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城市外交与外事翻译人才培养

2016-03-06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友城外事口译

林 颖

(海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海口城市外交与外事翻译人才培养

林颖

(海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摘要:海口市近年来城市外交工作发展迅速:扩大了友城交往,不断开展与友城的实质合作;拓展国际交流,国际地位得以提升;打造地方外事工作品牌,扩大了社会参与度,因而对外事翻译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地外事翻译人才缺失及海口地区主要高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等不足,从高校角度出发,提出课堂教学、讲座培训、赛事选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城市外交;外事翻译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及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纵深推进,城市外交(city diplomacy)作为我国总体外交的有益补充及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的有利支撑,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学界对于城市外交这一概念至今尚无统一界定。普遍认同的是,城市外交的行为主体是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之间的交往不同于国家之间外交,它既带有官方色彩,又不具备主权特征,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方民众及社会团体利益诉求。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更好推进“城市外交”。这使得城市外交这一概念的使用开始正规化,社会各界对这一课题的关注与探讨达到新热度,我国城市外交工作也有望迎来全新发展局面。

一、海口城市外交——走进对外开放新时代

海口,别名椰城,海南省省会,古称“白沙津”、“海口浦”,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对外开放前沿和窗口。海口曾是古代港口小镇,开埠于宋末元初,对外交往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口不仅地处华南经济开发带前沿,而且毗邻港澳台及东南亚,是连接中国内地和东南亚的枢纽。自古以来,海口就是我国南疆边陲海陆交通要冲,重要的港口商埠和“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近年来,海口抢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机遇,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基础上,借助其独特区位优势及丰富侨乡资源,对外交往工作得到了质的提升与量的突破,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显著特点。

(一)扩大友城交往,开展实质合作

友好城市工作向来是海口城市对外开放和开展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自1990年与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建立第一对友好城市以来,海口逐步扩大国际友城朋友圈,截至2015年10月,已与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3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从亚洲近邻韩国东海市到遥远南美大陆的巴西库里蒂巴市,从逼近北极圈的芬兰奥兰岛到毗邻赤道的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海口的友城从无到有、由少至多,情谊传万里、朋友遍天下。在友城交往过程中,海口始终贯彻服务中央整体外交全局意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国际化发展。在海口最新结交的两个友城韩国釜山海云台和蒙古乌兰巴托市中,釜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是连接我国与日本的贸易中转地;而乌兰巴托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连接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通道。海口与上述两市结好,是该市打造“海上丝路”重要支点城市的成功外交实践。长期以来,海口积极推动与各友城在各领域实质性合作,包括学生互派、师资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教育交流;各类友城主题艺术、体育周(节)等异彩纷呈的文化互动;友好学校、友好医院建立与合作;以及“市民游友城”、“企业家访友城”等民间交流活动的开展,成功探索出一个政府之间、民众之间、企业之间的“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使友城交往结出了“看得见”的果实。

(二)拓展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

若友城交往属双边领域,那么海口的城市外交在以国际城市组织(协会)为平台的多边领域同样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海口是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简称“城地组织”,United C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亚洲市长论坛(Asian Mayors Forum)、世界大都市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the Major Metropolis)等城际多边组织活跃成员。其中,城地组织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是各国开展城市外交、地方政府促进国际合作最有影响力的舞台。海口加入上述国际组织并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交流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国际形象,更有利于增进对国外城市了解与学习,通过借鉴先进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经验,提高城市发展国际化水平。

2014年11月23-27日,海口成功举办2014年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世界理事会、亚洲市长论坛第四次全体会议及海口首届国际友城市长会议等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68个国家近800名地方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其中包括近百名国外市长。此次“国际三会”是迄今为止在海南省举办的参会国家和与会重要外国城市市长最多的一次国际多边会议。与会代表聚焦城市战略发展、地方公共服务、城市外交、城市创新、灾害防控等多项议题,就未来多个领域共同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在亚洲市长论坛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海口市长倪强接任论坛轮值主席一职,成为继德黑兰市长、伊斯坦布尔市长、曼谷市长之后的第四任论坛主席,这对提升海口在亚洲地区国际地位、促进海口与其他亚洲城市交流与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国际三会”期间,海口还充分利用会议资源,积极筹办各类配套活动,如 “外国人在海口”图片展,“海口之美”油画展,以及“国外市长与海口企业家交流会”等城市展览和商务推介活动,促进了海口与国外城市在教育、文化、环保、旅游、经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此外,海口在每年分别于海南琼海、万宁两市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及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重大国际会议筹备、接待工作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打造品牌活动,凝聚社会参与

