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实施体会
2016-03-06郭晓玲江雪莲冯晓敏胡桂平
郭晓玲,江雪莲,冯晓敏,胡桂平
(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a.骨科;b.护理部,湖北 十堰442000)
【临床护理研究】
※外科护理
骨科患者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实施体会
郭晓玲a,江雪莲a,冯晓敏b,胡桂平a
(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a.骨科;b.护理部,湖北 十堰442000)
目的总结对骨科患者围术期实施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服务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科室成立精细化护理服务核心小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骨科住院患者58例,重点关注和指导患者围术期5个“第1次”:第1次床上大小便、第1次经历手术、手术当晚、术后第1餐、术后第1次活动,多种举措并用,观察患者围术期实施5个“第1次”护理服务后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22:00能安静入睡;患者术后进食无恶心、呕吐症状发生;能够掌握正确翻身和功能锻炼的方法。1例患者因前列腺增生拔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其他患者围术期均能轻松排大、小便;术后1例癌性疼痛,其余患者疼痛评分均≤3分。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由1年前98.0%提高至99.0%。结论骨科患者围术期实施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舒适,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方面得到满足,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骨科患者;围术期;护理
很多骨科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知识缺乏了解,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患者很容易产生担心、紧张心理。心理问题相继带来诸多生理问题,如失眠、便秘、尿潴留、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继而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和生存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骨科从2014年6月起,重点关注患者护理服务的提升,将5个“第1次”应用于临床围术期患者,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骨科住院患者58例,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19~81(44.86±14.36)岁。 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能正确表达主观思想,初次住院行手术治疗。排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及不配合者。手术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8例,髋关节置换手术11例,四肢骨折手术39例。
1.2 效果 1例患者因前列腺增生拔管后发生急性尿潴留,其他患者围术期均能轻松排大、小便;所有患者术前22:00能安静入睡;术后1例癌性疼痛,其余患者数字疼痛评分 (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RS)均≤3分;患者术后进食无恶心、呕吐症状发生;能够掌握正确翻身和功能锻炼的方法。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由1年前的98.0%提高至99.0%。
2 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
2.1 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背景 2014年4—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患者围术期需求调查表对8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患者希望围术期疼痛降低到最小甚至无痛;83.0%的患者希望术后护士能关注并指导其康复锻炼;96.0%的患者需要护士在术后对其饮食、排便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54.0%的患者希望围术期护士能够观察其心理变化,并给予疏导;希望护士具有较高操作技术的患者占52.0%。通过分析,患者的需求多处于围术期5个不同的时段:第1次床上大小便、第1次经历手术、手术当晚、术后第1餐、术后第1次活动。在开展优质护理基础上,在骨科患者经历围术期的5个不同时段落实精细化护理,从思想上将“患者要我做什么”转变为“我们该为患者做什么”,在行动上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2.2 人员组成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高年资护士为副组长,全体护士参与的精细化护理服务核心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背景意义和要求,确定优化方案及具体实施步骤,制定相关护理流程。
2.3 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措施 根据骨科患者疾病的特点,将不同时段出现的问题及举措进行细节化及优化,围术期5个“第1次”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2.3.1 第1次床上大小便 骨科患者因体位改变、手术、疼痛及环境等原因,便秘发生率可高达90.47%[1]。精细化护理措施为根据患者不同受伤或骨折部位,指导排便方法。单侧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或骨牵引患者:指导患者健侧下肢屈曲,足底用力蹬于床面,同时双肘及肩、背部用力,使臀部抬离床面,便盆从健侧放于臀下。在会阴部放适量纸巾避免尿液飞溅,污染床单。脊柱、骨盆、双下肢术后患者:指导患者双肘部及肩、背部用力,协助者一手放于患者腰部协助抬臀,一手放便盆;年老体弱者,则需2人协助,分别站于两侧,1人抬起腰部及臀部,另1人则一手放于患者腰部协助抬臀,一手放便盆。
