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调发展理念的教育公平机制探究

2016-03-05王晖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公平制度

王晖

(咸阳师范学院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基于协调发展理念的教育公平机制探究

王晖

(咸阳师范学院 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教育公平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基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对我国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效果公平现实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力图从与经济社会协调、平衡各种关系、设计差异错位发展、良好的制度环境等方面机制的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公平;协调;教育;机制

“学有所教”从古至今都被人们所提及、所期盼,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这一观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能否协调发展,“教育公平”之梦实现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有所教的实现程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经历过快速扩张的教育事业来说,要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可以说,基于协调发展的理念探究教育公平机制,对于“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1]的新目标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

1 教育公平和教育协调发展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体现在教育方面的具体目标就是“学有所教”,就是教育公平。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各种阻碍教育公平之梦实现的问题。但是,加大投入只是教育公平的一个维度,只涉及一部分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人民受教育的条件等方面,距离教育公平之梦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还需要对教育公平的内涵、现实困境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探寻实现公平的科学路径。

1.1教育公平的主要含义

在社会公平中,教育公平主要指居基础性地位的公平,是引导其他社会公平的基础。对于教育公平的阐释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社会说”“教育机会均等说”“阶层博弈论”“教育公平差异论”[2]等几个方面,主要从多学科方面进行了界定。因此,我们的研究、分析主要基于广义层面,即在法律、教育政策、教育活动以及实际教育活动和现实教育中的公平,是一个人人享有平等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的公平。[3]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分配合理性的一种主观体验、社会制度、现实状态和理想追求,[4]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一是表现在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的公平,受教育者需要接受教育的需求和社会给其提供机会的平等是最基本的公平,也是教育公平的起点,起点公平决定了过程和效果的公平。二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尽可能从教育和受教育主客体两方面做到公平,体现在各种资源公平配置,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等,受教育者拥有基本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获得基本平等的教育。三是需要实现最终的结果公平,达到平等有效的教育效果。

1.2教育协调发展的内涵

古人提出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和西方的“适者生存”等理论,都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最初认识。在哲学基础上,协调发展逐步成为一个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活动从来不是单独进行,而是与外部条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发展”等理论都是对于经济协调发展最好的表述。

1.3教育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原因的存在,我国的教育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协调的现象,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城乡教育的不协调、地域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协调、教育群体之间的不协调等。[6]第一,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协调。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的存在,国家对于城市教育的发展投入较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的投入较少,导致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同时,区域教育还存在条件发展不协调、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等问题。第二,地域教育的差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受制于这一因素,不同地域的教育发展不协调,存在着资源配置、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协调。以高校为例,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2006年1 867所高校中,881所在东部,仅有368所在西部,东部平均70万人就有一所大学,而西部105万人才有一所大学。[7]第三,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在同一个城市或地区,由于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存在,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得到的支持就有着明显的差距。比如存在“211”“985”等层次的区分,地方性院校与这些学校得到的资金、师资等资源就有天壤之别,从而导致发展的不协调。第四,受教育者获得的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不协调。由于所在地域、家庭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受教育者不能平等选择受教育的机会等。

1.4教育协调发展的理念现实促进教育的公平

虽然加大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这样的说法一直有之。但是,大部分仅局限于战略层面,以宏观政策的指导为主,一般表现为国家政策层面抽象的表述,缺乏操作性,或者是偏重某一方面的具体措施进行矫正,没有真正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党和国家把教育公平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加以强调。加强教育统筹协调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政策层面,更需要系统考虑内外因素的协调作用,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进行细化,使协调发展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现阶段,协调发展教育主要表现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不同教育层次的协调发展等,进而实现教育效果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需要从制度构建设计、教育投入、政策导向、资源配置、凸显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构建协调发展的整体机制。

1.5教育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教育公平与否,关系着社会中个体的自由发展程度,关系着个体受教育的权利是否得到平等保证,关系着社会公平观念的建立。我国在经历了建国初期解决温饱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两个历史时期后,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接受教育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工作,更好的社会条件保障,生活更美好,可以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因而人们从过去对满足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权利保障的追求,逐步上升到了对精神和思想等更高层面的权利追求。而教育的不公平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人们对自身生存现状提高的追求,阻碍人们更加自由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在以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基础的条件等方面给予主客体一定的平等权利,也即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

