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之精气神

2016-03-06王洁琼

天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神采临池精气神

文 王洁琼

书之精气神

文 王洁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张树滨/作

人们都重视书法的精气神,认为这是书法艺术最重要的品质,这也是古人所说的“神采”。用现代人的话说,其实它们的本源都是来自于笔力,是书法不同力度所产生的一种力象。

书法的神采或精气神是指书法的神似,即在临摹过程中,达到形似以后继续练习,从而达到神态上的相似,这是可以通过临摹遍数的增加而达到的。具体表现在每个笔画的力道粗细,结构安排的避让,重心、宽窄等特点,章法上的疏密都是精气神的表现。同时,经过长期积累和个人体会自然形成无法复制的精神面貌。古语说:字如其人。观张树滨老师的作品“精气神”有一种“凝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之感,即精神集中,摒除杂念,意力并用,心手一致地指挥和统摄笔法,恰巧是“字如其人”。

张树滨老师自幼喜爱书法,1981年在茂林学院深造书法后跟赵恩普、于志秋老师学习榜书,后拜宁书佗为师学习赵体。他十分重视笔力的运用,运笔须用一身之力而送到之。还重视用气,在平常练习时排除杂念,气沉丹田,行笔要均,力达笔尖。笔锋转换要闭气。笔锋上提时,气上行。按笔要沉气,收笔要放气。他在写字时或写重要一笔时闭住气息,舌舔上牙,待字写完后出一口气,就是将废气放出。张树滨老师说,书法练气功可以调心、调身与调息,而临池作书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到“三调”。书法创作中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创作出精美的作品。书法中练气繁多,几年或几十年的用笔运气练字对身体健康有莫大好处,历史上无数优秀的书法家大都是长命的老寿星。

《精气神》 张树滨/作

作为教师的张树滨,他告诉学生: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古人的书法审美,特别注重神采,把神采放到第一位,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书法作品,才是美妙的上品。我们当代人更以古为师,传承古典文化,习字以神为精魄,神和气为妙,气和于心,自然指腕轻虚,则峰沉静,这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唯有中国书法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播得最为广泛,同民族文化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书法与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追寻三千年书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强烈地反映出我国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书法能够反映世界的精气神,是书法之幸。遍观艺术世界,只有书法这种抽象的艺术方法,才能够反映世界的精气神,说书法为艺术之冠,也当之无愧。

张树滨字一鸣,1958年生,自幼喜爱书法,1981年在茂林学院深造书法后跟赵恩普、于志秋老师学习榜书,后拜宁书佗为老师学习赵体,个人擅长写榜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世华书画总院天津分院常务理事,红桥区政协书画联谊会会员,河东沙龙书法协会理事,天津小学书法教师。 曾参加天津第2届青年书法大赛获三等奖;获职工书画比赛银奖等。作品入选《香港华人文化》,并被欧美、香港、台湾等收藏家收藏。

猜你喜欢

神采临池精气神
惊艳世界的“青花”神采
焕发出劳动奋进的精气神
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书法欣赏的审美层次刍论
展示植物朋友的“神采”
《临池》
临池不辍的习书人——徐惠生
临池笔墨天然趣 抒臆胸怀自我情——书法家赵恒其人其事
读者秀秀吧
凝聚老区人民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