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把地方高校打造成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四大基地”

2016-03-06王一凡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海南文明生态

王一凡,刘 申

(海南大学 党委办公室;农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努力把地方高校打造成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四大基地”

王一凡,刘申

(海南大学 党委办公室;农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摘要:海南地方高校作为全省人才摇篮和人才高地,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切实发挥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把自身打造成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高层次社会服务基地和高品位文化传承基地。

关键词:地方高校;海南;生态文明;建设

海南坚持生态立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一直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紧抓不懈。海南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科学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切实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让海南碧海蓝天常在、绿水青山永存!”*刘赐贵:海南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海南日报》,2015-02-15(1)。

海南地方高校作为全省“人才摇篮”和人才高地,应自觉投身于国际旅游岛建设、争创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伟大实践中去,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高层次社会服务基地和高品位文化传承基地。

一、充分认识地方高校参与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类在反思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后提出“人与自然达成和解”的重要认识,是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命题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实践。

(一)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地方高校智力支持

海南坚持生态立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一直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紧抓不懈。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让海南生态环境质量与特色成功跻身全国一流水平。但是,建省以来,海南也一度走过“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当前,海南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发展动力正在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转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地方高校更多关注、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有巨大动力和潜能。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南建设,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良好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文明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海南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三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对海南海洋开发、海洋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期许;四是做好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是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题中之义。

(二)地方高校实力提升与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共依存、互发展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基本功能。地方高校作为“人才摇篮”,应充分发挥自身社会价值,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之地,是新观念、新思维、新知识、新技术产生的重要基地,在人才队伍、智力支持、科技支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此同时,高校要实现生存、发展和突破,就必须关心社会发展,紧紧依托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环节和重大问题,在优质服务社会过程中实现内涵发展。因此,参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不可推卸使命及自身功能发挥的集中展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琼”“生态立省”重要战略推动下,海南地方高校通过多年努力实现了迅猛发展,海南高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于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理解力和把握力较强,在提升公民生态意识、健全专业人才队伍、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有实力保障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海南高等教育规模稳步发展,不仅培育了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也对社会文明整体提升和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二是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智库作用日益凸显。各高校积极“走出去”开展技术服务、咨询与培训,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直接服务。

二、打造“四大基地”,积极发挥地方高校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

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应在将生态文明教育寓于高校育人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把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有机结合,把高校建设成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四大基地”。

(一)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核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重要职能,是高校使命与价值集中体现。培养出更多善于处理与自然、人及其自身关系,保持良好生命存在状态的“生态人”,是地方高校作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基本前提。

打造高质量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各高校以及高校内部各部门积极配合,尤其是重视相关学科与专业建设与发展。海南高校立足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有着无可比拟优势:一是“实力雄厚”。海南高校有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例如,作为海南省龙头高校的海南大学拥有农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海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等相关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拥有地理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专业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原琼州学院)有海洋学院、热带生物与农学院等;二是“量身定制”。海南这些高校及相关学院中具有较为对口的学科专业。比如,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是中国热带植物病理学和热带昆虫学事业“发祥地”,拥有环境科学系、植物保护系等相关系;拥有生态学、微生物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森林保护学、森林培育学等相关学科;三是“英才广聚”。海南高校具有较为全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可以为海南热带生物资源、海洋生态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但是,对照新时期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新特点、新要求,海南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高校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仍显不足,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引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除大力培养相关学科专业人才之外,生态文明教育及理念还应得到更广泛普及。海南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特点、重要任务和机遇挑战,有针对性地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引进、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战略思考;在教学实践上,要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把握网上网下,积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在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上,要形成一个共识,这即是,高校不仅要培养一大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扎实与实践经验娴熟的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型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努力营造浓郁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大力提升全体大学生生态人文素养,惟其如此,高校才能更好服务于海南生态文明建设。

(二)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为驱动,打造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

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技进步是高校创新能力重要表现。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总是改变着时代特征,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次人类社会发展大变革都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技术创新,离不开高校科研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海南高校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许多努力。一是高校科技支撑力量不断增强。如海南大学农学院围绕热带农业、热带生物资源、海南特色野生动植物、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科技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发明奖等各类200多个奖项;二是高校科研技术转化成效显著。比如,海南大学“海底牧场”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开始推广运用,这一研究“不仅能在海底集聚海鱼新品种,保护鱼苗,还能生长海草和珊瑚,促进海洋环境改善,同时还能开发成海上旅游项目,使海洋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诸如此类例子还有很多。

