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16-03-06严海燕
严海燕
D-二聚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严海燕
目的研究D-二聚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孕产妇126例,按照入院时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不同分成阴性组(73例)和阳性组(53例)。对阳性组孕产妇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而阴性组无需治疗。对比两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新生儿呼吸评分、新生儿早产或死亡的情况。结果阳性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阴性组新生儿的早产率、死亡率、D-二聚体水平更低,呼吸评分更高(P<0.05);早孕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中晚孕组(P<0.05)。结论孕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与其妊娠结局具有密切的关系,显著高出正常水平的D-二聚体指标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在早孕时期加强对高水平D-二聚体的治疗和预防,对不良妊娠结局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D-二聚体;妊娠结局;关系
D-二聚体是一种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对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D-二聚体作为孕妇高凝状态的重要诊断因子,若孕妇血液中的D-二聚体含量升高,则表明孕妇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高凝状态利于孕妇产后快速止血,但也可能会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本次研究以本院近三年收治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D-二聚体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6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9.5± 4.5)岁,孕周5~41周,平均孕周(30.5±9.5)周。经检查,所有胎儿均无其他异常。排除标准:慢性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孕产妇等。
1.2 方法 所有孕产妇均在清晨6点左右空腹抽取静脉血3~5ml,置入抗凝管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中的D-二聚体含量。根据孕产妇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成阴性组与阳性组。其中,D-二聚体≤300 μg/L为阴性,共有73例(57.94%);D-二聚体>300 μg/L为阳性,共有53例(42.06%)。两组孕产妇在发病孕周、年龄、分娩周、血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阳性组孕产妇的孕周分成2组:早孕组22例,孕周5~12周,平均孕周(9.5±1.5)周;中晚孕组31例,孕周13~41周,平均孕周(32.5±2.5)周。治疗方式:阴性组孕产妇不需要采用药物治疗,阳性组D-二聚体检测指标300~550 μg/L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口服100mg/d,2次/d;D-二聚体检测指标>550 μg/L时,需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针0.3ml/d加强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析孕产妇住院时的年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记录并分析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后1min内的呼吸评分、D-二聚体水平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阳性组孕产妇的剖宫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孕产妇出现心力衰竭、产后出血、肾病综合征、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的情况比较 阴性组新生儿的早产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阳性组,且阴性组新生儿的呼吸评分更高、D-二聚体水平更低(P<0.05)。见表2。
2.3 D-二聚体阳性不同孕周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比较 早孕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中晚孕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剖宫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n(%),±s]
表2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n(%),±s]
注:与阴性组比较,aP<0.05
3(5.66)a0<0.05组别 例数 早产 呼吸评分(分) D-二聚体水平(μg/L) 死亡阳性组阴性组P53 73 32(60.38)a21(28.77)<0.05 4.26±0.27a6.31±1.71<0.05 496.8±143.6a142.5±69.4<0.05
表3 D-二聚体阳性不同孕周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健康孕妇体内的D-二聚体水平较高,机体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且在孕晚期孕产妇体内的表现最为显著。临床当中,预防以及降低孕妇产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2]。这是因为产妇快速升高的D-二聚体水平能够迅速为产妇产后凝血提供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孕产妇出现产后出血、DIC、血栓等不良症状的风险。孕妇机体的D-二聚体检测对妊娠并发症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帮助。在妊娠的中晚期,孕妇内的凝血成分和纤维蛋自溶解活性会有显著的改变,凝血功能大大增强、而抗凝及纤溶功能相对减弱,孕妇处于高凝状态。这一状态会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并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大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等一定关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组孕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比例更高,出现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比例更高,说明孕妇体内显著较高水平的D-二聚体能增加剖宫产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新生儿方面,阳性组新生儿的早产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且新生儿出生1min内的呼吸评分更低(P<0.05),说明较高水平的D-二聚体还能够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根据孕周将阳性组分成早孕组和中晚孕组,结果显示早孕组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中晚孕组(P<0.05)。说明在早孕时期对D-二聚体水平>300 μg/L的孕产妇加强治疗和预防,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治疗效果比中晚孕组显著。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妊娠晚期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并出现继发性纤溶,而妊娠高凝容易引起DIC发生[3,4],因此,应当在临床加强对早期DIC的预防。
综上所述,妊娠期的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等多种并发症有较大的关系,且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均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需要在临床加强对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有效预防和降低血栓形成和DIC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1]杨钦灵,谭云,韦红卫,等.孕中晚期HCG、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5):4991-4994.
[2]陆竹梅,邓姗,邱小菊,等.子痫前期患者血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分析.华夏医学,2013,26(6): 1080-1083.
[3]马小娟,沐朝阳,魏新亭,等.子痫前期患者血清CRP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931-933.
[4]张莉莉,石馨,张学红,等.IVF-ET术后7 天血浆 D-二聚体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4): 760-7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59
2016-02-18]
523000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