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宇文所安《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述评

2016-03-06李光先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述评

李光先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1)



宇文所安《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述评

李光先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宇文所安从观点、人称、话题、韵律、表达方式、人物情绪的角度把握谢惠连《雪赋》的结构。宇文所安这篇论文的特点和方法是:紧扣文本,逐句分析;抓住变化,把握结构;立足文体,发现创新。宇文所安的研究方法和科研态度值得中国学者学习。他在这篇文学批评揭示的谢惠连《雪赋》结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于辞赋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宇文所安;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述评

一、宇文所安及《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概述

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1946—)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他的《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发表于《美国东方社会科学杂志》1974年第1期,是迄今为止见到的20世纪以来中外最早的研究《雪赋》的单篇论文。比曹道衡先生的《从〈雪赋〉〈月赋〉看南朝文风之流变》(《文学遗产》,1985年第2期)还要早11年。

《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正文经笔者亲译,译成汉字达九千余字。该文首先介绍了谢惠连的生平和著述,第15、16页则把《雪赋》的英译文放入论文以便给句子编号,为下文的讨论铺垫。从17页开始,作者对《雪赋》进行了逐句分析,同时联系赋史上的赋如《七发》进行讨论。

作者的观点:“《雪赋》结构上的复杂性不仅在于篇章兴趣的中心,而且在于它的表达认知价值的技巧。《雪赋》的结构构成一个含蓄的领悟赋的主题的模式的评论,引申开来,这个评论还在于赋体本身的本质。在赋的有基础的有说服力的起源,《雪赋》的结构操纵着读者和赋的主题,带领读者通过一个过程感受雪。”[1]

首先,作者关注到,对于雪的阐释有四个不同的观点:一是司马相如的观点,二是邹阳的观点,三是枚乘的观点,四是雪自述的观点。这些观点的表达使用了不同的文体和韵律,司马相如使用了赋体,邹阳使用了西汉早期的骚体,枚乘使用了《诗经》四言体。作者从观点的角度把握《雪赋》的结构。

其次,作者关注到《雪赋》中人称的变化,前面四句没有明显的人称提示,第5-23句则是第三人称叙述,司马相如的赋则是第三人称叙述里面的第三人称叙述。作者认为,邹阳的诗歌是第二人称叙述。枚乘的乱辞前半部分也是第二人称叙述,后半部分则使用了第一人称叙述,如雪言“节岂我名,洁岂我贞”。作者从人称的角度把握雪的结构。

再次,在分析司马相如赋、枚乘的乱辞时,作者注意到了话题的不断转变、韵律的变化以及表达方式的变化(从叙事到结尾的抒情——如《雪赋》中“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作者从话题、韵律、表达方式这些方面把握《雪赋》的结构。

最后,作者还关注到了《雪赋》中梁王、司马相如、邹阳的情绪及其变化。梁王由“不悦”到听到邹阳诗歌后快乐;司马相如由平静到赋末尾的“多怀”、怜悯、孤独;邹阳诗中的恋人由高兴转变为怨恨、悲伤。作者从人物情绪方面把握《雪赋》的结构。

作者从以上四个方面论述《雪赋》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作者还认为,要用两个方式解读《雪赋》:一是定义观照,即把《雪赋》视为雪的定义。这样可以发现雪丰富的内涵,它有三四个观点,都是解释雪;二是把《雪赋》放到对问体赋中考察。其中的不同观点不像以前那样后一个观点颠覆前一个观点,一浪高过一浪,而是作为前面观点的并列与补充,如雪的自述证明枚乘的雪是消极的观点。当梁王沉浸在“吟玩”邹阳的诗歌时,枚乘的乱辞被作者认为是讽谏。这是《雪赋》对以往对问体赋的继承。枚乘还展示了雪的一种道家的态度。作者认为枚乘乱辞中的道家态度对于证明枚乘是《七发》的作者具有积极意义。因为这个态度与枚乘《七发》的“要言妙道”类似。关于这点,笔者认为这是《雪赋》对对问体赋其中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继承。

二、对宇文所安《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的评论

笔者读了宇文所安先生的《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及思考、分析之后,感到宇文所安先生这篇论文的特点是:

1.紧扣文本,逐句分析

宇文所安先生甚至把研究对象《雪赋》翻译并且编号,以便在逐句分析时,方便读者找到赋中的句子,明白句子之间的衔接,各种因素的变化。这种通篇逐句分析的方法不仅让读者了解了研究对象,而且在分析之中注入了作者的观点、发现,让读者也了解到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创新。这种微观分析可谓一举两得。

2.抓住变化,把握结构

作者注意到文本中观点、人称、话题、韵律、叙述方式、人物情绪的变化,如前所述。通过这些变化去把握《雪赋》的结构,论述《雪赋》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把握内在变化的方法与中国传统的分析结构的方法不同。中国学者分析作品的结构往往从开始、主体、结尾三方面,或者起承转合这四个方面去把握作品结构。宇文所安先生这种抓住文本内在因素变化,从而把握结构的方法更能贴切全面地把握作品的结构,明白作品各方面的内在逻辑。

3.立足文体,发现创新

作者立足文体本位,把《雪赋》放在对问体赋的历史中纵向考察,发现《雪赋》中兼容了赋体、骚体诗歌、《诗经》体,同时其叙述模式也不同以往的前面观点被后面观点颠覆的那种正误观点对立,而是不同观点的并列。相同方面则是都有对统治者的讽谏。说明了《雪赋》在文体方面的创新是突破了赋体的本位模式,兼容了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文体。

