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视域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创新
2016-03-06吴小英张亚兰
吴小英,张亚兰,楼 威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党委宣传部,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文化校园视域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创新
吴小英1,张亚兰2,楼 威1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党委宣传部,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囿于传统的校园文化的层面,存在价值内涵不足、主体性不强、表现形态粗放等问题。为此,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意识,构建新型的高校廉政文化模式。浙江省高校正在全面开展文化校园建设,这为提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从“校园文化”拓展到“文化校园”,可以有效地提升廉政文化的内涵,增强廉政文化的可及性,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具体的实践路径是将廉政文化融入学校精神、辐射到广大师生、寄托于环境建设、纳入教育基地、寓于特色项目之中。
文化校园;廉政文化;高校
廉政文化,顾名思义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在当前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廉政文化建设要契合高校的文化属性,挖掘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味,整合显性的、零散的、碎片化的廉政文化资源,以构建新型的高校廉政文化模式。
一、廉政文化与文化校园
(一)廉洁文化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根本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根本内容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主要是指赖以建立公正廉明政治局面的思想、精神、制度、风俗及人文素质。”[1]2010年,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指出,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廉政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从表面看,是遏制官员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从深层次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是对以“崇节俭”“畏法度”“知廉耻”为主要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文化校园体现以育人为核心的整体校园文化观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着文化整体性不强、内涵不足、特色不浓的问题。“文化校园”的提出,不是“校园文化”文字顺序的简单颠倒,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理念的转型。与校园文化相比,文化校园重点突出四个性质:一是顶层性,校园文化传统上被看作是除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核心职能之外的第二课堂和业余生活,而文化校园则回归大学文化本质,突出大学的第四大职能即文化传承功能,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的战略规划之中;二是整体性,校园文化主要囿于活动层面,而文化校园体现了一种整体大学文化观,它集学校育人的理念、制度、器物和活动四者于一体,突出大学精神的核心地位;三是可及性,校园文化是动态的、不成形的文化形态,而文化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是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和理想状态;四是特色性,文化校园力求改变高校千人一面的文化困境,充分展现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个性特征。“把高校建设成为‘一墙一角皆文化,一人一事有文化,一草一木蕴文化’的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实现高校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转变,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大势。”[2]2014年4月,浙江省高校宣传与思想文化工作会上首次提出加强高校文化校园建设的新思路;当年12月,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12家高校入选全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并开展试点建设;2016年,浙江省开始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实施文化校园建设。
(三)高校廉政文化是文化校园的有机构成
廉政文化极易让人联想到是一种政党文化和公职文化,似乎与高校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宋人张孝祥在《衡州新学记》中云:“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指出为政之道从学习中来,当下的学习是实现未来教化风俗、治国理政的手段。高校是学习之所,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不仅立足于当下,建立主要针对高校领导干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着眼于将来,通过育人的方式在学生的心中根植廉洁的价值理念,教会他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进而建功立业,服务国家和人民,为未来廉洁社会的打造做好前瞻性、基础性工作。“欲看明日之社会,必看今日之校园”,高校是社会文明的灯塔,是先进文化的重镇,将廉政文化融入文化校园,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价值追求。同时,高校崇尚廉洁的思想观念、良好氛围对整个社会风尚也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廉政文化的价值内涵不足
文化者,以文化人也,旨在精神的滋养和灵魂的塑造。高校廉政文化之魂在于廉洁精神的深植和廉洁人格的养成。当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尚停留在“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阶段,廉政文化被看成是外在于高校的东西,高校自身文化中的廉政文化因子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因而由外而内多,由内而外少;强制要求多,自觉追求少;显性教育多,隐性熏陶少。其价值内涵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廉政文化的载体多为动态性、即时性的教育活动,往往为满足一时之需,功利性较强,因而不能固化,也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保存下来的精神产品少;没有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缺乏顶层设计,不能做到按照阶段性的任务目标进行分步实施;没有将廉政建设融入高校育人工作,忽视理念的提升、价值观的培养、制度的健全和行为的规范;将机关廉政文化、社会廉政文化等模式照搬到高校中来,缺乏对高等学校廉政现状的诊断,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突出高校的特质和不同高校的特点,缺乏与学校文化整体布局的自然融合,因此很难沉淀下来成为大学文化的一部分。