2.3.2 第1次经历手术 多数患者在手术前出现较为强烈的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甚至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或睡眠的改变。除对症治疗外,还要做好心理护理,降低或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
2.3.2.1 精细化护理服务核心小组成员参与术前谈话 建立专门的医患沟通室,每例患者的术前谈话由管床医师、麻醉师、责任护士共同参与。谈话前先对患者的病情、疼痛控制、术中术后注意事项进行沟通,再由管床医生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方案和可能发生的后果。麻醉师除完成常规访视内容外,还与患者沟通镇痛方式。护士全程参与术前谈话,并负责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为患者解疑答惑。麻醉科术前访视由以前的不定时统一规定为15:00—16:00,给患者一定的缓冲时间,缓解其对手术的恐惧感。
2.3.2.2 正确认识疼痛 部分患者术前焦虑和恐惧的原因除了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更多的是担心手术后无法忍受的疼痛。患者入院即向其发放《疼痛知识宣传手册》,便于患者较早理解疼痛相关知识,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重视疼痛可能带来的危害,以便术后能更好的配合医务人员控制疼痛。其次告知患者疼痛无需忍耐,术后随着疾病的康复疼痛症状会逐渐减轻,并且通过医、护、患3方配合完全可以控制疼痛。
2.3.2.3 积极的鼓励和安慰 手术患者在入手术室前,往往表现比平日更沉默。责任护士在患者入手术室前主动陪同,分散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心理。当手术室工作人员入病房接患者时,责任护士与患者击掌(双上肢骨折患者采取其他方式),鼓励加油,并护送患者至手术室电梯口。
2.3.3 手术第1晚 骨科手术创伤大、且由于手术导致的组织创伤、神经组织炎性水肿不可避免的引起患者疼痛,加之对术后患者体位的限制,进一步增加了患者不适感,因此手术第1晚需重点关注患者的体位和疼痛情况。
2.3.3.1 体位舒适护理 骨科不同种类的手术有不同的体位要求,在促进患者体位舒适上,我院骨科借助了不同形状的体位垫,以满足各种体位护理和患者舒适的需要。如:患者平卧位时,膝下有高20 cm的特制体位枕促进其舒适;患者侧卧位时,背后有30°翻身枕支撑,膝部及踝部分别置于浅U形枕上;髋关节术后要求抬高患肢的同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特设计了高30 cm的双U形枕,既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又维持了膝关节功能位;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科室设计了U形组合枕,使用过程中将U形枕间断交替移除,既避免了局部压疮又促进了患者的舒适。
2.3.3.2 疼痛的护理 骨科术后第1晚的疼痛,提倡超前镇痛和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超前镇痛:术后需要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前1 d向麻醉医生申请,如无使用禁忌证,一般都给予考虑[2]。综合干预:术后采用简单、容易理解的数字疼痛评分评估疼痛,根据得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轻度疼痛的患者(1~3分)采用非药物治疗,(1)自我暗示法 :疼痛是身体的保护反应,说明身体正处于调整状态。通过这种自我暗示,生理上的疼痛感就会随之减轻。(2)转移止痛法:通过看电视、讲故事、读书、看报、相互交谈等多种形式,以分散注意力,从而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3)若无特殊禁忌,术后24 h患者伤口局部均给予间断冷敷。中、重度疼痛(≥4分)采用药物治疗,按3阶梯治疗原则及时给药,及早控制患者疼痛。
2.3.4 术后第1餐 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相当重视术后饮食,然而对术后第1餐的进食的种类和方法却不知晓。
2.3.4.1 饮食种类 术前1 d发放宣传资料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进食的方法和种类,术日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决定进食时间。骨科患者术后首次进食往往感到寡淡无味,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护士提前告知家属准备吸管和清淡食物,同时准备新鲜柠檬切片泡水,餐前协助患者饮少量泡有柠檬的温开水开胃,30 min后无恶心呕吐症状协助患者进餐。术后第1餐以流食为主,少食多餐,先进食100 mL(1次性杯子1杯),1 h后患者有饥饿感后再进食200 mL[3]。
2.3.4.2 卧床进食方法 (1)上肢骨折及膝关节以下骨折的患者,术后6 h可以进餐时,给予半坐卧位,使用就餐板进食。(2)脊柱、全髋置换术后及股骨、骨盆骨折术后的患者,术后6 h进行评估,若患者腹胀暂禁食。无腹胀患者少量进餐,进食时床头摇起30°或者头偏向一侧,使用吸管进食。
2.3.5 术后第1次活动 根据患者的病情,由管床医师、责任护士、康复师共同制定患者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方法、频次、时间,内容包括呼吸功能锻炼、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针对计划内容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既满足了患者被重视的心理又增强了健康宣教效果。计划的落实除了书面材料外,采用了示范训练、制作DVD、PPT多媒体播放等方式。责任护士在患者第1次下床行走前,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和病情提供不同的辅助用具,包括拐杖、助行器等。在患者下床活动时给予指导和协助,必要时再次演示。
2.4 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将设计好的服务卡打印后装入透明台签内,放置于患者床头稳妥处。术前A班负责落实“第1次床上大小便”的内容和“第1次经历手术”的内容;P班负责落实“第1次经历手术”和“手术第1晚”、“术后第1餐”内容。“术后第1次活动”内容主要由A班负责落实完成。所有内容必须认真执行并签名。
3 体会
