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3-05赵芝旋
赵芝旋
(西藏民族大学 财经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西藏日喀则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赵芝旋
(西藏民族大学 财经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利用SWOT分析法,给出了西藏日喀则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五优势三劣势、两机遇三风险,提出以发展跨境旅游合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智慧旅游、打造冬季珠峰旅游线路等6条对策。
西藏旅游;日喀则旅游;swot分析
西藏自治区(简称“西藏”)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面向尼泊尔乃至南亚的辐射中心[1]。日喀则作为西藏第二大城市,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前沿和重要枢纽。近年来,日喀则全力建设“生态文化、边境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2],朝着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前沿区和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西藏文化旅游中心,以及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迈进。2015年,日喀则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占当年该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6.8%[3]。
关于日喀则的旅游发展研究,已经引起学者和业界的关注。如刘永千和图登克珠运用归纳描述相结合的手段,分别对拉萨—日喀则铁路对加快日喀则旅游发展作用和发展中尼边境负责任旅游合作展开研究,提出加快日喀则旅游业发展的策略[4-5]。王德刚采用系统分析法对日喀则旅游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以政府启动、外资促动、开放推动、交通引动、国际联动的“五动”及全域化、网络化、生态化、小型化、差异化的“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发展模式[6]。蒋红玲和徐宁采用分别对日喀则市岗巴县和樟木镇的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等进行分析,确定了构建岗巴县“一城、三镇、一带、一个风景区、多线”旅游空间布局的目标和樟木镇旅游生态环境提出分级和分类的保护规划[7-8]等。本文将在概括和梳理日喀则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运用SWOT法对日喀则市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 日喀则旅游资源
日喀则位于西藏中南部,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三国接壤。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区总面积3 875 km2,城市建成区面积18 km2。总人口9.87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7%。全市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气候温凉寒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夏季最高温度23℃,是夏季旅游避暑胜地。
日喀则在地势上属于青藏高原地区抬升最明显的区域,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藏文化与高原环境旅游目的地,许多旅游资源就品位与等级而言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民俗民建独具特色,古城建筑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完好,藏汉建筑异彩纷呈,旅游资源涵盖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的全部8大主类,有21个亚类,几乎拥有西藏所有的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上的包容性和独特性使得日喀则旅游具有长期发展的可能性。全市共有A级景区34处,其中4A级景区4处(珠穆朗玛峰、扎什伦布寺、萨迦寺、萨迦古城),3A级景区7处,历史文化名城2座(日喀则、江孜古城)。自然资源方面,拥有5座8 000 m以上、14座7 000 m以上的高峰,是名副其实的“地球之巅”,并有94处温泉、矿泉。作为藏传佛教发祥地之一,有包括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夏鲁寺等大小重要寺庙34处,拥有浓郁的藏域民族文化。日喀则独特的气候、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环境,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瑰宝,满足探险、出游、休闲、度假和考察等各种目的的出行者意愿[9]。
2 日喀则旅游SWOT分析
SWOT模型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模型,主要分析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与风险(Threat)。
2.1优势分析
2.1.1区位优势
日喀则有一千七百余公里的边境线,拥有樟木口岸、吉隆口岸、亚东口岸等3个通商口岸,还有中尼公路(318国道)、219国道贯穿过境,并有6条省道与以上两条国道相交,交通便利,是通往阿里神山、圣湖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临近拉萨,并且拉日铁路作为青藏铁路的首条延伸线,每日都有列车往返两城,方便游客安全快捷出行。日喀则可以借助拉萨的旅游优势,对进入拉萨游客分流,扩大客源。
2.1.2自然资源优势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以其为首的高峰群为日喀则发展登山探险游提供了绝佳的旅游资源。喜马拉雅山脉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生物资源,是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基地。此外,还有世界十大景观之一的嘎玛沟,该谷地海拔相对高差达6 000余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垂直生态系列,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深邃陡峻的峡谷、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也是徒步探险者的乐园。
2.1.3人文资源优势
日喀则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品位高、吸引力大。日喀则居民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很大,其日常生活、建筑、节庆、丧葬等都体现出浓浓的宗教韵味。作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四大寺之一,其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该寺展佛台由一世达赖建造,后经四世班禅进行修整,于1468年建成,是西藏黄教各大寺院绝无仅有的,为扎寺一大景观。萨迦县内坐落的萨迦寺也是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萨迦派的祖寺,以精美的瓷器、宏大的壁画、丰富的经书被誉为“第二敦煌”。这些未被其他外来文化大幅侵袭的传统文化,搭配雄伟浑厚的自然环境,便造就了对海内外游客,特别是藏传佛教信仰者强烈的吸引力。
2.1.4与南亚国家旅游合作的优势
由于优越的区位条件,日喀则与南亚地区形成了很多自然通道,特别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的往来,使得中国与南亚国家自古就有着友好的交往。在上千年的交往过程中,佛教是联系西藏与南亚国家人民的重要纽带,共同的宗教信仰为扩大双方旅游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旅游资源方面,日喀则与南亚国家,特别是与尼泊尔有着时间和资源的高度互补性。尼泊尔的旅游黄金季节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期间,与此相反,西藏黄金季节在4月至10月之间,[10]在此期间大量尼泊尔游客可以通过日喀则入境,直接和间接推动本地区旅游发展。
2.1.5口岸的扩大开放
2014年年底,该市的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作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吉隆口岸可以开展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以及边民互市贸易等多种贸易类型,促进了中国西藏和尼泊尔贸易旅游的发展。另外,经过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的友好磋商,2015年6月,中国对印度香客开放西藏自治区与印度锡金邦边界的乃堆拉口岸,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的新路线正式启用。今年将有近三百名香客在印度政府的组织下从东路前往朝圣地,并且目前通过官方报名的印度朝圣者已有几万人,这对沿途日喀则的旅游发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2.2劣势分析