(二)廉政文化的主体性不强
人的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文化建设要突出以师生为本。这一方面是指文化建设要为了师生,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体现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是指文化建设要依靠师生,充分发挥师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按照这样的主体性要求来观照当前的廉政教育,显然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廉政教育的受众比较单一,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关键岗位、重点部门的工作人员,虽然有针对学生骨干的廉政培训,但其对象也主要限于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分子,缺乏针对广大教师及普通学生的廉洁品格教育;廉政教育的内容比较狭隘,主要依据上级文件和规范条例,强制性的要求多,从师生自身发展需求出发的廉政设计少,尤其是没有将廉政要求与干部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所以难以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廉政教育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师生对廉政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校园中的大多数人对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以为廉政文化是领导干部的事,与己无关,对参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三)廉政文化的表现形态粗放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主题教育式,主要是通过外请专家学者或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员、党校入党积极分子等特定人群进行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报告讲座。二是专题活动式,结合学校的一些活动如社团文化周、社会实践、演讲赛、辩论赛、书画展等,将反腐倡廉的内容纳入其中。三是常规宣传式,借助校报、广播台、宣传栏、标语横幅、理论学习专刊等校园宣传平台,宣传反腐倡廉的内容。以上三种方式多为自上而下、由外而内式的教育,统一性、指令性、规范性、运动性较强,个性、灵活性、创新性、自由性偏弱,方式方法也比较单调,还不能做到结合不同高校的学科特点、不同年龄层次的师生需求等开展有侧重的教育与文化熏陶,特别对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年轻教师与学子的吸引力不足。总体而言,当前的高校廉政文化存在扁平化、碎片化、表面化现象,属于粗放型的阶段。
三、文化校园视域下的廉政文化实践路径
将廉政文化融入文化校园,其意义不仅在于搭了一趟文化建设的“顺风车”,更在于弥补了以往廉政文化建设中重廉政轻文化的短板,凸显了高校廉政文化的特质,将廉政内化为高校自身的需求,以更加自然、自在的方式融入高校的文化体系,符合高校文化发展的逻辑。
(一)将廉政内涵融入学校精神之中
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稳定持久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力量。与传统的校园文化相比,文化校园更注重对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凸显。廉政文化在融入文化校园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大学自身文化相结合,突出文化的传承性。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精神内核,它集中体现在以校训、校歌、校徽、校风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标识系统上,文化校园建设就是在提升大学精神、挖掘校训内涵、传唱校歌、建立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上做文章。纵观中国高校的校训,其中不乏朴素的廉政思想,如“明德”“至善”“唯真”“求是”等都具有可以深挖的廉政内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训“笃学力行,守正求新”中的“守正”二字语出《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是指恪守正道,坚守底线。学校将“守正”纳入校训,正是将传统文化中的做人道理、廉政思想与当代人才培养的立德要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校歌的宣传也是文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儒家礼乐文化有“德音”之说,就是用音乐象征政德,以礼仪来制止骄奢淫逸之风。大学的校歌通常具有庄严大气、明德远志的意蕴,在校园中奏响校歌,可以在修身做人的训导中拓展廉政思想内涵,使廉政文化在广泛传播中深入人心。
(二)将廉政教育辐射到广大师生之中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由于三者的社会任务和角色不同,廉政教育的重点和要求有所不同。”[3]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也应有所不同。对中层以上管理者应重点培养其公正守法、光明磊落的“官德”,落实在依法治校、廉洁奉公的自觉行为中;对教师应重点弘扬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的“师德”,落实在清廉从教、言行雅正、反对学术腐败的自觉行为中;对学生应该重点培养诚实守信、行己有耻的“品德”,落实在好学修身、反对作弊的自觉行为中。一方面,高校廉政文化可以发挥学者、学术的优势,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的营养,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教育内涵;另一方面,高校廉政文化可以突出实践性,充分调动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把廉政文化和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研究生导师教育等结合起来,落脚到师生触目可及之处、日常行为之中,在校园内形成鄙弃贪腐的道德自觉和风清气正的文化风尚。
(三)将廉政文化寄托于环境建设之中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写道:“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鱼水之喻形象地揭示出校园环境氛围对校园人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大学对学子的教育不仅体现在有形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对于显性的教育课堂,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它对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将廉政文化寄托环境建设之中,可以使灌输性的廉政教育转化为充满“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校园环境,并以文化的形态固化到校园的角角落落。如对学校里的大楼、道路、湖、广场等文化地标或校园景观命名时,适当地注入廉政文化元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5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推出“杭电十景”,打造融景、人、事于一体的十大校园地标景观,其中“书海风荷”“兰亭春晓”两景凸显了对荷、兰两个意象的塑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兰”是花中君子,两个景观巧妙地将廉政教育的深意寄寓其中,使学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学校雕塑具有美化校园环境和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的直接作用,也可将廉政文化自然地融入到人物塑像、纪念性雕塑、寓意雕塑、装饰性雕塑之中。在教室、寝室、实验室等的改造美化中,可以将廉政书画作品、廉政警言警句等以艺术化的方式布置于教室、办公楼的墙上,做到“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四)将廉政教育纳入教育基地之中