维生素B1缺乏症是由于体内硫胺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以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病。本病多见于禽类、犊牛以及羔羊等幼畜,偶尔见于猪、牛、羊、马和兔等。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饲喂缺乏维生素B1的饲料,体内硫胺素合成障碍或某些因素影响其吸收和利用。维生素B1具有氧化,调节糖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正常代谢、保持神经和消化机能正常。维生素B1缺乏时动物易于疲劳、食欲不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水肿及浆液渗出等临床特征。

因此,要实现教育公平,前提是要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实现。一是地域教育协调发展,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均衡的基础之上,各地区首先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反过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给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二是各学校教育协调发展,不仅会促进各个层次学校水平的共同提升,使得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也促进了教育实施的平等与接受教育的公平。

总之,教育公平就是要在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充分体现公平选择、公正实施和平等享有权利的理念,就是要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实现协调发展。

2 教育公平的现实困境

我国教育在21世纪初期进入大众化阶段,目前可以说进入了教育后大众化阶段。前期教育规模的急剧膨胀,使得各个层次的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景象。但是,在重视规模扩张的同时,没有重视教育的公平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发展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不公平困境。教育公平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

一方面,提供教育的机会有所不同。由于社会经济的因素,各区域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的差距,导致教育发展所能提供各层次的教育机会有所不同,而不同教育类型所表现的教育效果存在差异。例如同为高等教育的公办重点高校和民办院校,为群众提供教育的质量就有明显的差距,产生的效果绝然不同。另一方面,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导致教育活动的质量等存在差异,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也不相同。受教育者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周围环境以及社会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所差异,因而出现了一部分农村学校没有学生、城市学校爆满的现象,部分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花高价移民城市寻求教育机会的均等问题。还有贫富差距造成的不同群体接受教育水平的不公,利用教育资源机会的不平等等现象。

2.2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导致教育过程不公平

同样,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导致在进行教育或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一是表现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各地区、各学校教育投入,政策设置的不公平等方面。国家提出的逐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区域的不同,城市和农村投入差距较大,所谓的重点和非重点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要求学生就近学区上学,而各个学区重点和非重点优质与一般学校的区别,这也间接地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对等;高等教育还存在独立划线造成过程不平等的现象。二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协调、不均衡导致了受教育过程不平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投入的不均衡,使得教育条件与教育者的水平、素质等都不协调,影响教育过程的实施,受教育者最终接受教育的质量就存在一定差距。

2.3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导致教育效果不公平

效果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对人的作用和程度的不公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发展的城乡、区域等造成的不协调。基础教育方面,城市中的重点与非重点之间有一定差距,存在发展不平衡性,但这并不是非常严重。严重的是中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偏远农村,由于教学质量低、师资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教育质量普遍低于城市学校,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协调,导致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远不如城市。[8]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直属高校、“211”“985”等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在投入和各类资源配置的不协调,政府政策和高水平师资的扎堆等因素的存在,导致本来入学机会不平等的学生接受到的高等教育效果差别更大,最终体现在就业、社会待遇、生活水准和个体价值的体现也千差万别。

3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教育的协调发展

教育公平不是一个单一过程的公平,也不是涉及单一内容的公平,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多方面的综合协调体系,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协调全社会思想上的认同,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的平衡,协调经济投入和能力的平等,协调教育效果的公平。只有通过协调发展,教育公平才能逐步实现。进入教育大众化阶段后,教育由规模的扩张转变为内涵和质量的提升,在这一阶段,就需要正确处理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各种教育层次的协调发展、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而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在进行教育公平机制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教育公平不是完全的“一刀切”,更不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而是要运用协调发展的理念,科学地进行制度的设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协调各种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差异错位发展机制,促进教育机会、过程和效果的公平。

3.1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需体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充分、适用、多样、优秀的人才,并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储备。[9]这是教育发展的全局性要求,要做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大命题,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教育与其外部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关系着教育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所在,也是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的核心。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整体平衡发展,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投入、教育资源配置的协调发展,需要对于教育提出一定的发展目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间接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教育的规模、结构等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需要教育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2教育公平发展需要平衡各种关系