2.2.1基础设施不完善,可进入性差
自“拉—日”铁路2014年通车后,单程仅需3 h,比公路行驶减少一半时间。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喀则的旅游人数从2013年的280万人次增加到了2015年的380万人次,铁路的通行对旅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相较其他旅游地区而言,交通仍然是制约旅游的最大因素之一。公路路网分布不均,全区公路里程只有8 600 km,其中国道仅占25%,干线公路的覆盖程度严重不足。另外,公路品级也差,全市没有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11]交通设施不足,导致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2.2.2生态环境比较薄弱,季节性差异明显
由于地质板块不断活动,并有连续抬高的走势,日喀则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我更新周期相对内地地区较长,使得旅游景区承载力有限。要保证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就必须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两个矛盾面的结合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高原气候使旅游产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冬季严寒、干燥,氧气稀薄,给区外游客进藏带来了阻碍,造成旅游设施的闲置。相反,旺季又存在游客过多,而交通、食宿、医疗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2.2.3旅游产品单一,旅客民俗感知不充分
日喀则藏传佛教文化浓厚,并拥有历史悠久的民族手工业。例如每年藏历五月在扎寺举行的展佛节,以及藏历八月的跳神节等节庆,是日喀则不仅区别于内地,而且区别于西藏其他地区的特色文化。但目前,日喀则旅游仍以参观庙宇等人文感知的传统观赏性游览为主,体验性活动比较少。虽然拥有珠峰文化节、八思巴文化节等活动,但宣传力度太小。其中,已举办三届的八思巴文化节,每年只能吸引一万余游客,参与性十分有限,再加上对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不够,所带来的游客对于民俗文化的感知不明显现象。[12]
2.3机遇分析
国家政策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的更加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决策,其战略影响力日益凸显。西藏作为我国已经决定的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省份,日喀则作为连接西藏与南亚次大陆的重要城市,是联系内外的重要枢纽,是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门户。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给日喀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另外,每次中央召开的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都会给予援藏、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西藏发展旅游业提供资金和人员支持。[13]第五次座谈上提出将西藏打造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业。在2015年的第六次座谈会上,提出要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因此,国家政策为日喀则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4风险分析
2.4.1市场竞争激烈
日喀则与其他藏族聚集区相比,除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外,其他旅游资源具有雷同性,形象差别不明显,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也都不到位。区域形象不突出,造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足,并且面临可替代的竞争风险。在跨境旅游合作方面,除西藏外,广西、云南都与南亚接壤,这两个省份都拥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云南的旅游业发展已经颇具规模,不管从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还是通关便利化条件上,都对南亚游客有强烈的吸引力。
2.4.2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可能的破坏
目前,日喀则旅游开发程度不高,因此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程度也相对较低。但由于西藏生态环境一经破坏就很难再恢复的薄弱性,发展旅游业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把环境治理摆在突出位置[14]。目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较少针对旅游行业,而且多从单个的环境要素进行规定,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统一性。《西藏自治区旅游条例》还不健全,对旅游企业和游客的行为约束力不足,对旅游景点的承载量和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还不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2.4.3周边国家对旅游业的影响
政治环境的友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游客的出游意愿。日喀则的边境线长,与多国接壤,且各国的国情差异很大,这种情况给旅游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尼泊尔至今仍处于历史转型期,在2006年国家旅游局就曾发布公告,告诫游客暂缓赴尼旅行。类似这样的不可控性因素对跨境旅游合作的发展带来波动。
3 日喀则发展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3.1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发展跨境旅游合作
日喀则作为连接南亚国家的重要纽带,肩负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的重任。应抓住这个契机,利用国家优惠政策,以对内开放为重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方面,加强旅游合作,以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日喀则虽有3个通商口岸,但能发挥实际效用的不多,特别是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后,实际工作成果非常有限。应加强口岸人力投入,实现与南亚国家互联互通建设,与南亚次大陆各国建立友好、合作、互利的关系,形成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3.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首先,结合实际的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制定高标准的旅游线路规划、产品开发,大力发展高端旅游。其次,加大现有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力度,设置专人负责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努力防止和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第三,用好国家给的优惠政策,争取援藏省份加大旅游人才援藏,推进旅游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服务品质。第四,加强珠峰文化节与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家博览会(藏博会)的衔接,推动多层次经贸合作。
3.3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命脉,通过在旺季加开来往航班线路、加快公路覆盖率和提高公路品级等措施,可以缩短游客心理距离。日喀则住宿设施不足,等级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高端旅游的要求。此外,还应加强对旅游配套设施,如餐馆、医院、通信设备的建设,满足暑期旅游旺季旅客的需求。找准突破口,响应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在数量上和卫生上满足要求,统一旅游厕所标示和建设标准。预计在2020年,中国就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日喀则要提前做好各项基础设施保障。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将支援省市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