近年来,高校纷纷挖掘自身的文化教育资源,着力建设校史馆、博物馆等专题展馆,这些专题展馆不仅成为学校重要的教育基地,也是文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完全可以挖掘校史馆等教育基地的文化元素和宝贵的教育资源来展示廉政文化。比如浙江省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建成“货币金融博览馆”,用实物向师生形象地描绘中国货币发展史,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金融人才。其中开展的“读懂金钱”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正确义利观、诚信教育等内容纳入其中,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是对廉政文化的有效覆盖。中国计量大学也在建造“计量博物馆”,彰显计量科学,弘扬历史文化,借此基地开展“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精神教育。除校内教育基地外,借助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五)将廉政熏陶寓于特色项目之中
文化校园建设以广大师生是否“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作为建设成效的衡量标准,特别强调建设项目的“落细、落小、落实”,这就为廉政文化建设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提供了可能。通过文化校园建设,将廉政文化落实到项目之中,可以使泛化的廉政教育变得具体细腻,使碎片化的廉政教育得到有机整合。在文化建设中,不少高校都拥有特色鲜明的保留项目,廉政文化创新不可忽视这些潜在的资源。有的高校富有传统文化项目,可以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丰富的廉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通过丰富的廉诗、廉文、廉戏和廉政故事,在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上找契合点。有的学校“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开展得好,可以将具有廉政主题的话剧、小品等引入到校园中,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引起师生的共鸣与反思。有的学校重视典礼文化设计,可以在校长讲话、师长寄语中融入廉政教育的内容,突出对学子人格的熏陶。有的高校积极拓展新媒体平台,那么微博、微信、微课等都可以成为创新廉政文化的新载体。总之,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要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入耳入脑入心。
[1]吴光.论廉政文化的理论内涵、历史传统及实践方向[J].宁波党校学报,2004(6):68-72.
[2]袁媛.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77-78.
[3]许青云.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3-7.
On Innovation of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of Universities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ampus
WU Xiao-ying1, ZHANG Ya-lan2, LOU Wei1
(1.Dep.ofPublicityofCCPCommittee,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2.SchoolofMarxism,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The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ently is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campus culture. Thus, there ar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value connotation, the lack of subjectivity and the extensive expressive style and so on. It needs to construct a new mode with the awarenes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ere is a comprehensive cultural campus construction program spread in Zhejia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fostering a culture of clean government. From ‘campus culture’ to ‘cultural campus’ can effectively deepe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lture of an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enhance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culture and spread it. Putting the concept of an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into the school spirit, spreading it to the broad mass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ying on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uilding a special educational base and embodying the distinctive activities in it are all integrated into the feasible approach.
cultural campus; culture of an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0.13954/j.cnki.hduss.2016.06.007
2016-06-02
浙江省教育纪检监察学会重点课题(201506);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KYZ235315016)
吴小英(1972-),女,浙江金华人,教授,大学文化.
G05
B
1001-9146(2016)06-0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