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6-03-05王冬月黄福寿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法治上海学科

王冬月,黄福寿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重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王冬月,黄福寿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进程的推进,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新要求。上海在深化二期课改背景下如何重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是需要学界广泛且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认为,在继续强化政治认同教育的同时,法治素养、理性精神、国际理解也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应有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需要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创新发展需要培育公民理性精神,开放发展需要公民具备国际理解。

深化二期课改;重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黄福寿,浙江诸暨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近年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进程的推进,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新要求。深化二期课改将延续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将深化课改的理念聚焦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具体回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的育人目标和方向究竟是什么。

一、时代发展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从世界范围看,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浪潮,对人的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类社会快速迈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为个人自由或自我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社会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工作与生活要求。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基于对未来公民形象的追问,纷纷对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做了新理解,有了新提法。例如,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美国P21)提出了“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欧盟提出了“关键素养”,澳大利亚提出了“综合能力”,中国香港提出了“共通能力”,中国台湾提出了“核心素养”等理念。这些理念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

为应对时代变化与未来发展的多项需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等制定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均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等制定框架的初衷和服务对象各有不同,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文化特征也有差异,不同素养框架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有的框架注重帮助公民实现成功生活并发展健全社会,如OECD等;有的侧重培养学习能力,指向终身学习,如欧盟等;有的关注21世纪职场需要,强调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如美国P21等;有的突显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如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还有的对公民日常生活和文化休闲质量给予重视,如俄罗斯等。

不同国家、地区均根据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未来社会对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厘定信息时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框架。但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等的素养框架做进一步提炼,可发现人类在信息时代共同追求的四大素养,即协作(collaboration)、交往(communication)、创造性(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这四大素养体现了知识社会的新要求,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对我国教育构建自己的核心素养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的内容。

回到国内,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P35)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以及成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承担先行先试任务,努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进程,也都对上海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要求。

因此,如何既顺应世界潮流,又根据中国国情和上海特点,按照未来社会对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深化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二期课改的基础上重构中小学各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课题。

二、上海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演变

我国的一期课改进行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基础教育教材改革,历时4年,一期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二期课改紧接而来。2001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上海成为全国课改的一个“窗口”。二期课改历时7年,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1.上海一期课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1980年之后,探索21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程结构与教材体系成为各国共识。当时的国际课改趋势是:一方面,传统的课程与教材弊端外显,越来越难以适应培养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多板块课程、组合式课程逐步形成,层次性教材、结构化教材大量涌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知识与能力要求的关系、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手段的关系等成为关注焦点。

当时我国正在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而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则取决于大量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要求实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全民素质。我国当时的“一纲一本”课程教材体系已不适应“一大、二多、三差异”的国情。国家在1988年启动基础教育教材改革,探索“一纲多本”,并要求上海承担经济发达地区的教材编写工作,批准了上海可以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自己拟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同时,为了适应当时上海城市发展的教育需求,上海确立了“先一步、高一层”的教育发展战略思想,上海市九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关于“必须加强基础教育”“抓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任务。当时的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蓄势待发,恰与国家层面的课改要求相吻合。早在1985年,上海高考单独命题权的获得,在政策上为一期课改创造了条件。1988年5月,上海成立了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市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全面改革,正式拉开了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一期课改的序幕。

上海一期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课改目标为“两个改变、三个突破”,即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改变学得过死、统得过死的单一必修课模式。在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方面有所突破,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在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方面有所突破,建立一个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教材新体系。一期课改中反复强调素质教育,具体体现在一期课改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中。

高中政治学科的一期课改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为:“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有关政治、经济、哲学的理论观点教育和必须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唯物辩证的思维能力,初步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实践观点、劳动观点、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初步懂得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观察社会、选择人生道路必须具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体制和方针政策,懂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具有参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备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2]由此明确了一期课改高中政治学科以塑造思想政治观念和辩证思维能力素养为主的基本要求。

2.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综合国力成为全球共识。当时的国际课改趋势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达国家发展多样化高中教育,注重特色创新;合理配置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人性化、弹性化;重视道德教育、科学教育、环境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国际化;重视提高师资素质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我国当时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也要求加快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上海成为全国课改的一个“窗口”。上海市二期课改是对城市发展教育新需求的积极回应。“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目标的提出,以及实现国际化、多功能、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功能定位,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切实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从精英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程适应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会生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二期课改总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力地加强德育,以信息化带动课程教学的现代化。

