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评价

2016-03-05王浩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商业

王浩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离不开商业的配套支撑,同时,商业发展也需要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可以说,两者应是一种耦合关联发展关系,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耦合关联度计算模型,分析了民族地区11个省(区、市)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情况两方面的综合得分及两者耦合关联度。实证发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的耦合关联度普遍相对较低,尤其是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份甚至出现了不耦合状态。研究认为,要从加强商业和城乡一体化耦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努力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化率,并加大城乡商业网点和业态布局,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

关键词:商业 城乡一体化水平 耦合关联度 民族地区

问题的提出

城乡一体化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新常态下中国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城乡一体化水平也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需要强有力的商业的配套支撑,商业发展对解决民生需求问题、促进城乡差距缩小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城乡一体化水平与商业是否耦合发展关系到区域的科学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此背景下,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商业耦合发展应作为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的重点。基于此,如何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评价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为推进各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发展提供建议,已经成为理论界目前关注的重点问题。就民族地区来说,民族地区一般人口密度相比较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对于商业布局是一个考验,研究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与商业发展的耦合关联情况,既是促进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后发赶超的关键所在,又是为推动民族地区商业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所在。然而既有的研究鲜有从横向比较各省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的研究,对于民族地区两者的耦合关联度评价则几乎没有,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了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以期为推进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构建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评价指标之前,本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回顾,如晏维龙、韩耀、杨益民(2004)较早地就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衡量指标,如城镇化率衡量城市化进程,批发和零售额衡量流通业情况等。张海霞(2011)研究了城乡统筹与社区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刘丽(2012)就商业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互动情况开展了具体研究,发现城乡一体化与商业经济发展存在互动关系,尤其指出商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谢乔昕(2012)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实证分析了浙江省商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了商业集聚通过改善农村居民信息状况、缓解农村居民资金瓶颈、降低农村居民就业门槛三条影响路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成的影响。熊曦、柳思维(2015)从流通基础、流通环境、流通潜力等方面提炼了衡量流通业的指标,从城镇化率来衡量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了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丛颖睿(2014)从城镇化率、流通基础设施、流通业总量等方面选取一些指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法纵向比较了全国的城乡一体化与流通业的关系。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对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进行实证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仅从人口城镇化率的角度来衡量城乡一体化指标,掩盖了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丰富内涵,因此,其指标体系单一性选择的弊端较为明显,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应从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内涵出发,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两方面选取一些具体的指标来综合评价城乡一体化水平。二是对商业发展的评价,仅仅考虑了商业占区域GDP的比重,造成对评价商业发展的笼统性和不合理性。因此,本研究认为应站在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发展的内涵和具体内容的高度,选取一些密切关联、可比性强的指标,真正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已有研究,结合商业发展综合衡量标准以及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内涵构建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对于本文选取指标的数据做一个补充解释,需要说明的是,居民消费水平取2013年度全体居民消费指数、批发和零售业占地区GDP的比重为第三产业当中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利润增长率为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和零售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之和的增长率(2013年与2012年之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2013年的分地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2年的分地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减去1,人口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评价的方法选择与步骤

在确定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后,下一步就是要确定好评价的具体方法,从现有的研究看,相关关联研究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法(晏维龙,2004)、面板数据分析法(丛颖睿,2014);综合评价法(熊曦,柳思维等,2015)。而这几个方面来研究两者关系的实际来看,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回归分析法仅能分析两者耦合的关系,而不能横向比较不同区域两者耦合关联度。二是面板数据分析法所需数据量大,而且在指标过多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评价失真的现象。三是综合评价法难以规避主观指标选择因素的影响。四是主成分分析法将关联性不强或者太强的指标放到一起,单一通过主成分得分来评价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不太准确。

对此,出于研究实际需要的考虑,本研究认为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办法,规避方法单一性的影响,本研究认为:一方面,要规避主成分分析法得出评价结果不太准确的弊端,因而,采用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再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民族地区各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分别计算综合得分;另一方面,要利用科学的模型准确评价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的耦合关联度的得分,而目前一般对于两者关系研究,学术界普遍采用耦合关联度评价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两者之间耦合关联度,因此,也可以将这种方法引入到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评价当中。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利用商业发展情况指标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分别构建两者的原始数据矩阵,并对原始数据矩阵予以标准化。以此作为商业发展情况指标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的原始样本,则分别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为:

X={Xij}(1≤i≤11,1≤j≤6),Y={Yiz}(1≤i≤11,1≤z≤4)

则Xij为民族地区第i个省(区、市)第j个衡量商业发展情况的指标的原始数值;Yij为民族地区第i个省(区、市)第Z个衡量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指标的原始数值。同时,利用SPSS17.0得到标准化矩阵:

S={Sij}(1≤i≤11,1≤j≤6),C={Ciz}(1≤i≤11,1≤z≤4)

第二步,利用熵值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即利用熵权计算公式对这些标准化数据进行具体的熵值计算,分别得到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的指标熵权值ej、ez。

其中,k=1/ln(6)

,其中,k=1/ln(4)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开熵值越小带来的指标间差异较大的影响,通过熵值正向化可以分别得到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评价指标的信息效用值gj、gz,具体如下:

gj=1-ej,gz=1-ez

与此同时,进一步计算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评价各项指标所得到的熵权值,分别得到商业发展情况的第j项指标在所有指标中的权重wj以及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第z项指标在所有指标中的权重wz:

,其中j=1,2,3,4,5,6

,其中z=1,2,3,4

第三步,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评价的各项指标权重分数得到后,利用其与各项指标标准化数据的乘积作为综合评估法,以此计算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评价的综合得分,即Ts、Tz。

其中j=1,2,3,4,5,6。

其中z=1,2,3,4。

第四步,根据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的综合得分,构建两者的耦合关联度评价模型。耦合关联度计算公式为:

第五步,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评价结果的评定。参照相关研究成果,以0.8、0.5、0.3为界,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结果,如表2所示。

(二)评价的实证分析过程

1.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本研究主要对民族地区11个省(区、市)(西藏部分数据缺失,不好比较,故只取11个省区),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进行评价分析。所有的数据均来自《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并借鉴了民族地区部分省(区、市)的统计年鉴,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得到原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表,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初步地看出,民族地区商业发展指标当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数的差距比较大,批发和零售业占GDP的比重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这也直接反映了区域间商业发展的差距。而在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指标当中,城市人口密度、城乡消费水平对比、人口城镇化率的指标数据差距也比较大,说明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也非常大。因此,可以初步判断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耦合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

2.计算两者的综合得分。通过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可得到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的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商业发展得分与城乡一体化得分呈现出一定的不匹配性,可以直观地看出,两者的不匹配将影响到区域的耦合关联度,从而形成区域间的耦合关联水平差异。

3.计算两者耦合关联度。根据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的综合得分,并利用耦合关联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结果,如表5所示。

从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结果来看,可以得到几个主要的结论:一是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不太理想,11个省市中没有省份实现优质耦合,仅有4个省份实现了耦合发展,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之间甚至出现了不耦合的状态。二是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体现在两者的得分与耦合关联度计算结果上,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普遍偏低,如青海、新疆等省城镇化率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受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等的影响,其商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都比较差,如亿元以上商品市场交易个数比较少,譬如青海省仅8个,而沿海地区都是上百个大规模的交易市场,同时,居民消费的水平也比较低,可支配收入受到制约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发展水平,因而,显示出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关联度不太理想。三是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受到众多因素影响,从研究结论看,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大型商业态还比较欠缺,居民消费水平和可支配收入与东部地区差距还比较大等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商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基于此,应该从提高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关联度的高度,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过程中,稳步推进民族地区商业网络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大型商业业态在西部布局,并花大力气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以此促进两者耦合发展。

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城乡一体化水平和商业耦合发展对于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民族地区各省市有必要推动两者的耦合发展。本研究就民族地区商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耦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民族地区商业和城乡一体化耦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要做好顶层设计,要在区域规划过程中把区域商业布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整体规划,从源头上做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商业配套规划,让商业规划与城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农村发展规划以及供水、供电、交通、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匹配,切实将城乡一体化的商业配套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同时,在统筹安排城乡生产生活、交通流通等商业基础设施过程中,要给予商业项目立项与投入的支持,加快推进城乡商业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也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果。

第二,努力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化率。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沿海地区及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未来将处于减速态势,因此,加快推进城镇化的任务更多的是在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又在民族地区。当前,民族地区一些区域的城镇化率十分低,对商业布局和商业配置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因此,今后要着力于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率提升。一方面要加强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将沿海的产业往西转移,在中西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就地就业的比率,吸引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从而巩固城镇化率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提高城镇化的承载力,继续发挥已有城镇的优势,优先发展一批区位优势明显、资源承载能力较强的中小城市。同时,积极发展建设小城镇,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通过城镇化率的提升,为商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市场和机会。

第三,加大城乡商业网点和业态布局。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同步发展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物流园区,同时,政府应设立市场培育资金重点帮扶,以特殊的政策推动城乡商业发展,如对大型商业企业进驻民族地区给予支持或者优惠政策,在民族地区布局一些特色的商业业态,并鼓励商业企业开展多种业态经营,提高民族地区营商氛围。

第四,鼓励农村中心城镇发展商业。随着我国发展转型的加快,经济引擎下移已是不争事实,资本市场开始从市县进入许多有发展前景的乡镇。资本关注的是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乡镇商业价值的提升,而商业综合体是提升乡镇商业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内在承载力的好办法。发展农村中心城镇商业,可以把单一的商业零售发展成为不同业态的组合,把商务、办公、休闲、演艺、购物、酒店、居住等功能融为一体,满足城镇居民购物、休闲和娱乐的一站式需求。乡镇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将会极大提升乡镇的三产服务水平,拉动农村消费,提供与城市接轨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在当前推进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有必要通过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来提升当地的集镇建设品位和内涵。

此外,要迎合民族地区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夯实消费基础,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消费环境,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4(2)

2.张海霞.城乡统筹与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J].开发研究,2011(6)

3.刘丽.商业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互动研究[J].商业时代,2012(25)

4.谢乔昕.浙江省商业集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6)

5.熊曦,柳思维,张闻,汤春玲.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8)

6.丛颖睿.流通业发展与城镇化——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4(7)

7.柳思维,徐志耀,熊曦.农村城镇化研究:以洞庭湖区域为例[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商业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