文斯个人性格悲剧做出了铺垫同时也为其未来不同于过往的新生活埋下了伏笔。三维空间的失衡立体展现出主人公史蒂文斯对于自己人生历程的反思与警醒,同时也帮助读者全面地理解史蒂文斯的性格悲剧的来源以及作者石黑一雄对于往事的留恋怀旧以及对于新时代生活的憧憬。从侧面反映了空间在人与社会的紧密关系,阐释了空间与人性格的多重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Wegner P E:Spatial Criticism:Critical geography space place and textuality[C].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2:179.

[2]米歇尔·福柯.空间、知识、权力[A].包亚明.后现代与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3.

[3]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M]. Donald Nicholson-Smith. Trans.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1991:27.

[4][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 [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8.

[5][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 [M].杨淑华,谢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72.

[6]石黑一雄.长日留痕[M].冒国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20,21,131,53,42,61.

[7]高静. 无根的漂泊,家园的追寻[D].贵州大学,2007.

[8]鲍秀文,张鑫.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J]. 外国文学研究,2009(3).

[9]杨彦清.从地景描写到文化空间——从《长日留痕》谈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Class No.:I106.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nalysis of The Remains of the D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Criticism

Na Rish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As a frontier literary criticism, spatial criticism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geograph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political space. It provides us wit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the multi-directional appreciation of the text. This paper tries to interpret The Remains of the Day by Kazuo Ishiguro and explore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imbalance of geograph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o-political spac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tragedy between Miss Kenton and Stevens.

Key words:The Remains of the Day; spatial criticism; imbalance

作者简介:娜日莎,在读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7-0109-3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失衡
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衡引发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失衡问题的现状分析
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失衡现象评析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当前国民素质缘何参差不齐
试论门罗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青少年男女比例对青少年成长行为影响分析
试论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