3.1 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的实施,增强了护士细节服务意识 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精细化护理体现在“精”和“细”上,让护理工作细致到每个环节,做到每项护理精益求精,仔细操作和细心观察,是现代护理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4]。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将“以人为本”落在实处,更重视细节护理。患者第1次床上大、小便时,总是会羞于启齿、困窘不安,护理人员主动提供大、小便器,教会患者正确放置方法及排便方法。在患者手术前日,针对患者担心手术、害怕疼痛的心理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术后疼痛信息的提供,让患者充分了解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担心及对术后应用止痛剂的错误认识[5]。在术后及时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指导卧床患者进餐方法,进食的种类和量。针对患者术后康复知识的缺乏,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功能锻炼指导,主动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助行器,指导正确下床方法,第1次行走给予指导、辅助等。在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5个“第1次”的实施全程要求护士主动、细致,强化细节护理,其精髓在于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使患者的身心极大地放松[6]。做好细节护理是对患者关爱的体现[7],通过实施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增强了护士细节服务意识。
3.2 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的实施,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注重了患者身、心的结合,使护士自觉地走近患者,满足其需求,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8],为患者提供超前周到的服务,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方面得到了满足,舒适的度过围手术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此也密切了护患关系。科室自实施围术期5个“第1次”护理服务以来,从院级发放的满意度调查表显示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由1年前的98.0%提高至99.0%。
3.3 围术期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不完善之处护士值班及交接班频繁,护理信息传递不及时,每个护理问题相应的举措效果评价、反馈不及时。另外部分患者受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较差,最终影响服务的效果。科室拟制订《精准护理服务手册》,在手册里详细介绍围术期5个“第1次”护理服务,大量使用图片,便于患者阅读,提升了特殊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对实施5个“第1次”相应举措后能即时的给予双方评价,使信息传递及时。该项措施改进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验证。
总之,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在骨科围术期实施5个“第1次”精细化护理,增强了护士细节服务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院目前已将这一护理模式推广到所有护理领域,该护理模式已经通过 《湖北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向同行介绍、推广,该项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何进一步优化,值得进一步探讨。
[1]石 敏,张秀琼,周永霞,等.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21-22.DOI:10.3969/j.issn.1008-9993.2004.05.010.
[2]宋仙英,杨志英.骨科患者术后失眠原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A):1133-1135.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0.15.005.
[3]阳世伟,殷 磊,李 键.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2-14.
[4]李志娟.精细化细节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1):2759-2760.
[5]张 颖,罗 丹.住院手术患者术前信息需求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10,17(9A):14-17.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0.17.005.
[6]傅菊红,梁柳芳.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 学 报,2013,34(5):771-772.DOI:10.3969/j.issn.1002-1256.2013.05.093.
[7]王金萍,王 欣,张耀红.做好细节护理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5):39-40.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1.05.056.
[8]刘美玲,袁秋影,黄松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报,2011,18(8):38-40.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1.08.013.
R473.6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5.051
2016-04-13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5D081)
郭晓玲(1977-),女,湖北十堰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冯晓敏(1963-),女,湖北十堰人,硕士,主任护师。
陈伶俐 王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