教育协调发展应能体现各种要素之间的具体需求。其中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不同层次教育协调发展是主要方面。城乡教育协调发展需要在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上下功夫,寻求城乡互补的发展机制,彻底改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需要平衡发展各个地方的经济社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和特点,改变不同地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不同层次教育协调发展需要科学区分教育的层次、教育的类别、教育的领域等,全面分析国民对于各类教育的需求,逐步弥补各级各类教育的短板,发挥其不同的作用。同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逐步促进不同类别教育的协调,构建全面公平的教育发展体系。教育的协调发展还有规模与质量、数量与质量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需要通过科学设置规模、提高质量水平、合理配置各类资源等方法解决。

3.3构建差异错位发展的机制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于教育的需要正在逐步扩大,也在逐步多样化。这一发展过程需要教育公平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目的为了缩小差距。而缩小差距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均贫富”。要做到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在现阶段就要突出各自特点,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做差异错位发展,统筹教育的特点,凸显教育的特色。对于教育差异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区域、层次和类别的不同方面。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趋势各异,教育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需要体现区域的特点,需要为社会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层次的差异错位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时间过程的差异方面。在教育客体接受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提供差异的教育。比如小学阶段只需要进行一些养成教育,而不能进行过于专业高深的学术教育。类别的差异错位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之后的教育阶段,更具体的体现在高等教育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上进行差异化引导,体现特色发展,各个教育主体挖掘发展潜力,“精确定位、精准发力”,进行差异化探索,用有针对性的发展方法解决千篇一律的问题,破解协调发展难题。当然,影响差异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合理处理教育整体发展和重点发展的问题,把握全局和局部发展的节奏,这需要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

3.4教育公平发展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

我国的教育事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受国家政策的导向影响较大,总体上都是在国家制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和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发展制度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和效果的提高。教育制度的改革包括教育内部制度的改革和配套制度的改革。内部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体系,包括了考试制度、学习制度、教育制度、评价制度等在内的各种制度。这些制度的改革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综合的权衡和逐步的改革。配套制度主要包含了财政投入制度、资源配备制度和一些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这些制度的改革需要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需要进行科学创新和变革。不论是内部制度,还是配套制度的改革,都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结合教育的特点和时代的需要进行创新。同时,需要完善各类教育保障救济制度,保障在教育公平受到破坏时,有法律法规等制度的保护。在构建科学的教育制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制度客体指向的公平性。比如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于“211”“985”大学的考试制度、投入制度相对于地方普通高校存在严重差异,这种在政策设计初期的不平等就导致了发展质量和效果的差异,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这需要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不凭对象贫富、地域等条件单项区分,而应综合考虑制度的适应性和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适用性发挥。这种制度设计初期的不公平性还体现在诸如城乡之间、民办与非民办之间、教育对象之间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变革,进行公平的设计。制度设计的公平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一个制度在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之后,还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矫正公平的方向。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 2016-03/17/c_1118366322.htm

[2]赵航.教育公平内涵综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02.

[3]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8(3):1-2.

[4]叶宗波,唐荣双.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互动关系初探[J].学术论坛,2005(8):193-195.

[5]桑锦龙.“教育协同发展”内涵初探[J].教育学报,2010(2):30-35.

[6]陈伍,刘纯阳.教育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及化解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13.

[7]蔡文伯,李晓娟.东西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2-85.

[8]柳海民,段丽华.教育公平:教育发展质与量的双重度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08-109.

[9]朱永新.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领域、方面和对象[N].科学时报,2009-02-06(A1).

Exploring Education Equity Mechanis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ANG Hui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Sociology,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712000,Shaanxi,China)

Educational equity is the foundation for Chinese dream real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reasons for equity of our countries'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procedures and effectiveness,trying to promote education equity fro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coordination with economy,balancing various relationships and designing development of differences dislocation and other aspects,based on the concept of“Coordinated Development”put forward by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equality;coordination;education;mechanism

G522

A

1672-2914(2016)04-0099-05

2016-02-17

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5XSYK030)。

王晖(1978—),女,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公平制度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