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伴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2016-03-06文健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房颤

文健能

高龄伴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文健能

目的观察高龄伴血栓形成史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类似病例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82例高龄伴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周均检测血脂和凝血功能,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终点事件包括外周动脉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及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 (PT)较治疗前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T时间长于对照组,INR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5%,对照组为19.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结论高龄伴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安全有效,但应在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做好监测和监护。

高龄;血栓形成史;心房颤动;华法林;效果;安全性

房颤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特别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群,房颤是脑卒中发病的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2]。目前临床对于高龄患者的抗凝治疗以拜阿司匹林为主,华法林的应用率较低,其原因是医师对其安全性有所顾忌[3]。本研究选择82例高龄伴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华法林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为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2例高龄伴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年龄80~86岁,平均年龄(83.3±3.3)岁,房颤病史5~19年。排除有出血倾向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瓣膜性心脏病所致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用药前常规检测凝血指标、血脂指标、肝肾功能等。观察组患者给予1.25~2.50mg华法林(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口服,1次/d,疗程为12个月。用药前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用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定期随访并监测INR(开始治疗每周随访1次,1个月后每月随访1次),并根据INR值调整剂量,指导家属进行监护。对照组患者给予300mg拜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公司)口服,1次/d,疗程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凝血指标[INR、PT、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记录治疗期间出血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包括外周动脉栓塞、TIA、脑梗死及死亡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脂、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T较治疗前延长,INR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T时间长于对照组,INR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TC TG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1 6.2±1.3 5.1±0.8ab 2.7±0.4 2.3±0.3ab 2.9±0.5 2.4±0.2ab 1.0±0.1 1.3±0.2ab对照组 41 6.1±1.1 5.8±0.9a 2.7±0.5 2.5±0.4a 2.9±0.6 2.7±0.5a 1.0±0.2 1.1±0.2a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凝血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PT(s) INR APTT(s) FIB(g/L) PLT(109/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1 14.6±2.8 37.2±6.3ab 1.2±0.2 2.4±0.3ab 33.0±6.2 44.7±9.2a 3.6±0.8 4.5±0.9a 129.8±19.4 133.7±16.2a对照组 41 14.9±3.2 28.1±5.4a 1.1±0.2 1.9±0.3a 33.6±7.2 42.9±8.8 3.7±0.7 4.3±0.8 130.5±18.4 132.6±17.8

2.2 不良反应和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9例,发生率为21.95%;对照组发生8例,发生率为19.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TIA等终点事件2例,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发生7例,发生率为17.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荟萃分析已证实了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危险性,但目前高龄房颤患者中华法林的应用率仍较低[4]。原因在于高龄患者全身并发症多,应用华法林治疗出血的风险较大。同时高龄患者行动不便,反应迟钝,记忆力和依从性较差,剂量掌握和复诊困难。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T时间长于对照组,INR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5%,对照组为19.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提示华法林治疗高龄伴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疗效优于拜阿司匹林,高龄患者应用华法林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高龄伴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时,做好用药宣教、随访和监测,并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用药安全。

[1]刘长萍,席新龙.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58例影响因素分析.海南医学,2014,25(19):2895-2897.

[2]郑立文,刘晨,文应峰,等.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39-2740.

[3]袁早送,黄从新,郭宗文,等.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疑难病杂志,2014,13(9):947-951.

[4]周娟华,程晓讨,张珠凤,等.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规范化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 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133

2016-01-22]

529075 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卫生院内科

猜你喜欢

华法林抗凝房颤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Mutually Beneficial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华法林导致皮肤坏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