宇文所安先生的《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这篇论文的特点也是他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值得我们中国学者学习的。

全面内在地研究作品,我们应该像宇文所安先生那样,紧扣文本,逐句分析;抓住其中的变化,把握研究对象;同时也要立足文体,发现研究对象的创新之处。前面的两步是入乎其内,后面的一步是出乎其外。

笔者认为,宇文所安先生再进行一步横向对比,把《雪赋》与同时代的辞赋名作进行对比,那样会增加一个视角来关照《雪赋》的结构。

中国学者对《雪赋》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题目直接涉及《雪赋》的有以下七篇:

钟其鹏:从《雪赋》《月赋》看南朝赋的才学化倾向——《文选·赋》“物色”类研究之四;

曹道衡:从《雪赋》《月赋》看南朝文风之流变;

王德华:风花雪月物色人情——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解读;

黄萍:谈《雪赋》《月赋》中的景物描写;

陈庆元:形似与神似朗健与悲怆——谢惠连《雪赋》与谢庄《月赋》对赏;

郑春颖:见雪惟雪即物即真——浅析谢惠连《雪赋》中的自然观;

尹荣方:巧融白雪见精神——谢惠连《雪赋》赏析。

由上可知,中国学者的七篇论文七分之五是把《雪赋》与《月赋》进行对比研究。这是宇文所安先生与中国学者研究思路的不同。宇文所安先生的研究显得更加细微。

关于《雪赋》,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苏瑞隆在《魏晋六朝赋中戏剧型式对话的转变》中说:“谢惠连以历史人物代言法的修辞技巧,成功地为他的抒情作品塑造了一个雅致的环境。”[2]这个说法从人物的角度说明了《雪赋》的修辞技巧。这个说法笔者十分赞同,该文在宇文所安先生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对《雪赋》的研究。

宇文所安先生还从枚乘的乱辞中揭示了其中的道家思想,这也是非常可贵的。说明宇文所安先生对中国哲学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和敏锐的捕捉能力。

此外,论文尾部的《雪赋》注释给英文读者一个扩展阅读,让读者对《雪赋》更加深入了解。这体现了宇文所安先生对学术论文读者的热心态度。这可以说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文学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综上,宇文所安先生研究作品的方法和学术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宇文所安《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对辞赋创作的启示

“文学批评是对于文学作品的客观价值的认识、发现和揭示。”[3]宇文所安《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批评揭示了《雪赋》结构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让读者对《雪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到它的结构丰富和创新。此外,《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这篇文学批评对于辞赋的创作也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优秀的文学批评不仅对被批评者有帮助,而且对当代乃至后代的作家也有启发。”[4]辞赋创作从屈原、荀卿、宋玉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创作史,2007年《光明日报》开辟的“百城赋”栏目推动了当代的辞赋创作。宇文所安先生《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对当代辞赋创作界的启发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宇文所安先生的这篇批评揭示了《雪赋》中多种文体和多个观点融为一体应用于赋,这启示辞赋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嵌入多种文体和多个观点,从而建构一种文体和观念组成的结构。作家在创作时不是照搬《雪赋》的文体,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嵌入文体,如律诗、绝句、铭、颂、箴、诔、赞、民歌等文体。

其次,宇文所安先生在文中揭示了《雪赋》中多种人称、韵律、表达方式的变化。这启示作家在创作辞赋时,为了达到辞赋的生动变化,避免单调乏味,可以根据创作主旨使用多种人称、韵律、表达方式创作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辞赋作品,从而给读者以审美的感受。

最后,宇文所安先生在文中揭示《雪赋》中梁王、司马相如、恋人的情绪变化。这启示作家辞赋要感人、生动而有情韵,必须描写出作品内在的情绪变动,写出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避免死板。既追求形式的美感,也追求文章内在气韵的生动。

总之,宇文所安先生的《谢惠连〈雪赋〉结构研究》可以说是《雪赋》研究绕不过的一篇文学批评力作,它不仅进一步增强了《雪赋》的典范性,让读者能够深入把握《雪赋》,了解谢惠连的创新才能及创作才干,而且它也对当代辞赋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Stephen Owen.Hsieh Hui-lien’s.Snow Fu:A Structural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Vol.94,No.1(Jan.-Mar.,1974):15.

[2]苏瑞隆.魏晋六朝赋中戏剧型式对话的转变[J].文史哲,1995(3):93.

[3]黄书泉.文学批评是一种特殊的科学活动——关于文学批评性质、功能与标准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1997(6):90.

[4]唐正序.试论文学批评的职能[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58.

Review of Structural Study of Hsieh Hui-lien’s“Snow Fu”by Stephen Owen

LI Guangxian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100081,China)

Abstract:Stephen Owen.studied the structure of Hsieh Hui-lien’s Snow Fu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view,person,topic,rhythm,expression,character emotion.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Stephen Owen’s study are:linking closely with the text,analyzing sentences one by one;seizing the changes and grasping the structure;finding the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text style.Stephen Owen’s researching methods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are worth learning for Chinese scholars.The structural richness and complexity he reveals in Hsieh Hui-lien’s Snow Fuin this literary criticism has an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for Cifu creation.

Key words:Stephen Owen;Hsieh Hui-lien;Snow Fu;structural research;review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8-469X(2016)02-0059-03

收稿日期:2016-02-28

作者简介:李光先(1984-),男,广西贵港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辞赋研究。

猜你喜欢

述评
河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政策执行网络研究述评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近年来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述评
嵇康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