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莫赶急,有话慢慢说
——谈《散步》的渲染

2016-03-05雷介武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逗号散步景物

◎雷介武



写作莫赶急,有话慢慢说
——谈《散步》的渲染

◎雷介武

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行文太快,急于成文。写一件完整事情的文章时,尚且只是“利索”地交代事情的六要素,就基本完工;如果是写生活片段的文章,更是“快人快语”,草草而成。该突出的重点没有突出,该详写的地方没详写,叙述不具体,描写不细腻,表述苍白,内容干瘪,这样的文章,难以打动人心。

其实,我们写作时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切莫急急匆匆,该慢下来的时候一定要放慢。设个悬念,做点铺垫,来次对比,弄些渲染……这些手法都能让你的文章慢下来。慢,能突出重点;慢,能宣泄情感;慢,能深刻主旨。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能解“其中味”,往往在书中的许多关键部位,用人物对白、环境描写等方式进行巧妙的提示,帮助读者读出“其中味”。因此,我们的写作,切莫急于求成,要在文章的“紧要处”进行合适、准确、巧妙的铺垫或渲染,用一颗“秀”的心态,秀你的笔法,秀你的情感,秀你的细腻,秀你的敏锐,秀你的深刻……。这样,方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以表达情感,突出主旨。这宛如在事情的发展线上镶上花边,让阅读者在阅读中一路欣赏,一路想象,一路品味。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写了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散步,全文不足700字,截取的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简单得仅如一个瞬间,却感人至深,何也?文章在事情发展的适当时机,进行适当、适量的渲染是感染人的重要原因。

通俗地说,作者描写散步时,并没有急于写出事情的结局(有些文章本不需要呈现结局),而是在描写散步的过程中,运用精妙的渲染手法,引导我们慢慢地享受过程,享受美丽,享受亲情。

下面从“人的渲染、景的渲染、理的渲染、情的渲染”四个方面谈谈《散步》一文,是如何通过渲染的手法“慢慢说话”的,并感受这“慢慢说话”的好处。

1.人的渲染。

文章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句,其实有多种表达形式。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逗号改顿号,省略一个“我的”;

“我和母亲、妻子、儿子在田野散步”——省略“我的”并变换句序;

“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概括表述人物。

从理解“散步这件事”来说,以上四种表达,效果并无差异;但从理解“写作意图或表达情感”角度来说,差别就非常之大了!

作者为何这样写?为何要在冒号的强调之后,细细地连写两个“我的”,人物中间竟然用逗号隔开?这很值得研究一番。

作者在这里有意而为之的语言重复,有意而为之的逗号运用,其实就是渲染——渲染散步的人,强调后面要写的也是散步的人。“我的,我的”——多么暖心!逗号隔开——亲人一个个都多么重要!这简单的一句话,因为这个渲染,展示了一家人无限的亲情。

反之,如果作者运用以上三种表述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倒是交代清楚了事情,对全篇的情感表达效果就差太远了,根本无法突出家人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涌动的浓郁亲情、承载的无限责任!

2.景的渲染。

《散步》中有两段景色描写。

第一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第二段,“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第一段景色描写,写在终于劝说母亲出门散步之时;第二段景物描写,写在散步发生分歧之时。单从交代事情经过的角度来说,这两处景物描写毫无意义,没有了它们,行文显得更为快捷。但是作者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的文笔在这里停留下来,缓慢下来,细致描绘眼前景色。那么,它在表达情感方面,到底有何效果呢?我们来反推一下,如果去掉这两段景物描写,文章效果会怎么样。

先看去掉第一段景物描写。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没有了景物的渲染,没有了那“铺新绿、嫩芽密、水起泡”的精彩点染,我们根本无法感受初春勃勃的生命力,同时也难以体会作者因为母亲熬过又一个严冬的那份庆幸,以及对母亲的关切。

再看去掉第二段景物描写。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正是因为这样有趣的景色才吸引了儿子,让儿子有了“走小路”的想法。这段景物描写不仅让故事的发展在逻辑上顺理成章,字里行间更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是恰到好处的渲染,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在叙事过程中穿插这些手法,让行文节奏慢下来了,却让文章美感和意蕴清晰地呈现出来!

3.情的渲染。

文章中有一段话一直感动着我。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这段心理渲染,让人感受到一个至情至性男人的心理活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之小小分歧,竟然让人感到责任重大?一家之主做个这样小小的决定,竟然需要反复掂量么?

作者莫怀戚在《〈散步〉的写作契机》一文中说:“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散步》一文中改变了故事的真实性。他为什么这样改?目的就是通过分歧与争执,让自己的行文慢下来;并通过对这争执的渲染,表现人物的责任感及人物亲情。如果照真实的故事来写,岂不干巴巴,毫无情趣可言?

4.理的渲染。

《散步》虽是一篇写生活琐事的文章,但是文章最后一句,却将全文推向一个高度: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

“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作者莫怀戚在《〈散步〉的写作契机》一文中说:“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也不忘再慢上一拍,用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渲染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此,全文除了达到全新的高度,也让每一位读者感动!

综上所述,我们从《散步》领略到写作的一点想法,那就是不必急于向读者告知事情的完整经过或者结局,而要适时地在文章“紧要处”进行精当的渲染,这些渲染能让你的文章节奏慢下来,在“慢慢说话”中去呈现你的情思、你的文采,这样,你的文章才能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木兰诗》中有这样的描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无非是说到集市上买了战马和马具,实际上也不可能只到某一市上买一样东西。作者这样慢慢地铺写渲染,就增强了为从军而做准备的紧张繁忙的气氛。又如鲁迅的《社戏》,写“我”看戏时想看名角小叫天而耐着性子等待:“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这里的语言看起来更是啰唆,从“九点到十二点”七个字可以表达的效果,却分成四句用了三十二个字。其实这样慢慢表述,细细渲染,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我”乏味、厌烦、忍耐、盼望揉在一起的复杂心情。

(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437300)

猜你喜欢

逗号散步景物
我是逗号
四时景物皆成趣
散步的收获
写写冬天的景物
散步
逗号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景物描写要准确