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

2016-03-06鄢美梅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东门小学

新课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有效教学

鄢美梅(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东门小学)



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

鄢美梅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东门小学)

摘 要:“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随着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能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数学课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数学课堂已经渐渐淘汰,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获得的感悟才会深刻,才能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老师才能从繁忙、机械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有效教学;生活情境;探索历程;实践延伸

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就“有效教学”的源头活水谈谈下面三点看法:

一、精心创设耳濡目染的生活情境,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作用。”然而,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而忽视感知、想象、情感、灵感等感性因素的培养。人为割断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联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从心灵深处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植树问题》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生活情境:先课件出示植树的情境,然后问:“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呢?”接着出示:学校要在这条长20米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你认为学校要买多少棵树苗?

生1:4棵。

生2:5棵。

师:究竟谁的答案是对的呢?先想一想,再以棋子为树苗在白板上画一画、摆一摆,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孩子们经过激烈的讨论、不断的改进,最后得出:如果两端都栽就要栽5棵树,但如果两端都不栽就只要栽4棵树。

熟悉的校园环境,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反思,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突破了难点,找到了植树问题的解题策略。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没有直接教学圆的知识,而是请同学们观看比赛: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骑自行车比赛,它们的车轱辘的形状各式各样,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椭圆形……比赛时小动物们滑稽的表现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这时我让同学们猜:“谁将会是这轮比赛的金牌获得者呢?说说你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各抒己见。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追根溯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识的探索阶段。

二、精心预设富有弹性的探索历程,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学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但‘做数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计算或演绎,而应该是让孩子们在好玩的数学活动中,自主地去观察、去实验、去操作、去猜测、去验证、去推理。从中发现数学规律,取得数学知识。”

鉴于此,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索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索过程如下: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量一量课前准备的各种圆形物体的周长,自主寻找测量圆周长的方法,然后汇报交流。孩子们有的先用绳子绕圆一周剪掉多余的部分,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有的则直接把圆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待他们回答完毕,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用滚动法、测绳法可以测量一些圆的周长,但黑板上的这个圆却不能用这两个方法。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求所有圆的周长呢?”同学们先是挠头思考,不一会儿就与小组同学窃窃私语起来。经过小组讨论,孩子们欣喜地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这时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直径是怎样的关系呢?小组合作测量一下学习袋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上。”

本节课老师抓住了学生思维过程的焦点,先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思考、大胆猜想,然后加以验证。把知识和方法还原为最初的面目。引导孩子们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研究、比较,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孩子们流畅的思维来自于有趣的活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不是在教师说教中获得,而是在孩子们亲自操作实践中产生的。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也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精心营造意犹未尽的实践延伸,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我们不应每节课都是千篇一律地布置一些机械性的练习题或是流于形式地问一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等等。此时如果我们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或是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是进行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谈话,那么将会为课堂教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

比如,福州市乌山小学的黄老师在教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后,运用多媒体出示自己的人像,并问:“这是谁?”学生一看是自己的老师可高兴了。接着黄老师介绍自己的身高是1.72米,又出示了他宝宝的图像及宝宝的身高,问:“你们想知道我们俩身高相差多少吗?”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然而黄老师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接着说:“我的宝宝很调皮,我带他去公园玩时,他要骑在我肩上。”这时课件出示宝宝骑在黄老师肩上的图片,孩子们哈哈大笑。“我们要过一个公园大门,它高2.2米。可我的宝宝不想下来,你们能帮我算算如果宝宝不下来的话,我们能直的走进去吗?”

一听要帮老师解决问题,孩子们兴奋极了。没等老师说完,就纷纷动笔计算了。不一会儿,就有答案了。

生1:1.72+0.76=2.48(米) 2.48米>2.2米,所以过不去。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此时黄老师并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 “耐住寂寞,静听花开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孩子们似乎发现了什么,几个孩子举起手来。

生2:2.48米重复计算了老师的头顶到肩的距离,要想知道能否过得去,还得减去老师的头顶到肩的距离。

好家伙,一下子就点中了要点。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课件出示黄老师的头顶到肩的距离。铃声响了,可是孩子们还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中。

总之,“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去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那么,就会时常出现激情的课堂、个性的课堂、灵性的课堂。学生所获得的感悟就会更丰盈,就会创造出更多的有新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吴正宪,张丹,朱慕菊.小学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