一方面,二期课改紧扣社会需求和未来趋势,从具体课程建设上聚焦和明确改革的目标,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国际视野、民主法制、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策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质、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二期课改从课程建设为主走向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并重,育人目标逐步聚焦为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期课改中高中政治学科的一级培养目标则表述为:“了解中国国情和国策,具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素养;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关爱生命,守信惜时;具有国际视野;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确定了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政治学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并在二级培养目标中将“具有自学能力和最基本的实践能力;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重要内容。[3]

三、重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尽管学界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但一般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4]就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本质和功能定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基本内容。上海在深化二期课改下如何重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是需要学界广泛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继续强化政治认同教育的同时,以下几个方面也是重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1.依法治国需要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分学段培养目标中,对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学生要求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在课程目标总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则要求“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道德和法律、健康心理和国情国策的基础知识,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学会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收集资料,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基本技能”。[5]

长期以来,尽管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法治素养已有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刻、定位不够准确;法治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师资、教育资源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全国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尚未形成契合国民教育一般规律的体系,法治教育工作存在碎片化、表层化与非持续性的问题。

针对我国法治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3]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28日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确定了法治教育的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6]并要求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实践中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和经验。因此,如何贯彻落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培养青少年法治素养,自然成了上海在深化二期课改下重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2.创新发展需要培育公民理性精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及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海市委把“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重大课题,举全市之力推动落实。2015年5月25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创新发展和创建科创中心必须提升公民创新能力。为此,上海市委、市政府特别强调要强化人才的核心支撑,因为一个城市拥有什么样的人群,全体市民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发挥得如何,将决定城市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上海科创中心能否顺利建成。所以,上海要在吸引、集聚、用好各类人才的问题上,必须不拘一格,以更大的开放度和政策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和引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最急需的高端人才。同时还要坚持海纳百川的原则,既要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各类人才,也要积极引进其他国家的各类人才。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上海必须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相关精神,上海教育系统应结合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发挥独特优势,主动而为,把对接支撑“科创中心”建设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动力和重要目标,明确目标定位,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对此,基础教育在适应“科创中心”建设中需要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主动改革。

创新能力是以理性精神为基础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7]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只有全民族具有广泛的理性精神,这个民族才可能有伟大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因为理性精神是创新能力的方法论前提。首先,理性精神渗透在创新过程之中,并被广泛运用,以致离开理性精神,创新就寸步难行;其次,理性精神是实现经验知识向创新转化的必要工具和桥梁;最后,理性精神为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础,推动科研人员以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从而不断开拓创新。

在深化二期课改背景下,各个学科包括高中政治学科,要把理性精神作为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提高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从而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奠定内生的人才基础。

3.开放发展需要公民具备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是实现国际公共参与的基础。广泛的国际公共参与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全球城市”是上海按照国家开放发展理念确定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要构建与“全球城市”相适应的公民素养,特别是公民的国际理解素养。具体来说,国际理解应该包括:全球视野、人类意识、尊重差异、共生共赢等。从上海城市定位的战略目标出发,全球视野中的上海应该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上海应该以更加包容和合作的精神,与世界共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海纳百川,中西荟萃,构建上海城市应具有的显著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体现上海城市的巨大辐射力,进而为中国广泛的国际公共参与提供空间、文化和人才基础。

在深化二期课改下,各学科包括高中政治学科如何培养青少年国际理解素养,成了影响未来几十年上海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也是上海如何更好地为提升中国国际公共参与能力做贡献的战略课题。

[1] 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本)[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16.

[3]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7,26.

[4] 陈友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4-7.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D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3/s5933/201607/t20160718_272115.html.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Reflection on Reconstructing the Key Competence of Politics Course of Senior High School

WANG Dongyue,HUANG Fushou

(School of Marxism,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

Shanghai sets the targets of building “Global Cit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with global influence and the progress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reform experimental unit is pushed forward. This requires more on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is a topic for educational circle to extensively study how to reconstruct the key competence of politics course of senior high school in deepening the second course reform. This paper holds that attainment of law rule, rational spirit an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key competence of politics course of senior high school while it continues to strengthen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citizens’ attainment of law rule needs to be promoted for law-based governance; citizens’ rational spirit needs to be developed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itizens need to possess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for open development.

deepening second course reform, reconstruction, politics course of senior high school, key competence

本文系“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3+3高考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与学方式改革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

王冬月,江苏盐城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法治上海学科
上海电力大学
【学科新书导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上海之巅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