聚焦当前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困境和挑战,最主要问题仍在于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粗放、低效、污染和浪费。因此,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创新能力建设,依托创新驱动拉动经济增长,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针对海南生态建设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相关科学研究人力、物力、财力倾斜和支持力度,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产、学、研结合能力,力争产生一批适应海南生态建设需要的高新技术和产品,重点解决海南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等重点领域技术支撑能力,充分发挥海南热带、特区、海洋、旅游生态优势。

(三)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目标,打造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高层次社会服务基地

社会服务是高校联接校内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社会服务同时也是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体现社会责任的本质要求。海南高校在服务社会发展工作中作用凸显,社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在海南高校科研团队中,除了拥有科研水平较高的由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正规军”外,还有一些以学生为主体或较多学生参与其中的科研团队,比如,海南大学“大洲岛整治修复及保护任务——珊瑚海草养护与修复”团队就是一支以研究生为主体、服务海南生态环境建设的科研团队,经过团队协作和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为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受到海南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

建设地方生态文明,“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具有科技、设备、人才、技术等诸多资源的高校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宏伟事业中理应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饶学开:《“美丽中国”视野下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科教文汇》,2013年第8期。。这一重任,最主要还是由高校承担。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对技术进步需求提升,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弱也成为影响高校内涵发展重要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社会竞争力、社会认可度和社会美誉度。这就要求,高校加强社会服务能力也必须契合海南生态建设实际需求,做到有的放矢。第一,加强社会服务团队建设,通过整合教育教学、人才队伍、科技进步等优势资源,充分展现高校在智力和技术上优势,通过解决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重大问题和重大科技攻关从而带动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第二,积极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和学生志愿者力量,通过教学实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就业实习、志愿服务等途径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大学生参与到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工作中来,在实践中锤炼意志,掌握本领;第三,加强高校、政府、社会、个人四级联动机制,不断促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争取在整体上取得成绩和突破。

(四)以创新文化传承内涵为使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品位文化传承基地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影响社会风气和公民素质的重要因素。“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郭献进:《高校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对策》,《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同样,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公民生态文明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首要的。思想决定行为,观念上不重视,就很难有行为上支持。

近年来,海南高校在深入推进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成绩斐然,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比如,通过举办各类学术竞赛不断增强师生生态文明意识。这方面的例子有,海南大学《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琼台两地红树林保护比较研究与建议——基于制度、组织与参与者的考察》等项目较好聚焦了“生态环境”主题创意和科技创新意识,获得了科技作品竞赛好成绩;通过创作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2014年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海南大学原创舞蹈作品《最后的黑冠猿》就是以舞蹈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示了海南黑冠猿生活变迁和目前濒临灭绝的艰难处境,以唤醒人们珍爱动物、保护环境意识等。

高校在研究、弘扬和引领先进生态文化方面将大有可为,也能产生重要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但是,海南高校要成为全省生态文明教育“精神领袖”和“高地”,就必须以大力创新文化传承内涵为重要使命,并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第一,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特别是通过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不断形成一批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形式和文化精品,激发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第二,开拓创新,努力创作一批具有海南特色、深受海南群众喜爱、展现海南独特气韵的文化产品;第三,积极鼓励高校师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近群众,做生态文明宣传“使者”,不断加大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力度;第四,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传统生态文化,把中华文明中优秀生态文化描绘起来,具象起来,生动起来,推动中国生态文化创新发展。

三、启示与未来展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发挥全社会合力方能卓有成效。地方高校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一支重要力量,要敢于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切实承担起自身使命,把自己角色扮演好,不断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要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水平,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努力培育和传承生态文明精神和文化,才能更好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绿色崛起”战略任务;更好落实“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才能更好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留住碧海蓝天、青山绿水,把海南建设成为绿意盎然、令人向往的“健康岛”“生态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高德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3] 秦书生.生态文明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

[4] 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5] 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

[6] 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1).

(责任编辑:赵峰)

Constructing the Local Colleges in Hainan into the Bas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NG Yi-fan, LIU Shen

(Office of Party Committee;College of Agriculture,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China)

Abstract:Hainan local colleges as the province's cradle of talent and talent highl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argeting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ocial service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transforming itself into a high quality talent training base, high 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 the base for high-level social services and high-grade cultural inheritance.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Hain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16-01-21

作者简介:王一凡,男,汉族,江西九江人。法学硕士。海南大学党委办公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海南历史文化;刘申,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法学硕士。海南大学农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海南省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经验”(编号:HNSK14-82)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6)02-0074-05

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2.014

猜你喜欢

海南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