除了积极开展友城交往与国际交流,海口还致力于打造丰富多样的地方外事工作品牌,使其成为展示海口城市对外形象的有效载体及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的有利平台。这些品牌活动包括一年一度的海口—东盟对话会,定期举办的海口市翻译协会英语沙龙,“外国友人体验海口”系列活动,海南首份英文读物《海口导读》的编印,海口市海外智囊团的组建,APEC商务旅行卡的推广,以及海口地区外国友人志愿推广员(volunteer promoter)的组织招募等,不一而足。其中,海口—东盟对话会是海口与东盟国家驻穗总领馆之间长效对话机制,至今共举办了八届,海口借助这一平台及东南亚国家琼籍华人华侨资源,与东盟国家开展在旅游、港口物流、热带农业、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务实合作,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合作建立新的桥梁。《海口导读》(Haikou Guide)是海口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于2009年7月创办的海南省首份英文报纸,迄今已向海口地区的外国友人、各国驻广州、昆明使领馆、各国际城市多边组织、海口友城以及海外侨胞赠阅达75000余份,成为当地外国友人深入了解海口的窗口及向世界宣传推介海口的平台。

综上可见,海口城市外交近年来发展迅速且成效显著,不仅为国家整体外交贡献了自身力量,更是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类国际会议频繁“进驻”,体现了海口日益提升的会展接待能力及外事服务水平。而城市外交持续发展离不开外事翻译的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随着海口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海口城市外交工作对外事翻译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巩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外事翻译专业人才队伍,成为海口当地一个亟待思考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构建海口外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外事翻译?外事翻译就是对外事话语(discourse of foreign affairs)的翻译。具体而言,就是把一种语言在某一外事话语中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中符合外事话语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能够在听者或读者中,产生与源语外事话语在源语听者或读者中产生的效果(姜秋霞,2011:5-6)。作为应用翻译类别之一,外事翻译具有政治性、时效性、纪律性、综合性等区别于其他一般翻译特点,同时也必须遵循“信达雅”、“准顺快”翻译统一标准。

(一)海口外事翻译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外事翻译工作者在当地外事工作中往往承担着多面手角色,他们是精通中外语言的翻译员,是熟知本地发展特色及对外政策的宣传员,是筹备、协调会议活动的联络接待员,也是起草会谈文件、整理外事简报的事务文书员。此外,外事翻译涉及内容常常会覆盖多个领域。在正式场合,谈话主要内容是围绕当前时势及双边关系,涉及经济、文化、教育、贸易、民生等各个方面。在宴请、参观等非正式场合,谈话内容则大到世界格局,小到菜单花名,无微不至,无所不谈。

由于受到编制、待遇等因素制约,加之当地外事工作任务重、数量大的发展现状,海口外事部门专职翻译队伍存在流动性大、人力不足、水平不齐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笔者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海口地区主要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中尚无外事翻译课程,在已开设翻译类课程中也缺少针对外事翻译的系统讲解与训练,外语专业毕业生中能胜任基础联络口译工作的更是为数不多。可见,就当地外事翻译领域而言,用人部门存在一定人才缺口,而高校学生培养也缺乏明显成效。在这样背景下,若能成功探索出一个稳定、优质、高效的外事翻译人才培养机制,不仅有助于推动海口城市外交可持续发展,也有益于丰富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实现一个社会各界互利共赢良好局面。

(二)对当地外事翻译人才培养若干建议

地方外事翻译人才培养应建立在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协同合作基础之上,并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从源头上确保外事翻译从业者知识结构及专业技能符合工作场合实际需要。基于海口地区高校外事翻译类课程短缺现状,并结合海口城市外交工作发展需求,笔者从当地高校角度出发,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海口外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具体建议。

1.课程设置

当地高校应在本科英语专业或翻译硕士专业中积极开设外事翻译课程,课程设置需涵盖外事口译与外事笔译2个层面以及理论学习与实战模拟2个阶段。在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素材选用上,寻求地方外事部门支持与帮助,与外事部门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联合编撰出版教材(讲义)。同时,密切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及规划,与旅游、会展、文体、商务等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与完善。