3.4挖掘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日喀则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宗教旅游地对于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资源开发上,分为针对宗教信仰旅游者和无信仰旅游者两类。首先,针对宗教信仰者,在一些特别的宗教节日和庆典时期,专门提供旅游产品,例如宗教节事游、修禅游等。节日和庆典时间之外,在扎什伦布寺、萨迦寺这些教义高深的寺庙开展修学旅游,游客严格按照宗教戒律规定,与正式出家人一起听经、劳动、进餐,感悟宗教的哲学观、人生观。其次,对于一般游客可开展宗教节日庆典游,利用其参与性强、规模大的特点,组织、引导旅游者参与到宗教节日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宗教气氛的过程,增加对宗教文化的认识和藏族风情的了解。除此之外,由于寺庙多分布于景色优美的山林郊野,是绝佳的疗养胜地,为开展保健游提供条件。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人们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调节作用,达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
3.5建立合理的营销模式,开展智慧旅游
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信息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开展智慧旅游。建立内容翔实、及时更新的旅游宣传网站。利用大数据了解游客需求,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并借助多种媒体平台,围绕“神奇珠峰,神秘后藏,吉祥日喀则”,充分展示特色民俗文化和旅游产品,注意同其他地区区分,从而扩大知名度,避免替代风险。
3.6打造冬季珠峰旅游线路
冬季属于日喀则旅游淡季,具有游客少、票好买的特点。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冬季最高气温9℃,平均气温为-0.6℃,气温条件适宜冬游。根据季节变化动态开发旅游产品,开展宣传活动,加强淡季的旅游促销,推出冬季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对于游客担心的冬季空气稀薄的问题,应在沿途增设氧吧,并尽快设立高原反应险,打消游客的顾虑,避免淡季旅游设施闲置。
4 结论
从1989年至今,日喀则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 76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9.5亿元,上缴利税6 106万元,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旅游业已经成为日喀则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并拥有了自己的旅游形象,但是仍然存在诸如生态环境薄弱、旅游产品单一等限制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因此,日喀则应以环境保护为立足点,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继续挖掘文化资源,开展智慧旅游,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利用区位条件,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推动双方经济发展,做好中国与南亚国家的门户,完成“一带一路”战略给西藏布置的任务。最后需指出,本研究还存在着不足,数据来源比较少,未必能客观、精确地反映旅游业发展现状。今后还有待就诸如智慧城市与旅游发展问题、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旅游安全与跨境旅游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28].http://news.xinhuanet.com/ 2015-03/28/c_1114793986.htm.
[2]王杰.日喀则市用新理念做好旅游大文章[EB/OL]. [2016-05-03].http://www.xzxw.com/rkz/zfxw/201605/ t20160503_1208721.html.
[3]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6-04-23].http://www.xizang.gov.cn/ldhd/ 99302.jhtml.
[4]刘永千.“拉日铁路”对日喀则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14(35):120-123.
[5]图登克珠,刘雅静.中尼边境负责任旅游合作开发与展望——以西藏日喀则地区樟木镇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12-17.
[6]王德刚.日喀则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2003(3):29-32.
[7]蒋红玲.西藏日喀则地区县域旅游规划研究——以岗巴县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8]徐宁.基于政府视角下中尼边境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西藏樟木镇为例[D].拉萨:西藏大学,2015.
[9]王旭科,刘新学.日喀则地区旅游资源评价及空间区划[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3):71-72.
[10]李燕.中国与尼泊尔旅游合作探析[J].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2010(3):72-76.
[11]扎西次仁.浅谈日喀则市交通现状与发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1):258.
[12]杨昆.基于感知的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SWOT分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4):125-129.
[13]陈朴.“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的SWOT分析[J].西藏发展论坛,2015(6):53-58.
[14]加央旦培,杨改河.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2):225-231.
Xizang Shigatse Tourism Development 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O Zhixuan
(College of Fiance and Economics,Xizang Minzu University,Xianyang 712082,Shaanxi,China)
In order to boos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higates in Tibet,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five advantages and three disadvantages of Shigates with the aid of SWOT analysis.Meanwhile,this paper found two opportunities and three risk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Therefore,given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 of Shigates,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local government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 tourism and reinforce th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exploring lo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carrying out wisdom tourism as well as building winter tour routes in Qomolangma.
Xizang tourism;Shigatse tourism;swot analysis
TB321
A
1672-2914(2016)04-0085-05
2016-04-12
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科研项目(YG-20151403)。
赵芝旋(1990—),女,陕西咸阳市人,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