具体而言,教学内容由理论介绍及专题练习2部分构成,理论介绍部分体现外事翻译基本概念及普遍规律,而专题练习部分则需从工作实际出发,在覆盖外事翻译基本模块基础上,突出与城市发展相关内容。以外事口译课程为例,教学内容安排可大致分为联络口译、会见口译、致辞口译、数字口译、口音听辨等主要模块,其中联络口译可进一步细分为迎来送往、游览观光、饮食宴请等各个专题;每一模块、专题训练素材均采用经外事部门及授课教师共同搜集整理的一手资料,如省情市情简介、市领导谈话参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文件等,尤其应突出对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海口—东盟对话会等当地重要外事活动相关资料搜集整理。教材应对上述资料进行合理归类,将其穿插在各个专题之下,对学生进行基于本地市场需求的针对性训练。相应地,外事笔译课程也可根据工作实际分为对外宣传材料翻译、对外交往文书翻译、涉外礼仪文书翻译、涉外旅行文书翻译等几大模块,示例讲解及练习素材均由外事部门各个处室在工作中遇到和处理的真实材料整合而成,包括各类国际会议邀请函、外事访问日程、友城结好协议、海关申报表等。在实战模拟阶段,以高端旅游会展、热带高效农业、医药保健、新能源、互联网等当地重点产业为背景,以博鳌亚洲论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等各项国际交流活动为主线,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活动室桌椅创设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及现场口译,真正做到因城制宜、因材施教。

2.讲座培训

在合理构建专业课程基础上,高校对外事翻译人才培养还应注重引进校外师资力量,邀请当地外事翻译从业者及外事部门领导干部、业务骨干走进校园,在平常课堂之外以讲座或沙龙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专项培训、经验传授、答疑解惑。讲座培训开展应该定期、定向、定量,以促进在校师生知识更新与经验积累。培训内容应涵盖外事实务及翻译技能2大方面,其中外事实务培训应囊括省情市情介绍、外事礼宾礼仪、外事来访接待、因公出访安排、友城联络结好、国际会议筹备、外事文体应用等外事实际工作当中各个主要模块。

3.赛事选拔

除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及外事翻译一线工作者讲座培训外,当地高校可联合外事部门定期举办外事知识竞赛、外事口笔译比赛、外事主题英语演讲辩论赛等活动,通过各类赛事选拔、储备优秀外事翻译人才。同时,以海口友城为之冠名,如“达尔文杯”海口外事翻译大赛,并争取安排获奖选手赴国外友城短期游学。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也能够扩大友好城市工作社会效应,一举多得。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外事翻译人才培养的收官环节,可大致分为顶岗实习及公益服务2种形式。当地外事部门通过课程考核及赛事选拔,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甚至是直接就业机会。海口外事办公室下设海口市外事交流中心、海口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海口市翻译协会等单位,为接收实习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平台及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生态环境良好、服务产业发达,各大国际会议(赛事)频繁在此召开,学生应充分利用这样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各类国际会议(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并争取担任陪同翻译等重要岗位,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城市公共标识、城市外宣产品、城市英文网站翻译纠错活动,并将成果以实践报告形式呈报有关部门。

结语

海口城市外交发展与当地外事翻译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海口当地高校应寻求与外事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致力于外事翻译人才联合培养及资源、成果共享,构建一个“课堂教学+讲座培训+赛事选拔+社会实践”的多元化、常态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国际化需求,为海口对外开放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此外,地方市场需求的外事翻译人才培养需要多个社会部门配合联动,而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一定困难与挑战。因此,该如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还有待地方高校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姜秋霞.实用外事英语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 杨勇.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城市外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3] 张建威.对城市外交视阈下外事翻译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6).

(责任编辑:赵峰)

Haikou City Diplomac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for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LIN Y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Abstract:As the capital city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and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a's coastal cities that have been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Haikou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respect to city diplomacy, which also lifts the requirements for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specialized in foreign affairs. To address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in this field, the author proposes a multilevel train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lectures, workshops, contests and social pract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Key words:Haikou; city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简介:林颖,女,汉族,海南文昌人。翻译硕士。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口译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827;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6)01-0094-05

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1.019

猜你喜欢

友城外事口译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山东,倾力扩大友城“朋友圈”
外事之窗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外事监管六大问题答疑
宁夏国际友城工作开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一组成功的“外事报道”出炉始末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口译不宜“任性”:基于语料库的外事翻译等效探索
莱斯特市Reaching Out友城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